鐘丹
摘要: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對我國傳統武術發展進行分析,結果表明:我國傳統武術現代價值體現為滿足人們休閑健身的需要,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我國傳統武術發展困境:競技武術受到追捧,傳統武術在學校普及程度不夠,傳播傳統武術力度不足;我國傳統武術發展對策:政府出臺保護傳統武術政策和措施,樹立其文化戰略地位,加強對傳統武術的保護與傳承,加大學校傳統武術教育,加大對傳統武術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傳統武術 發展困境 策略
我國傳統武術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也是特有的體育文化現象。近幾年,我國體育產業快速發展,但是傳統武術發展仍然處于一個非常尷尬的位置,傳統武術的缺失給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構建社會和諧社會帶來負面影響,因此,繼承和發展傳統武術是時代的需要。本文全面分析了我國傳統武術當前發展的困境,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對策,為我國傳統武術今后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1我國傳統武術現代價值
1.1滿足人們休閑健身的需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帶來的便利已經滲透到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它提高了人們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享受。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講,科學技術的便利更是催生了人們日常生活不好的行為和習慣,這些行為和習慣使人們的身體狀況出現了危機。傳統武術不僅注重對人的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而且也重視人的身心潛能發展。傳統武術的運動方式和休閑健身功能適應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滿足了當下人們健身強體和預防疾病的需要。
1.2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
隨著世界已經進入全球化時代,各國文化交流不斷增多,世界各族人民將本國的文化推向世界,這不僅提高了國家的軟實力,也使文化在傳播過程中得到其他國家的認同。我國正處于實現偉大民族復興時代,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傳統武術當仁不讓地成為我國走向世界的一面旗幟,它承載了文化傳承和傳播的責任,同時,它也向世界展示中國傳統文化。在世界文化激烈碰撞中,我國傳統武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不僅加強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而且弘揚我國民族文化。
1.3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正努力建設和諧社會。和諧社會是以人為本的社會,追求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想社會,人是和諧社會的主體,健康全面發展的人才能充分建設和諧社會。傳統武術正是對身體的磨煉和自身心靈的凈化,調整與自己和他人的關系,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而我國傳統武術“人為主體、順應自然、以武合道“的和諧社會理念恰恰與此不謀而合。傳統武術中“和為貴”思想理念,可以調整家庭、鄰里和單位內部關系,減輕精神壓力,調節心理緩解社會不穩定因素,有得于形成相互尊重、團結合作、健康向上,這些無疑對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相處有著重要作用。
2我國傳統武術發展困境
2.1競技武術受到追捧
體育全球化的到來,使各國體育交流頻繁,西方競技體育運動觀念地傳人,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我國的傳統武術。由于西方體育文化觀念能夠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且在世界上占有主導地位,其主旨理念和思想偏向競技性,而我國傳統武術更重視天人合一和修身養性,這就使我國傳統武術和競技武術形成了對峙局面。隨著體育教育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武術列入各類學校教學內容之后,根據社會的需要和學生的身體素質,傳統武術的教學模式、方法和內容都發生了重要變化。反觀以往傳統的師徒制武術教學越來越少,盡管后來通過改裝和包裝,得到了快速推廣,但還是無法和競技武術相比。歷史的原因使我國開始了以金牌為主的奧運戰略,2008年北京奧運會,武術作為表演項目首次進入奧運會,其顯然符合了這個時代的競技形式,競技武術的不斷發展和壯大,進一步遏制了我國傳統武術的發展。
2.2傳統武術在學校普及程度不夠
1956年,我國就將武術列入體育課內容。但很多資料顯示,我國學校武術教育開展情況和普及程度不高。目前,在我國中小學和高校,競技武術占據了重要位置,傳統武術的生存狀況令人堪憂。盡管我國很多高校設置了武術專業,培養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等專門人才。然而,即便是這樣,我國的傳統武術依舊沒有得到很多的普及和推廣。由于我國中小學校,沒有武術比賽任務,學校出于對成績的考慮,往往將武術教學的時間剝奪,使武術課形同虛設,這種情況在我國中小學是常見現象。我國中小學和高校雖然開設了武術課,當僅僅是形式化,流于表面,只將傳統武術當作廣播體操一樣練習,失去了傳播傳統武術的機會。長此以往,傳統武術在學校的普及力度越來越差,以至于學生喪失了對傳統武術學習的興趣。
2.3傳播傳統武術力度不夠
經濟的飛速發展,科學技術日益進步,傳媒手段也越來越多樣化。由于西方競技體育運動已經充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要,加之我國傳統武術缺乏競技性,大眾媒介對其傳播少之又少,人們對傳統武術的理解也越少,這對傳統武術的推廣起到了負面的作用。長期以來,受到西方競技體育的影響,我國傳統武術一直得不到主流媒體的宣傳,這致使傳統武術的發展處于停滯甚至瀕臨滅絕的狀態。如今,社會是一個信息交流分享的平臺,大眾媒介是信息交流分享的推手,傳統武術需要自身健康發展,同時,借助大眾媒介進行宣傳和傳播,才能避免傳統武術消失的可能。
3我國傳統武術發展對策
3.1政府出臺保護傳統武術政策和措施,樹立其文化戰略地位
我國傳統武術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在我國社會轉型期階段,樹立傳統武術文化戰略地位,對增加民族凝聚力,強化民族身份認同,提升中國“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作用。文化是一種意識形式,它的發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倘若沒有政府的鼎力相助,那么文化傳播的根基就不會牢固,文化的發展就會出現停滯或倒退的現象。
為了使我國傳統武術健康地傳承下去,我國各級各地政府應該提高對傳統武術的認識,并結合新時代的建設特征,制定保護傳統武術措施,出臺相應的政策和法律,提供資金支持,保護傳統武術的發展。
3.2加強對傳統武術的保護與傳承
傳統武術的發展,保護與傳承是重中之重,政府主管部門應切實做好保護傳統武術傳承人的工作,只有將保護傳承人的工作落到實處,傳統武術的傳承才能有所延續,否則,傳統武術的發展將面臨后繼無人的可能性。政府部門在加強對傳統武術的保護與傳承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主管部門應制定相應的保護措施,將我國傳統武術應列為非物質化文化遺產,撥出專項資金進行保護,并支持其健康發展。同時,政府應給予傳統武術傳人一定的社會地位和一些榮譽獎賞。
3.3加大學校傳統武術教育
學校是育人的最好場所,學生在這里能夠規范地學習。傳統武術應扎根于學校,通過學校這個平臺對學生進行科學化和規范的傳播和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滿足了學生對傳統武術的學習興趣,又可以鍛煉身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并弘揚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學校是教育的規范場所,在學校開展傳統武術教育,有得于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還有利于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傳播和發展。將傳統武術納人學校,政府部門需制定有效的法律措施以保障傳統武術在學校的正常開展,還要對傳統武術的教材進行重新編寫和探討,使其符合學生成長過程中的身心特點。
3.4加大對傳統武術人才的培養
我國傳統武術要想可持續健康的發展,既懂市場又懂傳統武術的高水平人才是發展的關鍵。近幾年,我國大力發展體育產業,傳統武術人才的培養遇到了一個好時機。在學校,結合社會需要,設置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傳統武術課程,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歷史性,能夠使學生全面了解傳統武術的來龍去脈,為以后學習傳統武術打下堅實基礎。借助政府的政策優勢,同當地傳統武術門派進行深厚的合作,建立傳統武術人才培養中心,使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我國高校還應加強對武術專門人才的培養,這其中涉及到本科生、碩士和博士生的培養。在日益體育交流和競爭的時代,傳統武術需要走出去同高水平武術人才進行切蹉,這也必然要求培養一批能力強,素質高、水平高的武術裁判員隊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