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素質教育背景下高職院校體育課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對體育教學活動進行改革的方案。
【關鍵詞】素質教育 體育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8C-0164-02
體育課程在高職院校中已經成為一門必修課,并且也已經成為學校開展學生體育工作的核心部分,科學的體育教學不僅讓學生擁有健康的體魄,而且還能幫助學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培養學生形成樂觀向上的性格品質。另一方面,體育課程還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促進學生的生長發育。但在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或者學校對體育課程不夠重視,教學方式陳舊,這樣一來就導致體育課無法發揮其重要作用。
一、素質教育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要求
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有著其自身的特點,比如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更加注重實用性以及技能性,其教學目標是將學生培養成為具備實用技能的專業型技術人才。與其它本科類院校不同,高職學校的體育教學更加看中提升學生的技能性以及專業性,即更加具備實用性的特點。因此,高職院校在體育教學工作中不僅要考慮教學內容是否與學生身心發展相適應,還要考慮是否對其專業發展有幫助。
(一)教學內容的設置應當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在校大學生年齡都偏低,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其身心發展極不穩定。因此,高職院校開展體育教學工作時,必須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教育教學內容。合理安排課程強度與課程時間,避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受到傷害。例如通過集體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通過體育競賽來培養學生的進取心和拼搏精神,通過挫折教育來培養學生的抗壓抗打擊能力,通過參加公益性活動來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培養學生優良的思想品德。
(二)教學內容應當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進行設置。高職院校的設立是為了培養各種技術型人才,不同專業之間的差別相對較大。素質教育觀要求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必須有全局意識,新課標要求必須確立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來安排體育課教學內容,以達到促進其全面發展的目的,這是一種科學的教育方式。
高職院校的專業比較多,本文將著重對三類專業展開探究。第一類,計算機專業、文秘專業、程序編寫專業等,這些專業的學生日后從事的工作都是久坐型的,對其頸椎和身體各關節部位十分不利。學校可結合其具體情況給他們多安排一些活動身體關節的教學內容,例如可以為他們安排健身操、瑜伽、武術、舞蹈等教學內容。第二類,營銷、保險、建筑、導游專業等,這些專業的學生在從事工作后,經常東奔西走,需要進行大量的運動。這樣時間久了,就很有可能對學生的心肺器官造成負擔,所以相關教師應當適當為這些學生安排一些活動量比較大的課程,從而來增強這些學生的體質。第三類,技工修理專業、護理保健專業等,這些專業的學生從事相關工作后需要長期站立含胸,久而久之就會給他們的各個器官造成負擔,引起靜脈曲張、下肢淤血等疾病,嚴重時還會引發心血管疾病。學校應當為這類專業的學生安排一些活動肢體的教學內容,例如打乒乓球、跑步、競走等。
二、素質教育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師的要求
(一)保證體育教師團隊的整體素質。體育教師是教學工作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的教學技能與綜合素質將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素質教育觀能否在教學工作中體現出來,也需要體育教師的積極配合。因此,提高體育教師教學技能,增強其綜合素質十分重要。體育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意識,通過參加培訓或者是參考相關書籍,又或者是向那些改革活動開展得比較好的學校吸取經驗,以此來改革創新自身的教學方式,通過教學實踐不斷總結出自己的教學經驗,為不斷提升體育教學的科學性奠定基礎,另一方面也要保證教學活動滿足當今素質教育的要求。
(二)保證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必須以將學生作為課堂活動的主體,而教師則退居二線,做課堂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充當導演的角色,將舞臺留給學生,給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展現自我的機會。素質教育對教師提出的一個重要要求就是教師應當拋棄傳統的說教式教學方法,盡量通過實踐或者是一些具體的活動來開展教學活動,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后多多思考,多多創新,盡快促進教學活動的改進以及提升。
三、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中的主要問題
(一)對體育課不夠重視,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模式呈現單一性。部分高職院校不重視體育教學工作,他們認為學生只需要掌握相關的專業技能即可,體育課只是一門附加課程,可有可無。很多高職院校設置體育課程只是為了符合國家的課程要求,并沒有從根本的思想意識上去重視體育課程,沒有充分地理解體育教育的基本概念。體育教育并不是單純地對學生進行身體上的鍛煉,而是重在一個“教育”,教育與教學有著本質上的差異,學校應當著重考慮教育。
(二)忽略學生主體地位,體育教學投入資金不足。很多高職院校在體育教學中不注重教學內容的創新,機械地采用教學大綱上的內容,重復老套。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充分地考慮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另外,許多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資金投入也不足,嚴重制約了體育教學的開展。
(三)相關教師整體素質亟須提升。教師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的引導作用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好的引導者,首先應當保證自己有著良好的體育素養。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如果教師的素質不高,那么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這些老師有的缺乏專業的教學技能,有的教育理論水平低,還有的教師教學觀念與教學方式過于陳舊。
四、對體育教學活動進行改革的方案
(一)加強體育教學宣傳管理,保證體育教學模式的科學性以及合理性。一方面,相關教育部門應當加強體育教學工作的宣傳力度,幫助高職院校樹立正確的體育教學思想。另一方面,教育部門或者是學校應當建立起一個監督機制,以此來對教學質量進行監督,同時也能夠對教師積極變革教學方式有一定的督促作用。與此同時教師自身也應當主動地對當前的體育教學模式進行反思,找出不足,不斷學習,努力研究并且制定科學的教學方案,促進改革工作的開展。
(二)保證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并且提供相應的資金。學生是一切教學工作開展的基礎,學生才是課堂中的主體,作為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在課程內容安排上,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現狀,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另一方面,許多體育教學的開展都離不開體育器材,因此學校也應當適度給體育教學撥出資金,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體育教學的科學性和全面性,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增強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在素質教育開展以來,體育教學越來越受重視,因為體育教學對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保證學生身心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但是傳統的老套體育教學方式已經完全無法滿足現在的要求。因此高職院校的相關教師應當進行深刻的反思并且結合自己學生的具體情況,對體育教學活動進行創新與發展,以便于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麗波.提高職業能力背景下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探析[J].搏擊·武術科學,2014(8)
[2]袁凡.基于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的素質教育問題及對策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5(5)
【作者簡介】黃遠旺(1975— ),男,廣西南寧人,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副教授,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體育教學論。
(責編 丁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