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迪維
摘要:現在大學生就業的形勢越來越嚴峻,為了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使他們符合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高校不僅要教授大學生必要的理論知識,還必須要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本文首先介紹了目前大學生的就業現狀,然后具體提出了高校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現狀;高校;實踐能力
一、引言
社會不僅需要大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還必須要具有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寫作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大部分的大學生是不滿足對以上能力的要求的。高校學習生涯在學生的一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高校應該重點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1]。
二、大學生就業現狀
1、專業選擇失誤。高中生畢業的時候,對未來并沒有一個確切的目標,他們選擇高校和專業完全是根據于自己的高考分數,有的甚至是家長代為選擇的,這就導致大學生所學的專業有很大可能并不是他們感興趣的,或是并不是市場所需求的。此外,有很多高校的專業設置存在不合理的現象,有很多專業并沒有契合市場的需求,而且缺乏學生轉專業的完善程序,很多學生無法轉到自己喜歡的專業,這就降低了大學生四年學習的積極性。
2、就業目標與現實的差距。大學生在高校學習的時候有滿腔的熱血,對未來有無限的憧憬,但是臨近就業,大部分學生卻根本不知道自己專業的就業前景,而且就業之后的狀況與自己心里的期望存在很大的差距。很多大學生都希望畢業之后找到一個福利待遇高的工作,但是現實卻是難以滿足的。
3、缺乏實踐能力。現在很多高校的專業課程幾乎全都是理論課,學生修滿學分就可以順利拿到畢業證和學位證。但是這其中卻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缺乏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很多大學生四年都生活在學校里,只有臨近畢業才出去實習,這就導致很多大學生雖然專業基礎知識扎實,但卻沒有與實際相結合,在進入社會之后很難適應職場環境。
4、無法適應社會的環境。大學不同于高中,時間較為自由,大學生可以隨意支配自己的課余時間,所以大學生活是很多大學生的“溫室”,這些人不諳世事,不了解當今社會的現狀,這就導致他們在進入社會之后很難適應社會的環境,一旦遇到挫折和困難,就容易滋生出消極悲觀的情緒,很長時間才能適應自己崗位的工作[2]。
三、提升高校對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有效對策
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現象的原因除了大學生自身的問題,還有社會、高校和家庭的影響。高校的教育是大學生形成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基礎,對他們以后的就業方向也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為了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和對社會的適應能力,高校應該加強對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3]。
1、轉變人才培養方針。市場形勢瞬息萬變,高校不應該多年固守成規,而是要根據市場對人才的實際需求來制定培養人才的方案。
(1)專業設置。大的高校有百余種專業,規模小的高校也有幾十個專業,這眾多的專業中只有一部分是契合了市場需求的,還有很多是冷門專業,學習冷門專業的學生將來面臨的就業形勢極為嚴峻。基于目前這種情況,高校應該摒棄傳統專業設置的慣例,盡量不要設置那些嚴重脫離實際的雞肋專業,而要更多的設置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
(2)人才培養。高校人才培養的具體策略應該從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專業課程不僅要進行必要理論知識的學習,還要開設相關的實踐課程,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第二,加強院系圖書館建設,大學專業眾多,其圖書館的數目不能滿足每一個專業的具體需求,這個重任就落在了院系圖書館身上。各院系的圖書館應當根據本院專業的設置和課程的實際要求購入相關的理論書籍和實踐指導書籍,這樣更加有利于大學生的理論和實踐學習。第三,高校應該為優秀的學生提供適合的科研項目,讓學生與教師進行合作進行科研,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4]。
2、校企聯合。現代企業需要的是理論基礎扎實而且工作能力強的員工,而現在高校培養的學生不能符合企業的實際需求,根本原因就是高校與企業的聯系太少,無法掌握企業對各種人才的要求。高校和企業進行合作,則可以有效彌補這種弊端。企業可以在高校中開設對口的培訓班,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狀況開設相關的理論和實踐課程,學生選拔通過就可以進入培訓班學習,將來畢業后直接到企業任職。此外,校企合作的另一種形式是企業可以為高校的學生提供一些實習的崗位,增加學生的社會經驗[5]。
3、高校要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的作用。高校不僅是教授學生知識的場所,更要成為溝通學生與社會的媒介。這就要求高校在做好本部門職能工作的同時,加強與社會的聯系,尤其是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要定期收集社會的就業形勢和對人才的要求,并將信息傳達給學生,讓他們心中有數,提前做好準備[6]。
四、結語
綜上所述,面對大學生嚴峻的就業形勢,高校應該充分利用其教學資源和社會資源,為大學生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高校應該合理設置本校的專業,轉變人才培養的策略,加強與社會企業進行合作,還要向學生傳達最新的社會就業信息,在打好學生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 晉暉.中國大學生初次就業率70%,高出教育部官員預期[N].第一財經日報,2005-11-17
[2] 萬森林,張平.培養創新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務[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5(1):37-39.
[3] 李連營.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與可行方法——以雞西大學為例[J].雞西大學學報(綜合版),2008,8(6):29-30.
[4] 韓慶紅.關于高校培養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探討[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4(2):147-151.
[5] 王凱.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J].華章,2010(32).
[6] 陳燦煌,劉鳳根.基于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高校課程設置研究[J].湖南商學院學報,2013,20(4):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