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美良
摘 要:誠信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是人們遵循的基本行為準則,也是衡量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標準,然而當前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狀況令人擔憂。文章旨在分析當前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現狀及原因,提出幾點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誠信缺失;誠信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誠信是我國傳統美德中重要的道德規范,在當前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約束和規范作用,是整個社會發展進步的源泉。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當代大學生卻普遍存在誠信缺失的問題,不僅阻礙了大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還會導致社會形成一種不良的風氣。因此,分析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的現狀及其原因,在此基礎上探討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有效對策十分重要。
一、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表現
1.作業抄襲,考試作弊
獨立完成作業是學生學習的一項基本任務,但抄襲作業現象在大學生中普遍存在,部分學生根本不認真復習所學內容,也不查閱相關資料,完成老師根據教學計劃安排留下的課后作業,而是靠抄襲他人的作業完成任務,這是對自己嚴重不負責任的行為。另外,大學生考試作弊現象屢禁不止。在考試之前,學校對學生三令五申,要誠信考試,但很多學生平時不認真學習,為了順利通過考試或取得更好的成績依然選擇作弊。臨近考試之際,校園內諸如替考、賣答案等小廣告隨處可見,嚴重破壞了校園的風氣。一項就作弊問題對南京7所高校大學生的調查顯示,“有近一成的被調查者承認在考試中經常作弊,有59.5%的被調查者承認偶爾會作弊,另有半數以上的被調查者承認有過作弊的想法”。由此可知,高校抄襲、作弊之風盛行。
2.人際交往冷漠,互不信任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大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主要靠網絡平臺,很少與同學朋友面對面交流,致使大學生人際交往變得越來越冷漠。此外,由于大學生的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看待問題的時候不夠透徹,容易被網絡上的虛假言論誘導,導致上當受騙。大學生自身也出現利用網絡虛擬性、隱蔽性和匿名化的特點,以匿名的方式和虛假的身份在網絡上交友,經常撒謊,散布不實信息,甚至參與網絡詐騙。由此可知,大學生不僅人際關系冷漠,而且在被他人欺騙的同時,也導致自己深陷誠信缺失的漩渦,造成人與人之間互不信任的現象出現。
3.簡歷造假,簽約草率,肆意違約跳槽
隨著近十幾年大學的擴招,大學生就業壓力增大。一些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為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找一份滿意的工作,不惜放棄誠信原則,修改成績,偽造獲獎證書以及虛構實習經歷等欺騙用人單位。高校大學畢業生群體中出現較為嚴重的違約現象,在未認真考慮工作性質是否適合自己的情況下草率簽約,肆意違約,工作過程中經常三心二意,以各種理由尋找更合適的工作機會,選擇跳槽。此種行為不但造成個人誠信的缺失,還嚴重影響了用人單位的正常工作,同時對學校也造成了不良影響。
4.拖欠學費,助學貸款到期不還
高校大學生拖欠學費現象十分普遍,有的大學生拿著家長給的繳學費的錢吃喝玩樂,拖欠學費直至畢業之時才繳清,更有甚者為了不交學費,直接放棄即將獲得的畢業證書。除此之外,國家為了讓更多的貧困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這幾年不斷完善對貧困大學生的資助政策,加大資助的力度,然而大學生的誠信問題也日益凸顯。一些貧困大學生畢業離校后不按時繳還助學貸款,甚至惡意逃貸,讓躲避銀行與他們的聯系,嚴重損壞了大學生的整體信用形象。
二、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大學生自身誠信意識淡薄
杜威指出,“道德、理智發展的過程,在實踐和理論上乃是自由、獨立的人從事探究的合作的相互作用的過程”。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在受外部因素影響的同時,還受大學生自身因素的制約。大學生對培養自身的誠信觀意識不強,對誠信內涵認識不清,對自身應具備的誠信原則要求不嚴。加之大學生與社會深入接觸較少,生活經歷簡單,閱歷較淺,缺乏道德判斷力,對社會陰暗面的認識不全,容易被利益所蒙蔽,導致其誠信意識的淡薄。
2.社會大環境下,功利主義價值觀泛濫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種不良社會現象層出不窮。“社會轉型過程中存在經濟制度不健全、法律制度不完善的事實,更缺乏相應的道德誠信約束機制,從而在現實社會中存在著方方面面的誠信缺失現象。”市場經濟在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財富的同時,致使許多人經不住金錢和利益的誘惑。在“利”字當頭的功利主義價值觀指導下,誠信缺失已經廣泛存在于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經濟領域中的假冒偽劣產品、偷稅漏稅,政治領域中的以權謀私、貪污受賄,文化領域中的假學術、商標侵權等重利輕信的現象敗壞了社會和校園的風氣,扭曲了大學生的價值觀。
3.高校誠信教育體系不完善
首先,高校長期以來重知識、輕實踐。誠信教育過程中,重視對學生誠信知識的傳輸,忽視理論聯系實際的環節,正確引導學生去踐行才是誠信教育的關鍵。其次,高校沒有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和評價機制。盡管部分高校設立了誠信規范守則,但缺少具體的踐行守則。很多高校沒有對大學生的誠信品質進行評價,即便進行了評價也不與學生在校園生活中的切身利益掛鉤,如評獎評優等,對守信與失信行為的獎懲力度不夠。最后,高校自身的誠信缺失時有發生,有的高校為了吸引生源,進行虛假宣傳。一些高校教師在日常工作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認真備課和批改作業,抄襲他人學術成果,學校卻沒有進行嚴厲的懲罰,這樣的校園環境對大學生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4.家庭教育的缺失
許多家長過度依賴學校教育,認為孩子進了學校有老師教導,因而對孩子的學習生活狀況一無所知,忽視了自身在孩子的成長教育過程中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這一道理。有的家長自身缺乏責任感,對孩子不管不顧,很少對孩子進行誠信教育。更有甚者將錯誤的思想觀念灌輸給孩子,對孩子造成負面的影響,以至于部分大學生從小就誠信缺失,缺乏社會責任感。有研究表明:“管教不多甚至厭棄孩子的家庭出來的孩子容易變得不誠實。”盡管部分家長意識到了誠信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但由于不科學的教育方法以及自身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了不誠信的角色,對孩子起了負面作用。endprint
三、加強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對策
1.加強大學生誠信意識的培養
大學生要培養實事求是的求真精神和責任意識、自律意識,從而提高道德認知力和道德判斷力。意識主導行為,正確的意識才能保證行為的不偏離,大學生只有樹立正確的誠信觀,才能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彰顯自己的誠信言行。而自我意識的培養,需要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閱讀相關的歷史人物傳記,參加科學求真精神的討論會,積極投入與培養誠信品質相關的公益活動中,選擇與具有良好品德的人交往,經常反思是否有不誠信的思想作祟,將一切不誠信的想法阻擋在外,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誠信意識。
2.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良好的社會環境是大學生樹立誠信觀的外部條件和基礎。首先,要在社會大范圍內發揮大眾傳媒的宣傳功能,倡導誠實守信的良好風尚,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中,誠信被定義為公民基本道德規范之一,說明了誠信在當今社會的重要性。其次,政府要積極推進公民道德建設,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在全社會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最后,要建立健全的相關監督制約機制和社會權威誠信評價機構,政府要做好模范帶頭作用,對干部群體以權謀私、貪污受賄等失責失信行為予以監督和懲戒。對經濟領域中假冒偽劣產品、偷稅漏稅、惡意逃債等現象和文化領域中的假學術、假文憑、商標侵權等行為做出應有的懲治。讓按照規則辦事的信用意識和誠信觀念深入人心,為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3.建立完善的高校誠信教育體系
完善的高校誠信教育體系與大學生誠信品質的培養密不可分。首先,高校自身要樹立良好的誠信形象,杜絕一切虛假言行的產生。教師要提高認識,實事求是,嚴謹治學,保持良好的教師形象。其次,改進高校誠信教育方式,誠信的培養不僅要從思想觀念上去認知,還要從行為習慣上去養成;重知識培養的同時,以合適的方法和技巧引導學生踐行誠信,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最后,高校要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構建大學生誠信評價體系。誠信檔案的內容涉及大學生在校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個人資料、學習成績、獎懲情況、信用記錄等,這些都可納入綜合信息管理庫中。這樣既可以促使大學生誠實守信,又給社會、學校和用人單位提供了一個比較客觀公正的了解大學生的途徑。構建大學生誠信評價體系,考核學生在校生活的誠信狀況,把它作為學生在校評優評獎、入黨保研等的一個重要指標,同時與社會的信用制度對接,成為求職升遷、銀行信貸的考核標準。在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和構建大學生誠信評價體系的同時,明確對大學生誠信狀況的獎懲措施,嚴格按章辦事,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大學生的誠信觀念。
4.發揮家庭教育在誠信教育中的作用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是學校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家長不能一味依賴學校教育,在孩子的成長教育過程中要主動承擔起自己的責任。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樹立誠實守信的觀念,做到言行一致,為自己的孩子樹立榜樣。其次,在對孩子進行誠信培養的過程中注意采取科學的方法,多與孩子交流溝通,盡量采用說服教育的方式解決現實中出現的問題。最后,在生活中一旦發現孩子有不誠信的苗頭,要及時有效地制止。隨著社會的發展,家長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全面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培養孩子成為誠實守信的人。
綜上所述,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問題已普遍存在,破壞了校園和社會風氣。大學生的誠信教育,需要社會、高校、家庭都積極行動起來,為培養具有誠信道德品質和正確價值觀、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而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李新星,羅 穎.大學生誠信缺失及其對策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研究),2011(1):64.
[2]趙樣麟,王承緒.杜威教育論著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
[3]陳 巖.大學生誠信評價體系的構建[J].當代青年研究,2006(2).
[4]侯書森.哈佛素質教育理念精華[M].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