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艷
摘 要:監督類影響因素指國有企業集團所有者利益與經營者利益博弈過程中,使經營者的工作目標為企業價值最大化的實現而對其實施的一系列措施所引起的影響因素。本文就從全面預算監督、資金集中監督、會計核算監督、績效考核監督、制約性監督、公司高管薪酬因素監督、信息化因素監督與財務共享網絡因素監督八個方面對企業集團財務風險管控監督類影響因素探析。
關鍵詞:企業集團;財務風險;管控;監督
監督類影響因素構成了企業集團財務風險管控體系中的子體系一一監督體系,指國有企業集團所有者利益與經營者利益博弈過程中,使經營者的工作目標為企業價值最大化的實現而對其實施的一系列措施所引起的影響因素,包括八個方面的影響因素,分別是全面預算監督、資金分層集中監督、會計核算監督、績效考核監督、制約性監督、公司高管薪酬因素監督、信息化因素監督、財務共享網絡因素監督。公司總部可以從這八個方面對企業集團總部和各子公司財務風險進行分層管控。
一、全面預算監督
全面預算監督,是指集團總部通過對企業集團一定時間內集團層面和子公司層面兩個層面的業務活動和財務活動進行的預測行為,分為財務預算和經營預算。前者包括投融資運算、資金預算和財務報表預測等衡量財務狀況的財務指標,后者包括期間費用預算、開發預算等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費用。全面預算監督是企業集團總部控制子公司經濟活動的重要方式,在有效的掌握各層級業務活動進展情況,還保持了事中調控的靈活性,規避可能發生的風險,預算的事后績效評估也可以為以后的同類業務操作提供經驗和指導。
二、資金集中監督
資金集中監督,是指企業集團內部對資金控制的統一管理,包括資金的統一籌集資金、統一使用資金和統一的管理資金。分散的資金管理使得資金流向、資本及時狀況難以掌握,企業上下級間、同級之間資金信息不對稱,資金配置效率低,風險大,存在閑置資金或者子公司做大后盲目投資使得資金使用效率低。分散的資金管理模式不利于發揮企業的整體協同作用優勢,降低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有效的資金控制應建立在資金的集中監督上。
三、會計核算監督
會計核算監督,是指企業集團以貨幣為計量方式,對集團內部會計科目填制、核算、會計報表編制和會計質量分析這個完整過程的監督。會計核算是企業集團在經濟業務發生后的事后記錄,是企業集團所有財務工作的基礎,傳遞了企業集團業務活動的客觀事實。客觀、真實、有效的會計核算是企業集團所有者和經營者制定未來目標決策的基礎。
經營者迫于績效考核壓力,為了完成年度計劃爭取更大的自身利益,存在調整會計信息的動機。錯誤的會計信息有可能對企業價值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企業集團所有人應保證會計核算的真實性、有效性和及時性。企業集團總部和子公司間由于存在實體上的分離,母子公司間的財務信息不可比性增加了集團內部會計核算的交易成本。
四、績效考核監督
績效考核監督,是指企業集團所有者為了約束和激勵經營者,是其按照所有者的目標工作努力而制定了一系列用于考核經營者工作成果的指標,根據該指標對其進行的監督。同時,績效考核指標的正確設定對經營者工作具有指導作用,給出集團所有者對集團發展目標的預期,引導其工作往有利于集團價值最大化的方向發展。
五、制約性監督
制約性監督,是指企業集團為了更好的提高經營效率,達到既定管理目標,而制定的在集團內部各崗位之間的相互制約的監督機制。財務總監作為高級管理人員,企業集團對財務把控的最后一關,在涉及財務業務時對董事會負責,而在發揮監督作用時對股東會負責。經營與監督兩崗不分離的情況,給財務總監利用職務之便尋求個人利益提供的機會。
六、公司高管薪酬因素監督
公司高管薪酬因素,是指企業集團高級管理人員的薪酬水平對企業集團運作的影響。企業集團高級管理人員作為被委托人,受企業集團所有人委托管理經營企業集團的運作和經營,相應的從企業集團所有人那里獲得報酬,形成企業集團運作成本的一部分。而高級管理人員在作為被委托人的同時,也是一個理性的經濟人,會為了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采取有可能偏離被委托人這個角色的行為,使企業集團所有人利益受損。而企業集團的多層次委托代理關系,復雜化了這個問題,總部高級管理人員業績可能會受子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業績的影響,這就可能造成高級管理人員之間的勾結行為,使得監督失效。
七、信息化因素監督
信息化因素,是指企業集團運用信息技術構建信息網絡、整合資源及對其的應用,是企業集團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促使傳統的經濟作業方式轉變為信息化作業方式。信息化的作業方式可以極大的促進作業效率,提高作業精準度,保證信息流的時效性,在企業集團決策和財務資源管理配置的管控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促進了信息化進程,使集團資源信息化成為可能,把紛繁錯雜的數據信息予以信息化、條理化,在借助只能高級信息化手段對數據流進行智能分析,不僅可以提高數據處理效率,提高結果的精確度,還可以節省人工數據處理的客觀成本費用,這對企業規模龐大的企業集團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八、財務共享網絡因素監督
伍中信、李心合教授提出的“財務網絡”概念,認為外部財務資源的介入,可以降低對企業內部路徑的慣性依賴性,激活企業集團財務管控的創新能力。集團公司母子公司之間、子公司之間在產權信任的基礎上構建財務支持網絡,進行財務數據、資源的往來,使集團總部在統一管理財務資源、降低成本的基礎上,吸取各家之長,克服集團內部短板;其次,財務網絡中子公司所有者、經營者自身的關系網絡等對企業集團內外部的影響;最后是前面提到的全面預算的影響,此處不作多余敘述。
參考文獻:
[1]方中信,現代企業財務治理結構論綱[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4
[2]羅乾宜,大型央企集團財務治理模式及其制度創新[J],會計研究,2004
[3]何召濱,國有企業財務治理問題研究[J],北京.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1
[4]陳潔、張軍,企業集團財務職能定位與財務管控模式選擇[J],財政研究,2010
[5]方中信,財務網絡治理論綱[J],財會月刊,2014
[6]馬燕娟,關于企業財務管控體系建設的幾點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14
[7]朱華建、張盛勇、高宏偉,國有企業集團財務管控核也內容淺析[J],財務與會計,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