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玲芝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建筑行業也得到相應發展。但在建筑工程結構設計活動中,隨之而來的裂縫問題一直困擾著工作人員,因此必須采取相應的解決方法進行處理,否則就會導致建筑工程項目結構的剛度、強度和抗剪力不斷下降,為建筑工程項目埋下安全隱患。文章主要從建筑工程項目裂縫的危害出發,闡述了在建筑工程結構設計中裂縫產生的原因,對裂縫問題在建筑工程結構設計方面的解決方法進行分析,希望能為建筑工程裂縫控制提供借鑒。
關鍵詞:裂縫問題;建筑工程結構設計;解決方法
建筑工程結構設計作為建筑工程項目的重要環節,在實際設計過程中經常會遇到裂縫問題,逐漸受到有關部門的關注。在建筑工程結構設計活動中,造成建筑工程結構出現裂縫的因素包括方方面面,因此必須分析裂縫產生的原因,認識建筑工程項目裂縫產生的危害,積極采取相應措施予以處理,加強建筑工程結構裂縫控制技術,減少裂縫發生率,為建筑工程項目正常投入使用與結構安全提供保障。
1產生裂縫的原因
1.1混凝土原材料因素
(1)近幾年來泵送商品砼獲得廣泛推廣、應用,水泥用量增加、水灰比增加、砂率增加、骨料粒徑減小、用水量增加、多種外加劑及摻加料種類繁多,甚至有許多外加劑在使用后都導致砼自身的收縮及水化熱的增加,加速裂縫的產生。
(2)企業為追求低成本而忽視了砼的質量,導致砼性能的下降也是造成裂縫產生的又一原因。因此在選用原材料方面一定要選用干縮值較小,早期強度較高的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嚴格控制水灰比,減少水泥及水的用量。
(3)砼的干縮受水灰比的影響較大,水灰比越大,干縮越大,因此在砼配合比設計中應盡量控制好水灰比的選用,同時摻加合適的減水劑,減少水泥用量。
(4)泵送砼應保證現場砼澆搗時的坍落度。因此現澆板施工中原材料的選用是預防裂縫出現的重要關鍵。
1.2設計方面的因素
(1)現澆板裂縫發生的部位最常見的是在房屋兩端陽角處出現45°斜裂縫,其原因主要是整澆板均為雙向連續板。設計人員為了簡化計算,設計為四邊簡支板來計算,支座負筋僅配置構造鋼筋,這樣板底配筋足夠對安全無問題,但支座負筋遠少于按實際連續雙向板受力計算的配筋需要。因此現澆板在周邊支座的約束下受內力及溫度脹縮雙重影響下,在板角處引起斜向裂縫,雖然45°斜向裂縫對結構安全使用無重大影響,但常造成雨水滲漏等不良現象。因此建議對陽角處現澆板負筋不應用分離式配筋,應改為沿房間全長配置,并在45°裂縫處成直角加入放射附加鋼筋,凡采取這種做法的基本不再發生45°斜裂縫,防治效果顯著。
(2)當房屋長度大于40m時,可在現澆板中部設置后澆帶來預防砼的收縮也是很有效的。
(3)目前家居裝飾荷載普遍增大,設計中未充分估量裝飾荷載致使現澆板負荷超載而產生裂縫。
(4)屋面板的溫度應力不可忽視,尤其是無可靠保溫隔熱層的屋面板受溫度影響較大,若設計中未加以考慮是致使現澆板開裂的又一原因。
1.3施工方面因素
(1)泵送商品砼進行澆搗鋼筋砼樓板時,必須對現場澆搗的商品砼坍落度進行逐車檢查,對不符合坍落度要求的不得使用。
(2)施工中對常規的一些技術措施一定不能忽視,為保證樓板的模板有足夠強度與剛度且支撐要牢靠,在施工中澆搗砼時應采取鋪設臨時性活動挑板,避免鋼筋砼板的上層負筋受到踩踏變形,對踩踏的鋼筋在澆搗前一定要扶正,砼澆搗前對模板一定要先澆水,澆搗砼時一定要震動密實,尤其是四角處。澆筑砼后及時覆蓋塑料薄膜或墊潮濕性麻袋保持砼在凝結前表面濕度,進行一周左右時間的養護,在高溫和大風天氣要設置遮陽和擋風設施,模板拆模時間不宜太早,且要注意拆模先后順序,防止板上堆載過重。
(3)板中預埋電線導管目前大都采用PVC管,由于PVC管直徑大,彈性較大,在澆搗砼時PVC管受到砼的重壓而下沉,使支撐在底部的板下層受力筋隨著下沉,板底鋼筋保護層厚度變薄,致使板下出現裂縫。
2裂縫問題在建筑工程結構設計方面的解決方法
2.1溫度裂縫控制
在建筑工程結構設計方面,工作人員應結合設計布局的平面規劃和受力結構問題,確保結構設計平滑度,不能出現過多的凹凸面,防止因為外界溫度應力的作用引起裂縫問題。建筑長、寬和高之間的比例要協調,保證建筑長度不能大于溫度變化,否則建筑物結構設計會因為伸縮問題導致變形過于集中而引起開裂。對于建筑砌墻體結構,縱墻方向盡量設置較少的窗戶和門口,如果需要設置,則確保門口和窗戶的開口適中,控制縱墻抗剪面積,提升建筑物墻體的抗剪力。另外,溫度應力引起裂縫和建筑墻體、面板溫度之間產生的溫差息息相關,因此在設計屋面保溫層結構時,應充分考慮熱工需求標準,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選擇合理的施工方式和保溫材料。每一個縱墻和橫墻頂層應按照要求增加圈梁,例如在圈梁增加過程中,頂層圈梁中縱向圈梁的高度比橫向圈梁要低一些,防止磚墻與圈梁之間出現約束情形,頂層砂漿墻布要大于M5.0,砌體強度大于MU10,砌墻體寬度要超過2.4cm,以減少建筑物墻體與屋面之間溫度差,避免因為溫度應力引起開裂。
2.2現澆筑混凝土裂縫控制
為了確?;炷两Y構設計剛度,在建筑材料選擇方面,應確?;炷两Y構剛度符合規定要求,避免因為混凝土內部結構收縮問題出現不均勻沉降引起開裂,從而提升建筑內部結構的強度與剛度。另外,在施工前應做好準備工作,按照要求設置放射筋,例如:將放射筋安裝在建筑物墻角中,每一個建筑物墻角位置安裝的放射筋至少為5根,長度不能小于2m,并且配置范圍要大于樓板跨度的1/3,與鋼筋之間的間距為0.1m,從而提升混凝土的抗剪力,并加強保養力度,在混凝土表層鋪上草袋和薄膜,減少混凝土表面熱擴散,為混凝土提供相對潮濕的環境,延長混凝土散熱時間,有效避免因為混凝土表層脫水產生干縮裂縫。
2.3合理設計建筑結構
在建筑工程材料應用中,不同的材料其變形差異性也不同,因此必須合理設計建筑結構,充分考慮應力控制問題,將材料設計結構尺寸控制在允許范圍內,確保建筑物受力均勻。例如在使用鋼筋方面,應按照行業標準和建筑物需求計算鋼筋數量,選擇合適的規格,盡量降低建筑物結構設計出現開裂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在建筑材料選擇方面,還應選擇物理性質、變形條件與程度等相似的建筑材料,有效控制因為建筑材料產生形變造成建筑物結構出現裂縫。
2.4鋼筋裂縫控制
針對材料本身性能問題,混凝土內部鋼筋腐蝕是無法避免的,要想解決因為鋼筋問題引起的開裂,應從混凝土抗裂性著手,在鋼筋混凝土底部放入適量的鋼纖維,以此提升鋼筋混凝土抗裂性能,分擔混凝土承受的負載力。但需要注意的是,鋼纖維的使用應結合相關規范中與抗裂度、裂縫寬度要求進行,以此滿足設計需求。
3總結
因此,為了保證建筑工程的順利進行,建設合格的高質量的工程,以確保工程建設實現最大化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就必須解決建筑施工中的裂縫問題。這就需要建筑施工企業對施工的在各方面予以重視,以此來避免建筑施工中裂縫的出現或把裂縫控制在許可的范圍之內。高質量地完成建筑施工,保證建筑質量,維護企業形象,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趙愛書,趙浩.探討混凝土裂縫產生原因及控制措施[J].科技信息,2010(8).
[2]王東海.水工混凝土建筑物裂縫產生原因與處理方法[J].山西建筑,2007,(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