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茂銀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小學教學水平和層次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開展語文教育過程中,由于知識難度比較大,很多學生壓力很大,容易喪失學習興趣。對于這種情況,需要教師開動腦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增效減負,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減負
小學是素質教育的基礎階段,在開展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仍存在很多問題。通過增效減負的方式,不僅可以讓語文課堂更加豐富,同時也能給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讓學生真正融入到課堂中來,提升總體學習效果[1]。
一、增效減負符合小學語文教學發展方向
從現在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性質來看,語文學科體現出了較高的學習難度,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會感覺到壓力很大。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發展來看,如何讓課堂減負真正發揮作用,是語文教研的重要任務。通過語文課堂增效減負,可以減小學生學習負擔,提升教學的趣味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有更多的新鮮感,也更愿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實現素質教育目標[2]。在開展增效減負過程中,不僅學生能獲得更加豐富的知識,同時教師也能充分融入到學生當中,不斷改良教學手段,通過采用最優教學方法,逐步提升教學的科學性,讓學生享受更優質的課堂教育。
二、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增效減負的策略
通過以上論述我們可以知道,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增效減負教學,是現代語文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進行實施,是一個難題,必須通過教學創新,讓學生走進知識世界,打造現代化教學課堂,運用多元化的教學形式,讓小學語文教學真正煥發魅力,減小學生學習負擔,提升教學效果,真正發揮小學語文“百科之母”的作用,為學生將來升入高年級學習打好基礎。
(一)拉近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
要想實現小學語文課堂增效減負,要開展生活化教學。作為一種現代教育理論,生活教育理論由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他結合我國教育的實際情況,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觀點,在生活教育理念指引下,旨在打破知識和現實生活之間的隔閡,通過利用教學情景、教學模擬等方式,提升課本知識與教育實踐的有機聯系,旨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3]。作為我國現代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理論,生活化教學模式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對于提升教學實效性和針對性具有積極意義,同時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升知識研究和探索能力,契合現代教育發展目標。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生活教育理論也有著廣泛的應用空間,可以實現增效減負目標。
(二)打造現代開放式課堂
打造開放式課堂,對于小學語文增效減負具有重要意義,小學語文開放式教學法是與傳統封閉式教學相對應的一個概念。開放式教學法通過營造靈活的教學空間,可以讓學生自主深入了解知識,提升知識的靈活度,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深入探索知識,比起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開放式教學法重在培養學生的開放式思維,鼓勵學生根據已學知識,深入探索未知領域,通過課堂討論、自主查詢資料等方式,實現科學教育目標,學生的想象力和聯想思維可以得到較大程度的鍛煉。
(三)創新多元語文教學形式
在小學語文課堂過程中,要想實現增效減負目標,必須創新教學形式,運用多元教學模式,教師要注重學生文化的培養。從本質來看,語文學科具有多樣性的特征,開展多元文化教學,可以極大豐富現代小學語文教學體系。在小學語文增效減負中,要摒棄傳統教學模式,豐富教學體系,給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元的語文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4]。與此同時,有一點不容忽視,在利用多樣形式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時候,容易發生形式大于內容的情況,由于課堂豐富多彩,學生容易沉迷各種活動中,缺乏對知識的深入理解與思考,這是教師在開展教學創新時候需要注意的。在小學語文中進行增效減負教學,最為重要的作用是可以提升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程度。通過生動的課程展示,可以提升學生對語文的記憶程度,深化學生認知,久而久之,可以幫助學生構建語文知識體系。
結語:
經過以上論證,我們可以看到,增效減負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有效整合教學資源,創新課堂教學的形式,可以提升語文的課堂教學效果,吸引學生進入到課堂教學中來,以更加飽滿、積極的學習態度展開自己的課堂學習。隨著現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的進步,小學語文教育也將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推動素質教育總體水平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趙世同.關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策略的探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5):82-82.
[2]吳清彩.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增效減負[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24):146.
[3]宋艷玲.關于小學語文課堂增效減負策略的實踐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2):137-137.
[4]鐘賢榮.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如何增效減負[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6(10):17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