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麗+湯偉
摘要:雷鋒精神作為優秀的思想道德,散發的正能量值得大學生推崇和學習。以雷鋒精神為指導,分析雷鋒精神融入高校校園文化的發展趨勢,通過教育主體的建設、教育載體的運用、校園系列精品活動的開展等路徑來實現雷鋒精神在高校的傳承和弘揚,使雷鋒精神扎根于大學生的心中,從而加快高校和諧的校園文化建設。
關鍵詞:雷鋒精神;高校;校園文化;對策建議
高校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力軍和主陣地,雷鋒精神為建設和諧校園、和諧社會構建有益的視角。受復雜的社會環境和某些不良風氣的影響,在當今的校園中形成了一些影響校園穩定的“不和諧”因素,使得有些大學生理想信念模糊、團隊協作意識弱化、樂于助人思想淡薄、艱苦奮斗精神較差。探討如何在當代社會構建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的實踐路徑,不斷探尋以校園精神文化為主導,以制度文化為保障,以行為文化為基礎的機制,使得當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構建和諧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體系。
1.雷鋒精神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趨勢
1.1切合當代大學生實際
鼓勵大學生弘揚美德,學習雷鋒精神,重視社會道德觀念。不過大部分的學生無法達到雷鋒那樣的舍己為人的思想境界,做到完全一樣的事情,所以要考慮社會背景和環境的變化,切合當代大學生的實際,進行德育教育,考慮不同的大學生的能力的差異,對其承擔社會責任的期望有所差別,理性評價其雷鋒精神的理解程度。
1.2雷鋒精神帶來的榜樣效用
紀念雷鋒精神,一方面是對于雷鋒這個人的偉大的奉獻精神的肯定,另一方面是雷鋒精神在我國教育中樹立的典型具有榜樣效用。宣揚雷鋒精神所帶來的的相關學雷鋒系列活動,在各高校是開展時間最長、效果最好的,并在開展學雷鋒活動的過程中,涌現出許多與雷鋒一樣的先進人物、先進事跡,從而推動了榜樣教育的進程。這一榜樣模式的建立,在學雷鋒活動中不斷成熟,從而在高校將會涌現出一大批“雷鋒式”的榜樣,形成良好的高校文化格局。
1.3雷鋒精神的多元化傳承方式
在每個人身邊有很多雷鋒式的人物,也存在許多形式來學習雷鋒精神,比如學習雷鋒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的“工匠精神”。如果領悟到雷鋒精神,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努力成為自己生活中的“活雷鋒”。大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背景,在生活中勤儉節約,在學校對所學知識熱愛、專研,學術守信,待人誠信,這些都是雷鋒精神的體現。
2.雷鋒精神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建議
將雷鋒精神融入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應建立以高校校園文化及其發展要素著手的路徑,通過主體的建設、教育載體的運用、校園系列精品活動的開展等路徑來實現。
2.1組建教育系統文明單位學雷鋒志愿服務大隊
雷鋒精神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復雜且長期的工程,在這一過程中涵蓋包括教育人員、管理人員、服務人員等育人工作者。建議市文明辦組建文明單位支隊,各區、各系統文明辦分別成立文明單位志愿服務大隊,各高校成立志愿服務分隊,各分隊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自行設立若干小分隊。針對學雷鋒各級成立專項服務小組,從而建立強大的校園文化建設的決策主體。在各文明高校,加強包括黨政領導干部、教育工作者和輔導員隊伍在內的隊伍建設,明確志愿服務的角色定位,發揮崗位優勢,從而加強執行主體的保障。通過主體的確定,使雷鋒精神的學習更加系統化、現代化、持續化,切實把雷鋒精神融入校園文化建設。
2.2充分運用教育載體
要將雷鋒精神有效地融入校園文化建設,須加強高校的教育載體的建設和載體的運用。載體承載和傳遞雷鋒精神的信息,是聯系教育主體與客體的一種物質存在方式和外在表現形態。高校應順應時代的趨勢,根據科學文化發展的最新成果和當代大學生的時尚流行,積極探尋新載體,如通過微信公眾賬號、微博客戶端、人人網等大學生常用網站,建立雷鋒精神學習的公眾平臺。
2.3建立系列精品的學雷鋒校園活動
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是校園文化突出的外在表現。高校要組織系列學雷鋒精品校園活動,并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踐行雷鋒精神的各項活動,在實踐活動中,逐步提升大學生的自身道德認識。以下為總結各高校的學雷鋒精品活動:
1.“學霸有約”-雷鋒精神融入高校學風建設。在高校的公眾平臺上展示“學霸”風采,激勵大學生更好地計劃學習活動。宣傳也是一種生產力,活動旨在弘揚雷鋒無私奉獻的精神,提高榜樣的影響力,從而讓學生更加貼近的目標,堅定信心,從而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開展“關愛自然、愛綠護綠” 志愿服務活動。高校可廣泛開展“關愛自然、愛綠護綠”志愿服務活動。在開展關愛自然志愿服務活動中,通過植樹植綠,營造一個干凈、美麗的生活環境;通過“領養綠植”,與師生分享綠植生長和培養的知識,增強大學生的責任感和愛心;通過糾正損害樹木、攀花折枝、踩踏草坪等不文明行為,提升大學生的素質,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3.建立校外大學生志愿者服務基地。高校各學院的團委、學生辦公室要緊密聯系街道團委、基層社區、康復中心、老年公寓、特殊學校、博物館等機構,建設大學生志愿者在校外開展城市建設、關愛老人、支教助學等愛心活動的服務基地。學習雷鋒勇于實踐的精神,拓寬實踐載體,加大活動范圍,豐富服務形式,服務通過大學生的熱情和行動,筑起高校和社會互助關愛的橋梁。
3.結語
在新時代、新環境的志愿者服務將由從過去的黨員單項服務向廣大群眾互動中延伸,開展形式將從簡單化向多元化轉變,當代大學生的志愿服務精神是對雷鋒精神的當代社會的解讀和拓展。積極引導大學生參與這些活動,能夠增強大學生對雷鋒精神實質與時代價值的理解和認同,通過高校開展的特色活動,使他們在理解雷鋒精神的同時豐富知識、提升技能水平,升華道德境界。用高校大學生的點滴行動,從而在社會中播撒雷鋒精神,積聚社會向善的道德力量。
參考文獻:
[1]于國君,杜菲.大力弘揚雷鋒精神努力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J].學理論,2013,15:362-363.
[2]劉雅靜.雷鋒精神的科學內涵及當代價值[J].中國德育,2015,06:33-37.
基金項目:2017年度沈陽市社會科學專項課題立項,“雷鋒精神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研究”。(項目編號:SYSK2017-08-31)
作者簡介:
周秀麗(1991-),女,遼寧葫蘆島人,沈陽建筑大學助教,輔導員。
湯偉(1978-),男,遼寧沈陽人,沈陽建筑大學黨政辦公室,主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