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 郭香敏 李娜
摘 要:隨著我國民辦高校的不斷發展,師資隊伍建設成為民辦高校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矛盾。本文基于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了導致我國民辦高校師資建設發展困難的深層原因,進而提出解決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有效對策。
關鍵詞: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問題;對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辦高校得到了長足發展,成為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推動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做出了應有貢獻,但是,民辦高校快速發展的同時不斷遭遇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瓶頸”,師資隊伍建設是突出的問題之一。
一、當前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現階段,我國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是辦學環節中的薄弱項。
(1)教師引進面臨的瓶頸。民辦高校的社會認同度普遍不高,被社會歧視的現象依然存在。國家政策層面不能保障民辦高校教師與公辦教師一樣享有同等的權利。民辦高校大都辦學時間短,辦學條件弱,缺乏穩定的資金支持和社會保障,科研實力不強。再加上民辦高校機制不健全,重使用,輕培養,不關心教師的物質需求、精神需求和成長空間,教師缺乏足夠的安全感、歸屬感,流動性較大。種種因素造成了許多民辦高校在引進教師方面困難重重,教師隊伍建設自然陷入困境。
(2)教師隊伍缺乏穩定性。當前民辦高校師資隊伍穩定性較差,直接影響著民辦高校的穩定可持續發展。民辦高校教師隊伍不穩定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國家政策保障不到位,《民辦教育促進法》落實不力,致使民辦高校教師在職稱評定、福利待遇、身份認可等方面與公辦院校教師相差甚遠。第二,民辦高校教師很難把個人的職業發展與學校的長遠規劃緊密聯系起來,很多優秀教師一旦時機成熟,就要跳槽到公辦高校或另謀高就。第三,民辦高校招生任務重,心理壓力大。尤其是近幾年,生源萎縮,競爭激烈,讓民辦高校教師在沉重的招生任務面前倍感壓力。久而久之,教師隊伍勢必松散,沒有凝聚力,缺乏團隊精神,流失嚴重。
(3)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民辦高校教師結構普遍存在“兩頭大、中間小”的問題,青年教師比例過大。大多數民辦院校的師資構成為公辦院校退休老教師、外聘兼職教師以及剛剛走出校園的青年教師。退休教師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很難適應高等教育與時俱進的要求;外聘教師責任心差,敬業精神不夠;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青年教師,缺乏行業企業經歷,很難勝任實踐教學。這種情形下,很難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教學質量的保障便無從談起。
(4)青年教師缺乏歸屬感。民辦高校的經營理念、文化氛圍很難被教師認同,這直接影響教師對學校的認同感。民辦高校許多管理措施類似于企業式的管理模式,使教師將自己定位在“打工者”的角色,從而導致主人翁意識、安全感和歸屬感的缺失。青年教師歸屬感缺失的另外一個原因便是培訓工作未形成長效機制。許多教師,尤其是年青教師把培訓當做自己與學校共同提高的途徑。但由于民辦高校管理者的意識薄弱,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投入不足,也由于青年教師穩定性差、流失嚴重,使民辦高校辦學者不愿意花大成本進行教師培訓,長此以往,便會形成惡性循環。
二、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發展對策
(1)著力改善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外部環境。大力宣傳《民辦教育促進法》,消除社會上對民辦高校的各種偏見。政府相關部門應采取有效措施,切實解決民辦高校教師的一系列實際問題,逐步縮小與公辦教師的待遇差距。針對民辦高校辦學經費不足的現狀,政府積極探索多樣化的扶持與資助方式。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動機制,改善民辦高校人才引進困境。同時,民辦高校也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升教育質量,突出特色發展,真正取信于政府、社會和學生。
(2)切實加大人才引進與培養力度,繼續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民辦高校要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制訂科學合理的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尤其是引進高學歷、高職稱教師,努力改善教職工的工資待遇,積極引進并留住優秀人才,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加大青年教師培養力度,積極構建崗前培訓、在職培養、繼續教育一體化的持續培養機制,加強教師的繼續教育。年輕教師要由單純教學型向教學科研型轉變。鼓勵中青年教師利用寒暑假時間到企業參加頂崗實踐,增強動手能力,積極構建雙師型教學團隊,這對民辦高校提升實踐環節教學質量至關重要。
(3)不斷增強民辦高校教師隊伍的穩定性。當前我國大部分民辦高校的管理模式,視教師如同工人,心理上往往出現不平衡狀態,勢必造成民辦高校教師歸屬感、認同感、主人翁意識的缺失。民辦高校引入了市場機制,十分注重效率與效益。但在管理中要體現人性化管理,即人本管理,關鍵在于尊重教師、解放教師、完善教師,合理引進人才,為教師提供公平、公正的發展平臺,創造合理的晉升機制,鼓勵教師參與學校管理,增強主人翁意識。同時,加強民辦高校文化建設,增進教師對學校文化的認同感。加強民辦高校領導與青年教師們的溝通、交流,給教師以生活上的關懷及組織上的溫暖,增進教師對學校的依賴及理解;以民辦高校工會為依托,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構建寬松和諧的工作環境。通過目標管理激勵、獎懲激勵、競賽和評價激勵、制度激勵等方式,堅持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相結合,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開發教師的潛能,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滿足實現自我的需要。民辦高校要對教師的家庭背景、知識結構、教學評價、教學反饋等情況實行動態管理,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師激勵機制。
總之,民辦高校要堅定不移地走人才強校之路,科學規劃,改革創新,整體推進,重點突破,不斷開創師資隊伍建設新局面,切實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徐小紅.民辦高校教師流失問題的思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3).
[2]吳義明.廣東省民辦高職院校師德建設現狀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1(7).
[3]左彩梅.淺談民辦高校教師的人性化管理[J].大眾商務,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