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對21世紀知識技術革新和人才競爭,高校也不能逃避這場優剩劣汰的戰爭。作為高校教師,是知識分子中的優秀群體,是培育高層次人才和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隊伍。其工作質量直接關系到國家高等教育的品質,高層次人才的質量。在眾多影響高校教師工作績效的因素中,不可忽視的是高校教師心理契約這個內容,因為它直接影響到高校教師工作的主觀能動性。調動高校教師工作主觀能動性前提需要充分了解和認識高校教師心理契約對其工作績效的影響。
關鍵詞:心理契約;高校教師;工作績效
一、心理契約
心理契約是上世紀60年代提出的心理學術語。最早提出這個概念的學者是組織心理學家克里斯·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在著作《理解組織行為》描述下屬與主管之間的關系。盧梭在1996年實證研究結果顯示,心理契約由交易維度、關系維度和團隊成員維度構成。交易維度是指組織與員工提供基本的物質保障,員工完成職責范圍內工作任務。關系維度是指員工與組織注重雙方長期穩定的關系,促進雙方共同發展。團隊成員維度是指員工與組織關注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環境氛圍。本文結合前人成果,對心理契約理解為:交易責任維度、發展責任維度和關系責任維度。
二、工作績效
在《組織績效管理》理查德·威廉姆斯提到:“員工績效的廣義定義包括工作產出和行為”。關于績效的維度內容,對其機構劃分最基本的理論之一是卡茨和卡恩1978年提出的三維度:①加入組織并留在組織;②達到或超過組織對員工所規定的績效標準;③自發進行組織規定之外的活動。
而在1993年,鮑曼提出著名的“關聯績效-任務績效”二維績效模型。將工作績效劃分為任務績效和關聯績效。任務績效意思是:所規定的行為或者與特定的工作有關的行為。而關聯績效則是只自發的行為或非特定的工作有關的行為。
只有確定影響績效的因素,方可提出綜合激勵措施,有效地提高地方高校專職教師的工作績效。
三、心理契約對工作績效的影響
(1)高校教師心理契約交易責任維度滿足度越高,越有助于提高專職教師的任務績效。物質基礎是工作謀生的基本需求。在這個需求層面得以滿足是對工作積極性的提高是有明顯作用的,這可以促使專職教師愿意積極工作來回報地方高校給予的物質激勵。
(2)高校教師心理契約發展責任維度滿足度越高,越有助于提高教師的關聯績效。物質基礎的滿足,可促進專職教師愿意積極工作之余,還可培養其工作使命感,愿意對崗位多奉獻。
(3)高校教師心理契約中發展責任維度得到滿足,能提高對其任務績效。高校通過為教師職業發展提供協助以及建議,這能幫助教師在本職工作中更清晰前進。這無異對專職教師任務績效是有幫助的。
(4)高校教師心理契約中發展責任維度對其關聯績效顯著正相關。高校提高組織管理水平,還為教師提供職業發展意見,除了可以幫助教師在本職工作上有所進步以外,還可以為教師提供社會性、全局性的信息,這有助于教師更全面發展,適應日新月異教育改革的需要。
(5)高校教師心理契約中關系責任維度的滿足,有助于其任務績效的提高。教師在一個良好的舒適的工作環境中,可以獲得組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這點有助于教師以主人翁精神努力完成工作任務,愿意為集體作出本職工作的貢獻。
(6)高校教師心理契約中關系責任維度越得到滿足,越能提高其關聯績效。教師處在一個良好的辦公環境和和諧的人際環境中,與周圍形成良好的關系。有助于教師輕松地、自由地發揮創造能力進行科研。同事之間的良性競爭與互助,也明顯有助于提高專職教師的工作熱情度。
四、提高高校教師工作績效的策略
根據馬斯洛需求金字塔理論可以推斷:高校教師心理契約對其工作績效是有顯著影響的。當高校教師心理契約滿足程度越高,越有助于其工作績效的提高。因此,在提出高校教師工作績效提高的策略,本文從心理契約三個維度方面來分別提出建議。
(一)高校教師心理契約的交易維度
1.構建公平合理的地方高校專職教師薪酬制度
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除了在設計薪酬制度上要體現多勞多得的競爭和公平特性外,應當結合教學特點和教師知識層面調整薪酬結構,并構建平臺供專職教師了解薪酬結構。針對地方高校的特點,薪酬制度設計應該考慮同區域、同等規模院校普遍薪酬水平,還要體現效率性地加大崗位津貼制度改革。
2.完善地方高校專職教師績效考核體系
完善高校教師績效考核體系,一方面可以為地方高校管理層提供人才使用情況信息和人力資源成本計算依據;另一方面通過公開績效考核情況。這樣能激勵專職教師積極工作、監督地方高校科學用人、完善“制度治校、人才管校”。
3.推進地方高職專職教師轉崗制和淘汰制
高校是需要緊跟社會發展節奏不斷進步的人才搖籃。積極加強對專職教師的師資建設。對不能達到教學條件的專職教師,可考慮暫停其教學任務,對其進行再上崗培訓。而對于有能力、有意向成為專職教師的職工,可以進行崗前考核,達標后可進入專職教師教學一線位置。
(二)地方高校專職教師心理契約發展維度
1.提供多元化培訓機會,創造更多發展深造空間
專職教師為了保持教學水平、提升教學水平,離不開與時俱進,繼續培訓進修深造。這有助于提高其職業競爭力,也有助于提高地方高校的整體教學質量。
對于高校而言,需要和鼓勵專職教師進行在職培訓、進修、深造,不僅僅是工作性質的需要,還是人才儲備和人才管理的需要。高校為教師提供培訓機會,能讓教師感受到組織對其職業發展的重視和關注,有助于激勵其更努力工作。
2.提供科學職業生涯管理方案,協助地方高校專職教師職業規劃
教師職業生涯管理是學校和教師共同對教師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執行、反饋和修正的過程,是學校幫助教師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和發展其職業生涯的一些活動。鑒于此,高校為了專職教師個人發展與學校發展吻合度更高,應對專職教師進行必要的職業引導和建議。
具體可以通過使用專業職業能力測試分析結果,結合學校發展需要、個人特點等,協助專職教師選定職業目標,制定職業發展計劃,幫助專職教師認準目標、清晰進步。特別是對于年輕教師,可以縮短職業迷茫期,提高職業成長速度。
(三)地方高校專職教師心理契約關系維度
1.營造良好的工作人際關系
雖然為人師,經常鼓勵學生、關愛學生;同樣高校教師也需要來自學校領導的支持、信任和關懷,需要來自同事的友好合作、互相交流和互相尊重。因此,高校帶頭尊重專職教師、給予人文關懷,允許專職教師發表意見和看法,支持教師合理的工作創新和改革。教師待在學校有主人翁的歸屬感、安全感,有助于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
2.發揮高校教師自主科研創新能力
對于教學中有創新意愿和行為的專職教師要多鼓勵、多溝通和協助,積極提供政策上、物質上、精神上的支持和幫助。比如,教師科研創新,學校可以提供專利技術申請輔助支持;還可以做好與政府溝通的橋梁,把社會服務的需要性帶進校園,為有科研能力和意愿的教師提供信息。
參考文獻:
[1]劉勇,教師團隊心理輔導[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213,253
[2]周妙群.管理心理學[M].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
[3]斯蒂芬·P·羅賓斯.組織行為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4]梅紅.領導行為與高校教師心理契約研究[M].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1)
[5]文妍.功利的大學,疲憊的教師[N].中國青年報.2005
[6]劉武,富萍萍,楊永康.以價值為本的領導行為與員工激勵[J].科學管理研究.2000
作者簡介:
曾麗婷(1984.10—),女,廣東惠州人,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MPA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