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濱霽
【摘 要】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家庭農場”概念后,家庭農場作為具有集約化、規模化、商品化生產特征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正快速成長,勢頭良好。本文以種植業家庭農場為例對家庭農場成本核算進行分析,指出存在問題,提出解決辦法。
【關鍵詞】家庭農場;種植業;成本核算;成本控制
一、家庭農場的概念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家庭農場”概念,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中也強調,要扶持發展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有利于新型農民經營主體成長的政策體系。而2014年2月《農業部關于促進家庭農場發展的指導意見》的發布,更是標志著家庭農場成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最主要的骨干力量,迎來快速發展時期。
二、家庭農場在我國發展的總體情況
截止到2015年底,我國經農業部門認定的家庭農場數量達到35萬家以上,部分地區家庭農場數量發展較快,如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山東、湖北和四川8個地區的家庭農場數量都超過了2萬家,其中最多的是安徽,家庭農場數量超過了35000家。
從家庭農場經營類型來看,以種植業、養殖業及種養結合型為主。從全國范圍來看,種植業家庭農場占全部家庭農場的63%,而種植業中的糧食類家庭農場又占到全部家庭農場的43.1%,說明從事糧食生產的家庭農場占了大部分,尤其東北三省吉林、黑龍江和遼寧分別達到85.6%、81.1%和76.1%,是因為當地政府著力推動糧食類家庭農場發展的結果。而有些地區,如天津、浙江、新疆等地種植業家庭農場占比較高,而糧食類家庭農場占比卻較低,主要是由于這些地區的種植業家庭都偏向種植附加值更高的經濟作物。
從家庭農場經營規模來看。家庭農場是適度規模經營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適度是家庭農場的內涵之一。以2015年糧食類家庭農場的規模分布來看,50—500畝規模的糧食類家庭農場占了絕大部分,比例高達91.5%。其中上海、廣東、海南三個地區的較小規模農場占比較高,50—200畝的農場占比達90%以上,而內蒙古、寧夏、新疆三個地區的1000畝及以上的較大農場占比相對較高,達到10%以上。普遍來講,東北、西北相對地廣人稀的地區,規模較大農場占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而在東部和西南等地少人多的地區,規模較小農場占比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從受教育程度來看。家庭農場主受教育程度不同,經營家庭農場情況也會存在一些差異,農場主受教育程度高,農場經營面積也隨之擴大,小學及以下學歷的農場主平均經營土地面積為226.11畝,而大專及以上學歷的農場主經營土地面積達到525.86畝,是小學及以下學歷農場主經營土地面積的2倍多。而且隨著農場主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轉入土地的占比也逐步提高。
三、家庭農場成本核算分析
目前,我國家庭農場經營類別主要分為種植業、養殖業以及種養結合型,種植業主要包括糧食產業,養殖業包括畜牧業和漁業。而不同類型的家庭農場其成本核算以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本文中僅以種植業家庭農場為例從成本核算的對象和項目方面進行家庭農場成本核算的分析。
1.成本核算對象
在家庭農場的經營過程中,收獲期前的動植物都屬于消耗性生物資產,應當按消耗性生物資產的核算辦法進行成本核算。消耗性生物資產是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將來收獲為農產品的生物資產,包括生長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欄待售的牲畜等。而農產品則是生物資產的收獲品而不是生物資產本身。
2.成本核算項目
對于種植業家庭農場來說,其成本主要分為外購生物資產成本和自行栽培種植的成本。設置成本核算科目時,可設置“消耗性生物資產”和“主營業務成本”兩個科目進行核算。
四、家庭農場成本控制
1.家庭農場成本控制面臨的問題
(1)預算不力,隨意性大。很多家庭農場經營者的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會計知識,無法進行完整、系統、規范的預算,多是依靠簡單的數據計算和憑以往的經驗來預算,甚至一些家庭農場高層管理人員憑意愿來決策,隨意性強,缺少科學性、全面性,極易造成種植成本的不確定性。
(2)種植成本易受自然環境影響。由于家庭農場生產的特殊性,受氣候、農產品生產周期以及病蟲害等不確定自然環境因素影響,其成本的核算和控制也具有不確定性
(3)種植成本受市場因素影響。種植成本不僅包括土地、人工、農資還涉及水電、運輸等成本,因此對種植成本進行控制時也要考慮市場因素,不穩定的市場因素也導致了種植成本的不確定性。
2.對策與建議
(1)強化成本預算及預算管理。家庭農場必須成立預算管理機構,進行財務預算,并在預算管理過程中調動全員參與預算管理的積極性,強化預算管理的意識。對家庭農場進行成本控制可從人員、周期、環節等方面進行管理,降低成本,促進農作物增產增收。
(2)認真開展成本分析。利用成本指標對家庭農場成本進行全面分析,找出成本指標升降原因及成本控制中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制定措施,尋找降低成本的方法。
(3)合理布局種植結構。農業生產過程中抵御風險的最好方法就是多樣化種植。這樣做可以降低農業生產過程中遭遇風險的機率,不會因天氣、市場等外因致使一種農作物減產而導致家庭農場收入驟減情況的發生,保證了家庭農場種植中成本最小化和收益的穩定性。家庭農場必將成為農業農村改革的排頭兵和骨干力量。
參考文獻:
[1]王衛國,朱煜發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提家庭農場概念[J]北京農業,2013(4).
[2]黨國英 積極穩妥發展家庭農場[J] 農村工作通訊,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