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兵+李佳麗
摘要:本文以國內外高校經管類學科的研究成果為基礎,通過分析我國經濟管理學科整體發展狀況,提出了經管類學科建設存在的一些不足。接著論述了國內外經管類學科創新方向以及值得借鑒的培養體系,并對其進行可行性分析。最后結合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經管類學科發展提出一些建議,并據此得出相應的結論。
關鍵詞:經濟管理;學科創新;課程體系;高校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猛發展,高等教育也緊跟時代步伐,漸與國際接軌。國內經濟管理類學科呈井噴式發展,“一帶一路”的提出更是給中國及沿線國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尤其是對經管類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高校自身及社會資源配置的缺陷,致使國內經管類學科及人才發展缺乏一定的創新活力,不能完全適應國內外市場需求。經管類學科創新是解決人力資源市場供需不對等的有效途徑,如何有效解決經管類課程體系的設計瑕疵成為了絲路時期的重要課題。
1.高校經管類學科總況概述
目前我國共有2560所普通高等院校,包括本科院校1219所,其中綜合類院校600余所,財經類院校200余所。近年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了經管類專業,其中不乏有理工類、農林類等非專門院校。據不完全統計,在全國302所理工農醫本科院校中,就有290所院校設有經管類本科專業。
經管類專業屬于邊緣性學科,既具有理工科的理性思維邏輯,又具有文科類的感性抒情。國內多數高校對于經管類學生的培養偏重于純理論的灌輸,缺乏與實際社會接軌的有效實踐,致使學生對于經管類學科興趣逐步降低,經管類人才的水平有一定的下降,與社會所需要的高水平經管人才相矛盾。經管類課程體系缺乏對于實際經濟管理的模擬實驗環節,致使學生對于經濟管理理論沒有深刻的理解,從而不能準確的理會其精髓。雖然目前開設經管類專業的院校越來越多,但是大多數卻沒有準確的定位,招生規模泛濫,與院校配套資源不匹配,使得經管類人才多而不精,學科發展滯后。
2.國內外經管類學科創新課程體系
經管類學科的創新維系著未來經濟管理的整體走向和發展趨勢,學術界對于經管類學科的創新發展眾說紛紜,總結起來主要有全新定位具有院校特色的經管學科、引進實驗教學、完善實踐教學、推進第二課堂教學、滲透雙語教學、推動案例教學等六種主要創新體系。
2.1全新定位具有院校特色的經管學科
經管類學科熱使得眾多高校紛紛開設相關專業,多數高校是為了順應學生需求,也有部分高校純粹是為了自身的綜合性發展。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院校開設經管類專業,也使得經管類學科魚龍混雜,部分院校跟風乘勢,全然沒有顧忌到學科的發展。
經管類的學科建設應該全面考慮學校本身的優勢,注重與院校本身的協同發展;細化學科方向,建設特色鮮明的經管學科;關注行業影響,建設彰顯行業優勢的特征學科;結合地區導向,建設立足區域展望全球的卓越學科;順應市場需求,建設供求平衡的適用學科。
2.2引進實驗模擬教學
經管類學科屬于交叉學科,不僅需要理論武裝,更需要通過實驗探索來強化。通過實驗教學,除了使學生掌握基本實驗技能和方法鞏固基礎理論知識,還要充分利用實驗條件,為學生提供發揮主管能動性、創造性的自由環境,由預定實驗結果轉變為探索和研究,不斷順應市場需求[1]。構建螺旋階梯式實驗教學體系,即充分顧及實驗課程,教學及實習平臺,校內外專業及創業比賽[2]。
2.3完善實踐教學
國內經濟社會瞬息萬變,作為一個時效性較強的學科,要想把握時代先機,則實時感知、體驗市場必不可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唯有將所學理論實時地與實際相結合,才能更好的發揮經濟管理作用,也能更好的服務于社會。實踐教學是構筑學校、企業及學生三方聯系的閉環系統,高校應該更多的在大一大二為學生和企業搭橋,鼓勵學生在假期、周末等時間參與企業的實際運營,讓學生更有效、更及時的利用所學理論,也讓企業更便捷的發現管理問題,拉近學生與企業的關系。
2.4推進第二課堂教學
近期團中央在試點高校第二課堂成績單,這不僅是對傳統高等教育補充,更是適應經濟新常態、服務學生的新舉措。其努力以學生需求為中心、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對于經管類學生更是尤為重要。從內容設計到評價標準及呈現方式上,都突出體現了學生的綜合素養,能為新時代大學生特別是經管類學生發揮積極的引領作用[3]。
2.5滲透雙語教學
實施雙語教學是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趨勢的發展需要,是培養具有國際合作意識、國際交流與競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手段。開展雙語教學是提升經管類大學生獲取一手信息的必要途徑,也是提升學生軟實力的重要手段,更是深層次的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的好途徑。只有深通中西方經濟管理經典才能更好的發展中國經管類學科,也才能更好的服務經濟新常態。
2.6推動案例教學
案例是活的理論,只有理論的教學是枯燥的。案例教學是國際頂尖科研院所、高校最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它也是培養高素質、創新型、符合時代發展需求人才的重要方式。案例教學可以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更符合經濟管理實踐,也能更好的促進師生課堂合作,提升師生協作能力,同時也是推動學科綜合化與教學模式最優化的研究實踐,其作為一種富有生命力的教學模式將推動經管類學科理論的繁榮和實踐的發展。
顯然,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關鍵,案例是基礎,學生主體參與覆蓋案例教學的全過程。這種課堂教學模式彰顯學生主體功能,弘揚個體意識,最大限度地增進學生主體的參與性、教學內容的實踐性、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及綜合能力養成與提升的可能性。案例教學模式改被動接受為主動思維,變自我封閉為積極開放,為個性培養和素質養成提供了有利的學習平臺。[4]
3.結語
經管類學科是21世紀的中國高速發展的必要支撐學科,也是十三五期間我國實現追趕超越目標的教育改革重點內容,它是維系著我國高等教育綜合發展和跨越的核心紐帶。開設經管類專業的高校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及時補充不足,大膽改革學科課程,創新教育體系。尤其是應該充實的探索以上6點的具體落實,爭取將經管類學科創建為品牌學科,并以此帶動學校綜合發展,學生能力綜合提升,教師科研教學能力全面顛覆。
以合理的且富有特色的學科定位,適當引進實驗探索教學環節,追求理論與實踐的無縫契合,及時地推進第二課堂教育,逐步的滲透雙語教學,大力推進案例教學,是高校經管類學科創新課程體系的重要閉環,唯有實現此教育閉環的完美結合和運轉,才能高效的完善經管類學科課程創新體系建設,也是高校經管類學科不斷適應時代需求和順應宏觀經濟發展的必要保障。
參考文獻:
[1]李俊.經管類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探究.中國大學教學,2011(8).
[2]張英奎.經管類專業實踐課程教學體系改革與課程建設的思考. 中國大學教學,2014(5).
[3]中國青年網.http://news.youth.cn/sz/201611/t20161122_8870440_1.htm2016.11.22.
[4]王華榮.以案例教學推動中國大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中國大學教學,2011(4).
作者簡介:
張勝兵,出生年月:1996年4月,性別:男,民族:漢族,籍貫:陜西西安,學歷:本科,研究方向: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