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要:案例教學法已經成為《旅游法律法規》課程的常用教學法之一,能夠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主要是分析了案例教學法在《旅游法律法規》課程中的運用,在研究《旅游法律法規》課程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案例教學法在《旅游法律法規》課程的運用途徑。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 《旅游法律法規》 課程運用
中圖分類號:D922.2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1-0196-01
《旅游法律法規》課程是旅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是一門兼具綜合性、應用性和實踐性的科目,也是導游資格考試的必考內容。學生必須將所學理論與實踐結合才能得到理想的學習效果。案例教學法是指在旅游法規課程中,教師通過分析案例。讓學生討論案例,然后總結案例中隱含的法律知識,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國內外教學實踐均表明。案例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增強他們理論聯系實際的意識,最終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旅游法律法規》課程的教學現狀
(一)教師法律基礎薄弱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互動式教學方式,要想順利實施需要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因此,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從《旅游法律法規》課程教學現狀來看,管理、經濟和地理等學科教師占據旅游專業教師隊伍的大多數,法律專業的教師資源非常稀少,因此《旅游法律法規》課程大多是由非法律專業的教師擔任。這些教師沒有接受過法學教育,也沒有實踐經驗,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都比較薄弱,在分析案例的時候往往會偏重事實和處罰分析,反而忽略了法理分析,以致案例教學法無法發揮出效用。
(二)教學材料質量較差
案例質量是實施案例教學法的重要基礎,旅游實踐有很多典型案例,但是要找到適合教學內容的案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主要問題表現在這幾方面:第一。案例選擇不嚴謹,沒有認真篩選隨意舉例,為了達到案例教學法的要求而舉例,僅僅是表面功夫;第二,案例缺乏針對性,沒有契合知識點,甚至與課堂內容無關;第三,案例難度把握不當,選擇案例難度過大或者太簡單,沒有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緩緩行進,不利于課堂的順利開展。因為這些問題的出現,案例教學法變成了一種調劑課堂的方式,只達到了提高學生興趣的目的,沒有真正實現案例教學法的效用。
(三)教學方法過于單一
案例教學環節是運用案例教學法的關鍵,但是教學現狀卻存在幾個問題:第一,單純地講解案例,破壞了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因為案例教學富有趣味,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有些教師就將其作為核心教學方法,這是一種錯誤的傾向。案例教學法就是通過個案來昭示法理,無法系統地講授多個知識點。因此過分依賴案例教學。忽視教學內容的整體性是不對的。第二,案例教學等于舉例教學,其實案例教學方式有多種形式。但是在教學中通常都會變成講述案情——分析案情——總結法理,大多是教師一個人“唱獨角戲”。沒有達到師生互動的要求,更沒有發揮出培養學生自主分析能力的作用。
二、案例教學法在《旅游法律法規》課程的運用途徑
(一)提升教師法學素養
《旅游法律法規》課程是將旅游實踐和法律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對教師的法學素養和實踐經驗都有所要求。一方面,要具備扎實的法學功底,能夠清楚地講述案例中涵蓋的法學原理:另一方面。能夠憑借實踐經驗理清案例中的法律事實。在此基礎上,結合案例思考如何啟發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主動分析思考案例中的問題。
(二)精心挑選教學案例
《旅游法律法規》課程教學應注重三點:一是權威性,選擇人民法院和旅游部門發布的案例。這些案例都是經過篩選的,法律事實敘述清楚,案件分析很到位,判決結果也很清晰,相較于網絡上的教材和其他案例,在典型性、權威性和時效性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優勢:二是典型性。要重視案情和法律知識的聯系。注意挖掘其中的教學價值和教育價值,發揮出案例舉一反三的作用;三是新穎性,案例要選擇貼近生活或者媒體關注度高的。在大眾傳媒日益發展的情況下,學生更愿意去聽自己熟悉的案例。對于其中蘊含的法律問題也會更感興趣。
(三)豐富案例設計
第一,利用案例材料將單一的課堂形式變為課前準備、課中活動和課后討論等形式;第二,豐富教學手段,利用視頻、圖片等手段,引入網絡上的信息,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課堂的生動性;第三,優化教學過程,不能只是采用簡單的“一問一答”或者“自問自答”的形式展開教學,應適當加入學生分組討論和教師分析等形式。營造出熱烈的互動氛圍;第四點,豐富教學模式,運用情境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模擬法庭形式,讓學生了解整個法庭流程。還要注意案例教學不能流于表面,要結合案例滲透知識點。通過互問互答和小組討論等方式引入知識點,在案例的基礎上深化課程內容。
三、結語
總之,在《旅游法律法規》課程運用案例教學法是值得提倡的做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依據學生的學情和課程內容設計案例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完善教學法的引入手段,發揮出案例教學法的真正優勢,從而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和意識。提高教學質量。并實現最終的教學目標。
責任編輯:楊國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