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龍義
摘要:本篇對林區森林經營與生態建設的相關舉措進行了剖析,同時對具有可持續性的生態建設與經營森林的巨大意義進行了研究。在森林經營中自覺地堅持生態理念,強化生態意識,對于實現林業經營的可持續性,對于促進林區的和諧發展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林區;生態建設;森林;經營;可持續
1.我國的林區及生態系統建設
1.1森林生態系統建設
中國當前擺在林區的一項首要任務就是加大森林經營體制創新的力度,中國新型的林區建設已經呈現出新時期所固有的特點。現在,強化林區經營管理體制的變革,增進林區內在的經營活力,構建起較為完備的、具有一定特點的林業產業體系和生態體系,以此保障具有新時期特點的發展格局的構建。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接連進行整合與啟動的“天保”、“退耕還林”工程,及長江與三北等重要區域的防護林工程的推進,天津北京風沙源頭治理、以用材為目標的速生豐產林基地建設,自然保護區建設和野生動物與植物保護等生態林業工程。這些重點工程不僅涵蓋著已經遭受破壞的生態系統的改善、修復與恢復,也囊括了對原來的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促進林業及森林生產能力與結構的整體完善,促進區域布局的合理布設,此外,為對現行的森林經營方式的改革創造前提條件。
1.2森林生態建設與林業產業經營之間的關系
林業的經營與森林生態之間本來就存在著一種極為緊密的聯系,二者之間既相互矛盾又相互制約,這是一種基本的辯證關系。林業產業如果要獲得持久的經營,就必須有賴于生態體系的持續發展。林業經營中的產業推進是以經濟效益的提升最目標的行為,這一行為的實施沒有優良的生態系統作為保障是無法進行的。在努力做好對森林資源的經營的同時,對林業產業發展現狀進行冷靜的分析,以不斷提升經營效率與擴大產業規模的形式促進可持續經營的穩定進行,目的是促進森林生態的持續發展。所以,只有進行更加科學與有效的經營森林,實現森林經營的可持續性,才能促進森林生態建設的持續性。只有當林業的生態建設獲得的長足的發展,森林經營才有可能獲得高額的經濟效益與來自社會的回報。同樣,也只有林業的產業經營與森林的生態建設二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才能使森林資源的發展與壯大成為現實的可能。
2.對森林實施經營的基本態勢
2.1森林經營的現實情況與存在的不足
對森林實施經營的采取的基本方式是對林齡相同的伐區以齡級法進行采伐數額的確定,這就要求將不同林齡所組成的林分區分為不同的林齡組合體。一種被稱之為區劃輪伐方式的森林經營方式,是最早的經營形式,而伴隨著數學規劃的進一步發展,同時在計算機科學的運用與普及的前提下,在采伐量計劃的調整與編制方面所獲得的應用逐漸增多,并據此對傳統的森林經營進行有效改進。
因為我國正處于特定的歷史階段,曾經以森林的采伐為經營重點,而對森林資源的培育則相對忽視,到使所培育的森林資源在總體質量上無法保證。這樣的森林質量根本無法滿足國家對經濟發展的需要與生態建設的需要。
2.2以提升系統效益多樣化為目標實施改革
根據現行的經營理念與經營目標,可以看出經營森林的理念是有著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的。起初經營的中心為生產木材,其理念為永續利用。此時的生態效益僅僅是處于被兼顧的地位。對生態效益強調不夠,更多的強調是運用鄉土樹種進行造林,這種經營模式強調的是與環境的適應。在此之后,經營森林的理念即發生變化。為確保資源增長的穩定性,須對采伐量加以控制,同時對森林實施天然更新進行積極倡導。為了使森林經營的過程中做到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二者間保持平衡,對經營森林便提出了一項要求。按照此種要求,必須確保在實施采伐之后,能夠得到及時更新。其主要方式為天然更新,而人工更新和人工促進天然更新,顯然在當時已經是輔助性的舉措。對空間資源、水分資源和肥力資源進行更加充分的利用,要盡可能地在最大的響度上確保生態功能的發揮和林地生產力的提升。
3.林區經營森林的基本策略
3.1劃分重點國有林區的不同區域功能
為促進高效利用森林資源更好地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一目標,把國有林區中的重要區域劃歸中央進行直管。要對森林的可持續發展進行研究,進行科學規劃,制定發展戰略。特別是要促進森林修養生息的具體管理舉措,創新新時期的森林經營模式。新形勢下,經營森林必須與生態建設有機結合,必須與大小興安嶺及長白山林區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有機結合,必須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有機結合。對林區的功能區進行科學區劃,通過不同的資金渠道、培育模式與管理辦法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據此來對人們對生態建設的需求加以滿足,以促進林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在進行分區時,宜根據不同的地理環境與氣候條件,考慮到不同區域的不同要求。可以考慮把林區區分為生態區與公益區等不同的類型,在以確保生態建設的大前提下,考慮到提升森林這個大系統的諸多功能。
3.2對經濟結構加以優化的前提下加大生態建設力度
國有林區的森林在其可持續經營與發展的歷程之中,其生態建設的目標能否實現,其森林經營的目標能否完成,這是需要進行科學規劃與系統研究的事項。基本原則是堅持與時俱進,不拘泥于傳統的林業建設經驗。
在充分兼顧生態、社會與經濟三大層面的利益的前提下,實現三者之間的相互協調促進機制,以促進林分結構的改良,促進生態系統建設,同時提升林區經濟的規模與質量。加大林區多種功能開發的進程,以資源型產品與生態產品作為開發的重點,以對原料實施簡單加工的方式進入市場。對林區的生態建設步伐要進一步回憶,同時加快森林旅游產業的開發力度。要使生態建設與經營森林二者始終保持和諧發展,要加強森林生態產品的開發建設研究,按照森林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獲取較高的社會效益來促進其可持續發展。
結語
當前,擺在國有林區面前的主要任務一為經營森林,二為生態建設。人們的思想觀念在不斷更新的前提下,已經對生態建設有了更加全新的認識。促進森林經營的可持續性,這是林業發展的基本前提和主要原則。全面、協調與可持續性的經營理念同樣適用于對我國國有林區的森林經營。國有林區的生態建設,作為一項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其中一項內容,需要對森林資源利用過度的現狀徹底改變。要把森林生態建設作為永遠的目標加以追求,為此,必須重新評價和認識現在的森林資源。不僅要認識到森林在整個林業發展中的作用,在國有林區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更要從全球的宏觀大的生態環境角度來加以認識。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舉措,全而推行國有林區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的戰略舉措。
參考文獻
[1]黎祖交.論“生態建設”提法的科學性[J].綠色中國.2005(06)
[2]于寶林.關于林業生態建設的認識及對策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34)
[3]柳文宗.生態建設不是蓋樓[J].中國林業.2005(09)
[4]路廣利.對生態建設的認識和建議[J].林業勘查設計.2005(03)
[5]張淑艷,王喜臣.關于林業生態建設的認識及對策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4(02)
[6]潘宏春.當前林業生態建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農業與技術.2016(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