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子
摘要 隨著油田開發的日益深入,對基層采油作業區的管理要求也不斷提高。然而,當前各基層采油作業區的管理差異也隨油田開發逐漸增加,并且多樣性、復雜性日益突出,如果按統一的管理標準及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必將因為忽略了油區管理中的本質特點,容易出現工作失誤和偏差。
關鍵詞 基層 作業區 數字化管理
一、“五化”管理的實施背景
(一)管理體系不完善
基層采油作業區的運作管理是一個體系,其實質是將先進的管理思想與作業區日常工作的完美嫁接,然而,以往陳舊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還有很大差距,總體架構還不夠全面、系統,落實執行環節不夠嚴謹清晰,難免影響管理成效。
(二)管理環節不緊密
油區地理環境惡劣,點多線長面廣,生產建設管理戰線長、難度大,生產指揮半徑大,生產管理環節相互獨立、各自為戰,無法形成有效的集中統一,不能做到緊密結合,良性運行。
(三)管理落實不到位
基層管理難度大,工作落實不到位,管理基礎薄弱,基層管理人員執行力不足,主要是由于人員技能素質低,管理經驗少,制度不健全,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因素組成。
二、配套機制的實踐探索
(一)日常管理制度化
一是完善“領導分片承包”責任制。結合“老井穩產、新井上產”工作需要,將全區油井進行細致劃分,領導干部及崗位員工分片承包,全員對其所分的“責任井”的日常管理分片包干責任到人。二是執行薪酬業績考核機制。進一步完善執行《山城作業區薪酬業績考核辦法》,建立科學、公正、規范的考核體系,嚴考核、硬兌現,對超產單元進行加分獎勵,對欠產單元進行績效考核,突出原油生產核心地位。三是嚴格落實請假制度。以逐級審批為原則,限制請假天數,嚴格執行請銷假制度,無請假條或未經領導簽字批準者,嚴肅考勤。
(二)生產組織目標化
一是嚴密監控產量。嚴格執行“每班產量監控,每日產量問責,每期產量分析,每旬產量總結,月度硬性考核”的工作方法,立足生產實際情況,合理制定配產計劃,制定重點工作運行大表,對各項工作實行閉合管理。二是突出應急預案。應急預案基本內容一般應包括組織指揮體系與職責、預防與監測預警、處置措施、恢復重建、保障措施、日常管理與責任獎懲等內容,同時,應急預案可根據實際適當簡化,突出可操作性和現場處置的特點。三是緊狠抓投產投注。明確“向管理要油、向時間要油”的上產觀念,要求專人負責投產投注工作,積極協調產能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早落實各項準備工作,爭取早投產、早拿油;注重水平井生產動態,加密動態資料錄取等工作。四是嚴管原油拉運。制定原油拉運管理辦法,對裝卸油、打鉛封、原油計量、罐車信息核實等工作進行規范要求;面對外協事件,抓源頭、抓重點、抓關鍵,合理安排、充分利用,以最短的時間和最高的效率解決問題。
(三)技術支撐精細化
一是油藏精雕細琢,提高開發水平。加強日常動態監控和分析,深入地下發現問題、掌握規律,動態變化及時發現、及時調整。二是精細注水管理,夯實穩產基礎。建立水源井旬度巡檢制度,確保各水源井保護儀器使用完好,優化各站供水方式,減少啟井次數;建立注水日監控、旬總結、月分析制度。三是細化井筒管理,深入老井挖潛。落實一井一法一工藝,開展井筒治理:針對高沉沒度井,通過專題會議,對侏羅系油井開展鍋爐車熱洗,對侏羅系及自能熱洗效果不好的三疊系油井投加清蠟劑。四是深化數字應用,提高管理水平。專人培訓技能操作,遇到故障自行判斷整改,提高維護效率;通過油井工況、水井工況、視頻客戶端三大管理平臺,大大提高工作精確性和工作效率。
(四)安全生產責任化
一是將安全教育與責任制相結合,提高安全生產意識。結合生產實際,以《崗位標準作業程序》為依據,全員學習全員考核,確保了標準作業程序日常操作性;逐級簽訂HSE業績承包合同、安全協議、承諾書,做到人人頭上有指標、人人心中有壓力。二是將標準操作與責任制相結合,凸顯安全管理職責。堅持每日現場督察制度,嚴格執行班組日查、單元周查、作業區不定期檢查相結合的三種安全檢查監督機制。對特殊作業現場實行全過程監控,落實安全防范措施,提高作業安全性。三是將隱患排查與責任制相結合,實現安全可控運行。建立隱性危險源點檔案、在重點區域環二聯合站建立監控點的同時,借助ACT卡的廣泛使用,通過定期分析、獎勵等形式集全員智慧,查違章除隱患,實施控制管理。
(五)經營運維集約化
一是加強資金管控。一切收支包括井區誤餐費、廚師工資和報銷等資金全部通過銀行賬戶辦理,堅決不允許發放現金,對已轉賬金額由收款人親自簽字確認,確保資金的安全發放。二是落實預算管理。加大預算執行力度,將廠下發的年度各項預算指標層層分解落實到歸口組室和區塊,明確到個人;加強實物資產的清查及管理,定期對資產進行全面清查盤點,做到全部資產臺帳齊全,保障資產效能的有效發揮。三是材料過程控制。明確材料管理崗位職責,規范業務流程,嚴把物資質量關、材料出入庫手續齊全;嚴格管理物資的發放和領用,領料單開具整齊方可領取,提升物資管理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