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霞
(鎮平縣婦幼保健院 檢驗科 河南 南陽 474250)
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者D-二聚體和凝血指標的變化及臨床意義
張紅霞
(鎮平縣婦幼保健院 檢驗科 河南 南陽 474250)
目的探討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PIHS)患者D-二聚體(D-D)和凝血指標的變化及臨床意義。方法選取鎮平縣婦幼保健院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者121例作為觀察組,其中重度39例,中度42例,輕度40例,另選取同期健康非妊娠體檢者40例作為對照組,均行D-D濃度及凝血指標檢測,觀察比較各組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凝血酶原時間(PT)、纖維蛋白原(FIB)及D-D水平,并分析病情嚴重程度與慢性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的關系。結果觀察組PIHS輕、中、重度患者APTT、PT水平低于對照組,FIB及D-D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APTT及PT隨病情加重呈現降低趨勢,FIB及D-D隨病情加重呈上升趨勢;觀察組PIHS中、重度患者DIC發生率分別為35.71%、58.97%,均高于輕度PIHS患者的15.00%,重度PIHS患者DIC發生率高于中度PIHS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者存在纖溶亢進及高凝狀態,D-二聚體及凝血指標檢測可作為臨床診治疾病依據。
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D-二聚體;凝血指標
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PIHS)為女性妊娠期常見并發癥,具有較高發病率,據統計在妊娠期女性中高達10%為PIHS,是導致圍生兒及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對圍生兒及孕產婦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1]。有學者指出,凝血功能亢進、凝血因子活性增強、血小板過度激活等為臨床誘發PIHS的主要因素[2]。本研究選取鎮平縣婦幼保健院121例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者,通過分析研究,觀察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者D-二聚體(D-D)和凝血指標的變化及臨床意義。
1.1一般資料選取鎮平縣婦幼保健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PIHS患者121例作為觀察組,年齡為23~41歲,平均(27.58±3.21)歲,其中重度39例,中度42例,輕度40例;另選取同時期健康非妊娠體檢者40例作為對照組,年齡為24~42歲,平均(28.62±3.16)歲。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均抽取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加入真空抗凝管內(內含有檸檬酸鈉0.3 ml)混勻,以3 000 r/min轉速離心處理10 min(黃疸、溶血、脂血除外),采用全自動血凝儀(美國貝克曼,ACL-7000)以凝固法對兩組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凝血酶原時間(PT)進行檢測,以Clauss法對兩組纖維蛋白原(FIB)水平予以檢測。以免疫比濁法檢測比較兩組D-D濃度。觀察分析不同病情PIHS患者與DIC的關系。

2.1各組凝血指標及D-二聚體水平TT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PIHS輕、中、重度患者APTT、PT水平低于對照組,FIB及D-D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PTT及PT隨病情加重呈現降低趨勢,FIB及D-D隨病情加重呈上升趨勢。見表1。

表1 各組凝血指標及D-二聚體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PIHS各組患者DIC發生情況觀察組中重度PIHS患者DIC發生率均高于輕度PIHS,重度PIHS患者DIC發生率高于中度PIHS,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PIHS患者DIC發生情況(n,%)
注:與輕度PIHS比較,bP<0.05;與中度PIHS比較,cP<0.05。
妊娠晚期孕婦纖維蛋白原及各種凝血因子水平升高,導致其纖溶系統活性增強,纖溶及凝血動態平衡水平較高。健康妊娠婦女血液處于適宜血液高凝狀態,可有效防止產時出血,利于胎盤剝離后止血,當患者發生PIHS時,各種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凝血系統活性功能明顯增強,進而增強繼發性纖溶活性,提高DIC發生率[3-4]。故對患者體內纖溶系統及凝血4項指標進行檢測可準確反映一定時間內孕產婦體內纖溶系統及凝血功能動態變化,利于醫生對妊娠期婦女是否存在高血壓做出準確評判,減少或避免DIC及出血的發生。
葉智良等[5]研究發現,D-D及FIB、APTT水平與妊娠高血壓疾病發生具有密切關系,合并高血壓妊娠期女性凝血指標水平較高,且D-D為(0.76±0.05)mg/L,顯著高于健康非妊娠女性的(0.14±0.04)mg/L。APTT、TT、PT及FIB凝血4指標為臨床判斷出血性疾病重要診斷性指標,其中PT可有效反映患者血漿中凝血因子Ⅰ、Ⅱ、Ⅳ等水平,為外源性凝血系統常用敏感指標;TT可有效反映FIB轉化為纖維蛋白的過程,利于醫生判斷患者是否發生抗凝物及纖溶情況,便于對FIB是否存在異常做出準確判斷;APTT為內源性凝血系統常用篩選指標,具有較高敏感性,可有效反映血漿中凝血因子Ⅺ、Ⅻ及Ⅷ水平,為臨床鑒別診斷高血壓疾病的有效指標;FIB為糖蛋白的一種,在血漿中含量較高,且其含量與凝血酶活性密切相關,為參與血栓形成、止血的主要凝血因子。凝血4指標聯合檢測,可對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作出準確診斷,利于醫生診治疾病,避免DIC及出血等不良事件發生。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PIHS輕、中、重度APTT、PT水平低于對照組,FIB及D-D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且APTT及PT隨病情加重呈現降低趨勢,FIB及D-D隨病情加重呈上升趨勢,提示APTT、PT、FIB及D-D水平與PIHS的發生具有密切關系,血液出現血栓狀態,血液高凝越嚴重,則說明有發生DIC可能,或PIHS病情加重,臨床應給予重視。木克代斯·米爾地洋等[6]指出血漿D-D與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發生亦具有密切關系,D-D為纖溶酶作用于FIB的特異而穩定降解產物,其水平可有效反映纖溶系統激活及凝血狀態,是體內診斷DIC及繼發纖溶的特性指標。觀察組中重度PIHS患者DIC發生率高于輕度PIHS,重度PIHS患者DIC發生率高于中度PIHS(P<0.05),且隨病情加重而不斷升高,這可能是因為高凝狀態促使患者凝血活性增強,促進纖維蛋白形成,進而增加D-D前體物生成量,從而增加D-D含量,故當機體出現D-D水平升高時,提示患者存在繼發纖溶亢進及高凝,應給予重視。
綜上,凝血指標及D-二聚體水平變化對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發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可為臨床評估病情、治療疾病提供參考,值得推廣應用。
[1] 余仕金,熊旭芳.凝血聯合纖溶指標的檢測在妊娠高血壓綜合征中的診斷價值[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6,23(9):1010-1012.
[2] 鐘曉紅.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孕婦圍產期血漿D-二聚體、T淋巴細胞亞群與C-反應蛋白的動態變化及其關系研究[J].實用預防醫學,2015,22(7):866-868.
[3] 李海英,周麗英,黃海雁.妊娠期高血壓患者血凝指標的變化[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14,28(10):964-966.
[4] 喻織云,龔慶.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血漿D-D與FDP檢測的臨床意義[J].血栓與止血學,2013,19(3):138-139.
[5] 葉智良,鄺紹鈞,楊曉明,等.妊娠高血壓疾病婦女D-二聚體及凝血指標檢測的臨床意義[J].醫學綜述,2016,22(11):2215-2217.
[6] 木克代斯·米爾地洋,卡米拉·合亞斯丁.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血漿D二聚體與FDP聯合檢測的臨床意義[J].血栓與止血學,2016,22(4):417-418.
R 714.24+6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9.017
2016-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