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素英
(鄭州市金水區總醫院 河南 鄭州 450000)
子宮腺肌病病灶切除術后聯合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治療子宮腺肌病的臨床效果研究
呂素英
(鄭州市金水區總醫院 河南 鄭州 450000)
目的探討子宮腺肌病病灶切除術后聯合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治療子宮腺肌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鄭州市金水區總醫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子宮腺肌病患者78例,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39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單純子宮腺肌病病灶切除術,觀察組患者接受子宮腺肌病病灶切除術后聯合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治療。對患者進行隨訪并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效果。結果治療前兩組患者痛經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痛經VAS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患者下降幅度更明顯,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94.87%(37/39)]高于對照組[74.36%(29/39)],復發率[7.69%(3/39)]低于對照組[33.33%(13/39)],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子宮腺肌病病灶切除術后聯合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治療子宮腺肌病,有效率高,治療后痛經癥狀較治療前明顯改善,且復發率低,可在臨床推廣。
子宮腺肌病病灶切除術;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子宮腺肌病
子宮腺肌病是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侵入子宮肌層形成彌漫或局限性的病變,屬于婦科常見病和疑難病。該病多發生于30~50歲經產婦,但也可見于年輕未生育的女性。近年來,子宮腺肌病發病率有所上升,考慮可能與各種宮腔操作手術增多有關[1]。子宮腺肌病病灶切除術是臨床治療子宮腺肌病的主要治療手段,但治療效果不甚理想,術后復發率高[2]。有研究指出,對接受子宮腺肌病病灶切除術的患者,術后給予其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治療,可提升治療效果,降低復發率。本文通過將患者分組實施不同的治療方案,旨在探討子宮腺肌病病灶切除術后聯合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治療子宮腺肌病的臨床效果。
1.1一般資料選取鄭州市金水區總醫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子宮腺肌病患者78例,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39例。對照組患者年齡為25~51歲,平均(38.6±5.3)歲;其中有剖宮產史者4例,有子宮肌瘤剔除術史者1例。觀察組患者年齡為25~50歲,平均(37.8±5.1)歲;其中有剖宮產史者5例,有子宮肌瘤剔除術史者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兩組患者術后均接受常規抗感染、止血等對癥支持處理。
1.2.1對照組 患者接受子宮腺肌病病灶切除術治療。給予患者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探查盆腔,松解粘連組織,托起子宮,根據硬度不同分離正常子宮組織和病灶組織;梭形切口切開患者的子宮漿膜層達病灶處,銳性分離病灶與周圍組織,并完整切除病灶;1號線縫合子宮創面。
1.2.2觀察組 患者接受子宮腺肌病病灶切除術,具體操作同對照組,并于術后接受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治療,具體如下。亮丙瑞林(上海麗珠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40303),3.75 mg,腹壁皮下注射,首次注射為術后第1次月經的第1~3天,1次/4周,連續治療3次。
1.3觀察指標①痛經程度。痛經程度主要通過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定,分值為0~10分,分值越高代表痛經程度越重。②治療效果。按照如下標準判定治療效果:有效,治療后患者無痛經或痛經較治療前減輕;無效,治療后痛經程度較治療前加重或月經量過多[3]。③復發情況。對患者進行隨訪,比較兩組患者復發率。

2.1痛經程度治療前兩組患者痛經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痛經VAS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患者下降幅度更明顯,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痛經VAS評分比較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2.2治療效果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94.87%(37/39)]高于對照組[74.36%(29/3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復發情況觀察組患者復發率[7.69%(3/39)]低于對照組[33.33%(13/3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子宮腺肌病是婦科常見病、疑難病。該病病因至今不明,目前普遍認為該病是由于子宮缺乏黏膜下層,子宮內膜的基底層細胞增生、侵襲到子宮肌層,并伴以周圍的肌層細胞代償性肥大增生而形成的病變。目前臨床對該病的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對于沒有生育要求,且病變廣泛,癥狀嚴重,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多選擇全子宮切除術治療,手術治療效果較好,疾病可以得到根治;對于有生育要求或年輕的患者多采用子宮腺肌病病灶切除術[4],該術式能夠在保留患者子宮的基礎上實現對子宮腺肌病的有效治療,但由于子宮腺肌病病灶具有一定彌漫性,病灶與正常子宮組織的界限較模糊,難以達到根治效果,復發率高。研究發現,對接受子宮腺肌病病灶切除術的患者術后給予藥物治療,可實現對殘留病灶的有效消除,降低復發率。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作為一種由人工合成的10肽化合物,能夠調節人體的垂體黃體,促成垂體激素合成,進而調節雌激素分泌,使子宮腺肌病病灶逐漸萎縮,間接發揮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的作用[5]。
本研究通過將子宮腺肌癥患者分組實施不同的治療方案,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痛經VAS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觀察組患者下降幅度更明顯,且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研究結果提示,子宮腺肌病病灶切除術后聯合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治療子宮腺肌病,有效率高,治療后痛經癥狀較治療前明顯改善,且復發率低,可在臨床推廣。
[1] 張蕾.單純子宮腺肌病病灶切除術后聯合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治療子宮腺肌病的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8(31):65-66.
[2] 羅萍,吳麗.病灶切除術聯合藥物治療子宮腺肌病80例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2,23(3):328-331.
[3] 朱軍義.單純子宮腺肌病病灶切除術后聯合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治療子宮腺肌病的療效觀察[J].臨床醫學,2013,33(8):86-87.
[4] 寇明菊.單純子宮腺肌病病灶切除術后聯合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治療子宮腺肌病的療效評價[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7):91-92.
[5] 王慧.宮腔鏡下電切術與刮宮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不孕患者的療效比較[J].中國實用醫藥,2013,8(30):55-56.
R 713.4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9.039
2016-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