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躍 龐海統 王宏力
(舞鋼市人民醫院 骨科 河南 平頂山 467000)
手術與非手術治療穩定性橈骨遠端骨折的臨床效果比較
趙躍 龐海統 王宏力
(舞鋼市人民醫院 骨科 河南 平頂山 467000)
目的比較手術與非手術治療穩定性橈骨遠端骨折的臨床效果。方法將舞鋼市人民醫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90例穩定性橈骨遠端骨折患者根據治療方法分為兩組,各45例。非手術組采用手法復位石膏外固定,手術組行切開復位內固定。比較兩組腕關節功能優良率及尺偏角、掌傾角、橈骨高度和尺骨移位。結果兩組腕關節功能優良率、尺偏角、掌傾角、橈骨高度和尺骨移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手術與非手術治療穩定性橈骨遠端骨折遠期效果相近,對于中老年患者或穩定性骨折患者可考慮行非手術治療,避免手術創傷。
橈骨遠端骨折;手術切開復位;腕關節
橈骨遠端骨折多見于中老年群體,臨床表現為腕部腫脹、活動受限、壓痛明顯,給患者生活造成諸多不便[1]。目前,穩定性橈骨遠端骨折主要治療方法有手術與非手術治療,如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復位石膏外固定。手術療法通過直接接觸解剖部位,進行骨折復位,結合內固定有利于盡早行康復訓練[2]。但其存在創傷大、風險大、費用高等缺陷。手法復位石膏外固定同樣可實現相對理想的效果,且具有操作簡單、費用低廉、治療風險低等優勢[3]。但目前臨床對手術與非手術治療穩定性橈骨遠端骨折的效果仍存在爭議,為此,本研究對兩者臨床療效展開對比。
1.1一般資料選擇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舞鋼市人民醫院收治的穩定性橈骨遠端骨折患者90例,根據治療方法分為兩組,每組45例。手術組中男18例,女27例;年齡21~72歲,平均(43.6±5.2)歲。非手術組中男17例,女28例;年齡20~73歲,平均(44.5±4.9)歲。入選標準:新鮮骨折,經X線片確診為閉合性骨折,有明確的外傷史;排除病理性骨折、臨床資料殘缺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給予手術組患者臂叢神經阻滯麻醉,于橈骨遠端背側或掌側做手術切口,使骨折端充分暴露。直視條件下進行骨折牽引復位,滿意后選取合適的L形或T形鋼板進行內固定,對合并骨質疏松者給予鎖定加壓鋼板固定。透視機確認復位效果理想,將切口關閉。術后1 d行腕關節鍛煉。給予非手術組患者2%利多卡因進行局部浸潤麻醉,采取手法牽引復位,結束后,予以X線拍片,確認復位滿意,采用石膏將患側前臂固定,觀察骨折移位情況,進行適當塑形,拍片滿意后懸吊固定患肢,告知患者主動進行患手松緊活動。7 d后行X線片復查,對骨折移位者,再次手法復位。30~40 d根據骨痂形成情況,將石膏拆除,指導患者行康復鍛煉。
1.3評價指標①隨訪6個月,采用腕關節功能評分系統評估患者腕關節功能,包括疼痛程度、運動受限、殘疾、背伸、尺偏、旋前、旋后、掌屈等內容,總分30分,21分以上為差,9~20分為可,3~8分為良,2分以內為優。優良率=(優+良)例數/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尺偏角、掌傾角、橈骨高度、尺骨移位。

2.1腕關節功能優良率手術組腕關節高于非手術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腕關節功能優良率比較(n,%)
2.2尺偏角、掌傾角、橈骨高度和尺骨移位兩組尺偏角、掌傾角、橈骨高度和尺骨移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尺偏角、掌傾角、橈骨高度和尺骨移位比較
老年群體由于機體功能衰退,常出現生理性退變,引起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進而導致骨折發生率明顯增多,同時也是橈骨遠端骨折常見于老年患者的重要原因。橈骨遠端骨折發生部位相對特殊,與腕關節面相距不足3 cm,是構成橈腕關節的重要部分[4];其尺骨小頭與尺側面共同組成的下尺橈關節,對手術功能具有關鍵性作用。因此,橈骨遠端骨折愈合情況對恢復手術功能具有重要影響。
目前,手術內固定與手法復位石膏外固定是治療穩定性橈骨遠端骨折的兩種主要方法,其中手法復位石膏外固定是一種操作簡單,易于實施的方法,復位與外固定于門診即可完成。治療過程中僅需局部浸潤麻醉,有效降低麻醉風險,減輕患者痛苦,同時有助于減輕患者家庭經濟負擔[5-6]。但有研究指出,其固定效果不夠理想,對腕關節功能康復鍛煉不利。手術內固定是運用切開復位的方式,對骨折端進行解剖復位,可實現滿意的復位效果[7]。術中應用鋼板對骨折端進行固定,達到增強內固定的目的,從而促進患者術后早日進行康復鍛煉。但由于手術治療過程中需采用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尤其是伴有心腦血管疾病者需接受全麻,骨折愈合后需再次行手術將內固定物取出,給患者帶來二次手術創傷。因此,手術治療穩定性橈骨遠端骨折不僅對患者機體造成嚴重創傷,增加治療痛苦,同時需承擔手術與麻醉風險,且手術患者術后需住院接受常規抗感染等治療,后續治療費用與手術費用較為昂貴,客觀上增加了患者經濟負擔。本研究結果顯示,手術組與非手術組在腕關節功能及尺偏角、掌傾角等指標恢復方面具有相近的療效,表明非手術治療穩定性橈骨遠端骨折在一定程度上可達到手術治療效果,其對合并較多內科疾病的中老年患者而言,無疑是更好的選擇[8]。但開放性骨折、不穩定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及腕關節骨折伴脫位等符合手術指征患者,仍需盡早行手術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綜上所述,對穩定性橈骨遠端骨折患者采用非手術療法可達到與手術相近的療效,且能夠避免手術與麻醉風險,減輕患者痛苦,但需注意患者是否已具備手術指征,以免盲目治療。
[1] 周群廣.外固定支架與內固定治療穩定性橈骨遠端骨折的臨床療效比較[J].醫學綜述,2016,22(2):408-410.
[2] 楊召,苑珍珍,馬劍雄,等.切開復位內固定與外固定治療不穩定橈骨遠端骨折術后并發癥的薈萃分析[J].中華醫學雜志,2016,96(47):3833-3837.
[3] 余霄.橈骨遠端骨折的AAOS治療指南[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0,18(22):1887-1891.
[4] 康寶林,王東建,張鑫.掌側與背側入路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C型橈骨遠端骨折的比較研究[J].實用骨科雜志,2016,22(3):272-274.
[5] 鄭上團,吳斗,郝海虎,等.橈骨遠端骨折的治療進展[J].中華骨科雜志,2016,36(5):314-320.
[6] 婁德全.閉合復位與切開復位治療穩定性橈骨遠端骨折的效果比較[J].中國綜合臨床,2016,32(9):819-822.
[7] 姚劍平,韓琳琳,王聰,等.閉合復位與切開復位治療穩定性橈骨遠端骨折的療效對比[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6,16(31):6158-6161.
[8] 張兵,劉琮,李博,等.手法整復治療穩定性橈骨遠端骨折的療效[J].陜西中醫,2016,37(9):1183-1185.
R 683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9.050
2017-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