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剛
(鄧州中心醫院 河南 南陽 474150)
經傷椎椎弓根螺釘置入內固定術治療無神經損傷腰椎骨折的效果觀察
陳小剛
(鄧州中心醫院 河南 南陽 474150)
目的探討經傷椎椎弓根螺釘置入內固定術治療無神經損傷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選取鄧州中心醫院2013年9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78例無神經損傷腰椎骨折患者,依據手術方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39例。研究組接受經傷椎椎弓根螺釘置入內固定術治療,對照組接受四釘固定術治療。比較兩組影像學參數和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兩組術后傷椎高度恢復率、Cobb角恢復值與末次隨訪傷椎高度丟失率、Cobb丟失值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2.56%)低于對照組(20.5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無神經損傷腰椎骨折患者予以經傷椎椎弓根螺釘置入內固定術治療,術后恢復較好,且安全性較高。
椎弓根螺釘置入內固定術;無神經損傷;腰椎骨折
脊柱胸腰段屬于應力集中區域,為腰曲、胸曲連接點,故在脊柱骨折中較為常見。在所有創傷中,腰椎骨折可達到6.3%左右,而椎體爆裂性骨折產生碎骨塊移動至椎管內,壓迫硬膜囊及脊髓,易導致多種并發癥出現,如脊柱不穩或成角畸形、馬尾或圓錐神經損傷等,對患者生存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臨床上治療腰椎骨折方法較為多樣,目前臨床學者對于伴神經損傷腰椎骨折治療方案已達成共識,但對于未合并神經損傷患者手術方式存在較大爭議[2]。本研究選取78例無神經損傷腰椎骨折患者,通過分組對比,探討經傷椎椎弓根螺釘置入內固定術在無神經損傷腰椎骨折治療中的應用效果。
1.1臨床資料選取鄧州中心醫院2013年9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78例無神經損傷腰椎骨折患者,依據手術方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39例。對照組男24例,女15例,年齡32~56歲,平均(38.45±3.12)歲;骨折類型:15例骨折脫位,6例壓縮性骨折,18例爆裂性骨折;研究組男23例,女16例,年齡32~57歲,平均(38.36±3.25)歲;骨折類型:16例骨折脫位,6例壓縮性骨折,17例爆裂性骨折。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兩組均保持俯臥位,予以患者全身麻醉,雙側髂嵴及胸部墊軟墊,使患者胸部處于懸空狀態,便于促進腹部血液循環。研究組接受經傷椎椎弓根螺釘置入內固定術治療,以骨折椎體為中心的后正中線作切口,切口直至相鄰正常椎體棘突,便于逐層顯露關節突、椎板。床邊C臂X線機定位后,參考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合適螺釘(萬向釘、短釘),入釘點為椎弓根偏上緣,且應確保椎弓根螺釘長度可經過椎弓根但并未至骨折線;椎弓根螺釘固定相對完整側,Kocher鉗固定傷椎橫突根部,穩定椎弓根,將螺釘及定位針依次置入,并于C臂X線機透視下確認方向及位置,若二者均良好,將椎弓根螺釘擰入;若患者合并椎管狹小,予以椎板減壓;若患者為爆裂性骨折,且椎管內存在骨塊,于椎管前方插入“L”形棒輕捶復位骨折塊;依據固定節段正常生理彎曲適當折彎縱向連接鈦棒,并將其安裝于椎弓根螺釘尾部,擰緊傷椎螺帽后,將上下位椎弓根螺釘撐開,最后擰緊鄰椎椎弓螺帽,并進行后外側植骨減壓,置入橫向連接棒。對照組予以四釘固定術治療,將椎弓根螺釘置入傷椎上下相鄰椎骨,并固定。兩組術后均隨訪12個月。
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影像學參數和并發癥發生情況。
1.4判定標準對胸腰段側位X線片進行測量,傷椎后凸Cobb角為傷椎上下終板夾角;傷椎正常高度:傷椎上下椎體前緣高度平均值;傷椎高度:傷椎椎體前緣高度。傷椎高度恢復率=(術后傷椎高度-術前傷椎高度)/(傷椎正常高度-術前傷椎高度);傷椎高度丟失率=(術后傷椎高度-末次隨訪傷椎高度)/術后傷椎高度×100%。Cobb角恢復值=術前Cobb角-術后Cobb角;Cobb角丟失值=末次隨訪時局部后凸Cobb角-術前后凸Cobb角[3]。

2.1影像學參數兩組術后傷椎高度恢復率、Cobb角恢復值與末次隨訪傷椎高度丟失率、Cobb丟失值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并發癥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22,P<0.05)。見表2。

表1 兩組影像學參數比較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無神經損傷腰椎骨折為脊柱損傷常見類型,手術為其首選治療手段。無神經損傷腰椎骨折手術治療目的為重建脊柱解剖結構、恢復生物力學穩定性,較少或避免繼發性病變出現。以往多采用椎弓根螺釘植入傷椎上下相鄰椎體進行固定治療,是一種較為成熟的四釘法,主要由縱向固定桿與椎弓根釘之間壓縮、撐開、旋轉等動作復位,手術創傷較小、術中出血少,操作簡便。但多數研究表明,跨傷椎四釘法治療無神經損傷腰椎骨折,并發癥發生率較高[4-5]。
為進一步提高臨床效果及手術安全性,本研究對無神經損傷腰椎骨折患者予以經傷椎椎弓根螺釘置入內固定術治療,效果頗佳。經傷椎椎弓根螺釘置入內固定術為一種腰椎骨折短節段固定治療技術,主要通過螺釘直接固定傷椎椎弓根進行治療。經傷椎椎弓根螺釘置入內固定術有效、安全,通過人工支撐重建傷椎椎弓根支撐點,確保傷椎及其相鄰椎體之間撐開時空間充足;與跨傷椎固定技術相比,經傷椎椎弓根螺釘置入內固定術側屈、伸屈強度及軸向抗扭強度較高,可顯著降低受傷椎體椎管內壓迫,矯正后凸畸形及后水平移位,有利于關節突關節穩定、骨折愈合。此外,螺釘置入傷椎,還可有效分散承受力,進一步提高固定系統牢固度。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術后傷椎高度恢復率、Cobb角恢復值與末次隨訪傷椎高度丟失率、Cobb丟失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有力佐證了經傷椎椎弓根螺釘置入內固定術在傷椎高度及Cobb角恢復中療效與跨傷椎四釘固定術較為一致。本研究中,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2.56%)低于對照組(20.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經傷椎椎弓根螺釘置入內固定術應用于無神經損傷腰椎骨折治療中,可顯著降低其并發癥發生率。
綜上所述,對無神經損傷腰椎骨折患者予以經傷椎椎弓根螺釘置入內固定術,術后恢復較好,且安全性較高。
[1] 盧葦,楊飛,哈秀民,等.椎旁肌肌間隙入路聯合傷椎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無神經損傷胸腰椎骨折[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2(2):358-359.
[2] 彭小忠,肖侃侃.微創與開放方案置入椎弓根螺釘內固定修復胸腰椎骨折[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18(26):4212-4218.
[3] 李長青,張偉,常獻,等.小切口減壓結合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伴神經功能損害的胸腰椎骨折[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4,22(5):395-399.
[4] 朱勛兵,韓俊柱,王勝.微創經皮椎弓根置釘治療無神經損傷胸腰椎骨折[J].中華全科醫學,2014,12(8):1208-1210.
[5] 陸焱,云雄,梁昌海,等.經傷椎椎弓根螺釘置入內固定術治療無神經損傷腰椎骨折[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6,25(9):658-661.
R 683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9.094
2016-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