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
(淮陽縣人民醫院 心血管科 河南 周口 466700)
心臟康復模式對穩定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儲備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張宇
(淮陽縣人民醫院 心血管科 河南 周口 466700)
目的分析心臟康復模式對穩定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肺儲備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1月淮陽縣人民醫院收治的96例穩定期CHF患者,根據入院順序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48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研究組接受心臟康復模式的護理。比較兩組心肺儲備功能[1秒率(FEV1/FVC)、6 min內步行距離(6-MVD)、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及生活質量。結果護理后兩組6-MVD、LVEF、FEV1/FVC均高于護理前,且研究組6-MVD、LVEF、FEV1/FVC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生活質量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心臟康復模式可明顯提高穩定期CHF患者心肺儲備功能,改善其生活質量。
心臟康復模式;穩定期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質量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一種持續存在的心力衰竭狀態,多伴有呼吸困難、乏力、心悸、腎功能損害等癥狀。相關研究表明,CHF患者5年病死率為50%,約15%的CHF患者生活質量降低[1]。心臟康復模式作為一種非藥物療法,通過運動指導、飲食指導等多種方式,幫助患者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使其快速重返家庭與社會[2]。本研究旨在分析心臟康復模式對穩定期CHF患者心肺儲備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1月淮陽縣人民醫院收治的96例穩定期CHF患者,根據入院順序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48例。對照組男26例,女22例;年齡30~60歲,平均(45.58±11.60)歲;心功能分級:Ⅰ級18例,Ⅱ級20例,Ⅲ級10例。研究組男28例,女20例;年齡32~64歲,平均(47.58±12.62)歲;心功能分級:Ⅰ級19例,Ⅱ級22例,Ⅲ級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予以對照組健康教育、病情監測等常規護理。對觀察組施行心臟康復模式的護理。①培訓專業護理人員,進行心理疏導、體能訓練及營養調配等方面培訓,定期舉辦講座,使護理人員深入了解CHF疾病。②依照患者入院順序建立個人檔案,記錄患者基本信息,常規檢查結果及聯系方式,有利于醫生及時調整治療方案。③護理人員應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并根據患者個人理解能力及文化程度,快速轉換交流方式,用真摯誠懇的語言鼓勵患者,通過音樂、深呼吸等多種方式緩解其不良情緒,促使其主動配合治療,并樹立治療信心。④根據患者自身情況(身體狀況、病情發展),給予其一對一單獨指導,包括飲食指導、運動指導、用藥指導等。
1.3觀察指標①采用肺功能分析儀檢測治療前后兩組FEV1/FVC,以6 min步行試驗檢測兩組6 min步行距離(6-MVD),并計算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②采用明尼蘇達心功能不全生活質量量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LHFQ)評估治療前后兩組生活質量水平,分數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差。

2.1心肺儲備功能護理前兩組心肺儲備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6-MVD、LVEF、FEV1/FVC均高于護理前,且研究組6-MVD、LVEF、FEV1/FVC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心肺儲備功能指標比較
注:護理前,與對照組相比,aP>0.05;護理后,與對照組相比,bP<0.05。
2.2生活質量評分護理前研究組LHFQ評分為(56.82±2.76)分,對照組LHFQ評分為(57.34±2.65)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生活質量評分為(41.57±2.02)分,低于對照組的(52.50±2.2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CHF作為多種心血管疾病終末階段,其主要致病因素包括炎癥、心肌梗死、心肌病等。臨床治療多采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利尿劑等藥物,可起到降低循環血容量、改善心力衰竭及擴張血管等效果[3]。但藥物治療時間較長,加之CHF多為中老年患者,易導致其出現恐懼、緊張、不安等負面情緒,對其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威脅。故予以穩定期CHF患者優質護理顯得尤為重要。
心臟康復是采用綜合康復醫療消除因心臟疾病引發的體力和心理限制的護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使患者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指標水平恢復正常。李葉梅等[4]研究指出,心臟康復模式可顯著提高CHF患者的疾病意識,改善其心肺功能,并提高其生活質量水平。本研究通過培訓專業護理人員,并在治療期間制定風險評估,有利于及時發現患者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并及時與其溝通交流,讓其充分感到被重視,提高其治療依從性,進而有效提高其生活質量。戴玫等[5]研究指出,予以CHF患者高強度間歇性有氧訓練,對改善其左心室收縮舒張功能及肺功能具有一定影響。因此,本研究通過制定個性化方案對其生活方式及習慣進行管理,加強飲食及運動指導,保持良好生活習慣的同時,促使其形成主動預防疾病的價值觀。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6-MVD、LVEF、FEV1/FVC均高于護理前,且研究組6-MVD、LVEF、FEV1/FVC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生活質量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該結果說明心臟康復模式應用于穩定期CHF患者可提高其心肺儲備功能。
綜上所述,心臟康復模式可明顯提高穩定期CHF患者心肺儲備功能,改善其生活質量。
[1] 鄂俊,楊兆華.綜合性心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癥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3):700-701.
[2] 劉艷妮,李艷,陳世健.心臟康復療法對女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和預后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4,35(5):796-798.
[3] 蘇改生.康復運動指導對穩定期CHF病人生活質量及心功能的影響[J].內蒙古醫科大學學報,2014,36(S1):96-98.
[4] 李葉梅,李共梅,郭均濤,等.心臟康復模式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儲備功能、生活質量及NT-proBNP水平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11):1462-1465.
[5] 戴玫,付珞,胡建英,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應用高強度間歇性有氧訓練研究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6,37(3):271-274.
R 473.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9.120
2016-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