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飛
摘要:長期待攤費用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財會工作重要的一部分。針對長期待攤費用會計處理和稅法處理這兩種不同的方式來進行長期待攤費用處理工作,在本文中,筆者針對這兩種不同處理方式分別進行闡述,并以此提出會計與稅法處理的差異性。
關鍵詞:長期待攤費用;稅法處理;差異;探討
所謂的長期待攤費用指的就是企業中已經明確支出,但是攤銷期限在1年以上(不包含1年)的不同支出費用,其中費用的項目包括了固定資產修理、固定資產的改良等。企業要想保持良好的運營狀態,就必須做好財會工作,以此為企業未來戰略發展方向的制定提出重要參考依據。而在這個過程中,長期待攤費用詳細、細致的處理是重要工作之一。必須要按照支出項目的不同來設置不同的明細科目,并以此進行核算。當然,在會計報表的附錄中還應當要注明支出項目的攤余價值、攤銷期限以及攤銷方式等。這樣一來,才能進一步促進企業的發展,為企業成本的控制以及經濟效益的提高做出貢獻。
一、長期待攤費用的兩種不同處理方式
(一)會計處理
會計處理方式是長期待攤費用的處理方式之一,從項目上來看可以劃分為三種不同的內容,分別就是固定資產改良性支出、固定資產后續支出以及開辦費用。
1.固定資產改良型支出
按照新會計準則的規定來看,對于企業中固定資產的修理支出已經達到了固定資產原值的20%以上,并且在修理過后其資產的經濟使用壽命能夠延長2年以上,最后就是修理過后的固定資產可以被用于新的或者是不同的用途,這樣的支出則應當屬于固定資產改良型支出。在進行本期核算時,針對本期以及各期分攤期限超過1年的支出費用,就應當要設置為“長期待攤費用”借記科目。當然,需要注意的一件事就是,如果在企業會計期末的時候,“長期待攤費用”下的借記科目還存在余額,那么就表示企業并沒有將全部的長期待攤費用進行攤銷,并且會以資產負債表等形式進行表現。
2.固定資產后續支出
按照新會計準則的規定,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所產生的類似與日常維護、大型養護以及設備更換等,都應當屬于固定資產后續支出。而在這些費用當中,日常維護以及大型養護工作所產生的費用,在進行的過程中就應當將費用歸納到當期損益當中。而像是設備更換這種情況所產生的費用,則應當再計算資產的原本價值,在進行折舊計算以及減值計算之后,再計入到資產科目當中。而類似這一類的資產科目都應當歸屬在“在建工程”這一類目當中,并且在最后還需要根據資產使用壽命的長短再次進行折舊以及減值計算。
3.開辦費用
隨著新會計準則的推出,目前開辦費用已經不再計入到長期待攤銷核算當中,而是直接歸屬到費用中,并且在“管理費用”會計科目之下進行統一核算。也就是說,在企業開業的當月就直接一次性納入到“管理費用”當中。
(二)稅法處理方式
所謂的稅法處理方式指的就是在處理長期待攤費用中應當以新企業所得稅法為標準,企業在繳納所得稅的期間,按照國家相關部門的規定和要求扣除企業的長期待攤費用。在稅法處理當中,同樣也分為三個部分的內容,分別就是固定資產改建支出、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以及其他支出。
1.固定資產改建支出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固定資產需要進行改建的情況,而在固定資產改建過程中所產生的費用就是固定資產改建支出。按照新會計準則的要求,改變房屋或者建筑物結構、延長使用年限等發生的支出則屬于固定資產改建支出。需要注意的是,固定資產改建支出既可以根據固定資產預計可使用年限來進行分期攤銷,也可以按照合同約定的剩余租賃期限進行分期攤銷。除了這兩種被改建的固定資產以外,其他需要改建的固定資產,就需要在原本固定資產所具有的資產價值基礎之上,將資產價值、稅費共同進行計算,并且根據使用年限進行折舊計算。
2.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
固定資產的大修支出同樣也是以新企業所得稅法為標準,針對固定資產在大修理過程中產生的費用,并將這些費用歸納為長期待攤費用。一般情況下,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需要滿足兩個條件,首先就是大修理支出需要達到取得固定資產時的計稅基礎50%以上,同時進行大修理之后的固定資產使用年限需要延長2年以上。根據新會計準則來看,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可以按照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攤銷。
3.其他支出
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除了固定資產的日常養護以及大修理產生的支出費用以外,同時也會涉及到其他項目的支出。這些支出費用的特點在于是需要作為長期待攤費用來進行核算。根據新會計準則的規定,這些其他支出應當作為長期待攤費用的支出,從支出當月的次月起開始進行分期攤銷,并且攤銷的年限絕對不能低于3年。作為長期待攤費用的支出,自支出發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攤銷,攤銷年限不得低于3年。除此之外,該類項目的支出后所產生的收益時間需要在1年以上。一旦符合以上兩個特點,那么項目支出則不允許在稅前一次性扣除,而是需要作為長期待攤費用來進行分期攤銷。
二、長期待攤費用會計與稅法處理的差異
(一)租入資產改良支出
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所謂的租入資產改良支出指的就是針對以租賃方式獲得的固定資產進行改良的支出費用,在稅法上又被稱為“租入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雖然從稱謂上來看有所不同,但是二者的實質卻不存在較大差異。無論是在稅法還是會計的處理上都將此類支出歸納為長期待攤費用來進行處理。
(二)固定資產后續支出
根究新會計準則的要求,針對固定資產的后續處理所產生的支出費用,按照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不同也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情況。第一種情況指的就是不符合確認條件的固定資產應當要按照費用處理,也就是在項目開展的過程中就納入企業損益當中。第二種情況則是針對符合確認條件的固定資產,則需要將其納入到固定資產成本當中。同時,在進行稅法處理的過程中,針對固定資產后續支出產生的費用,一般也就是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同樣也存在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就是并不符合固定資產大修理標準的,需要按照費用進行處理,并且在進行的過程中直接納入企業損益。而符合標準的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同時根據使用年限對固定資產進行改建、折舊并將其納入長期待攤費用。在這時候就需要予以資本化,并且在計稅的基礎之上,計算其折舊費用。最后,就是針對后續的支出費用,會計與稅法處理同樣也存在兩種不同的差異。第一種,則是將會計與稅法都作為費用進行處理,也就是在針對不符合支出標準要求的費用支出,統一納入到企業當期損益當中,并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全部進行扣除。第二種,則是在稅法處理時按照長期待攤費用進行處理,而在會計處理時則是按照費用進行處理,這一類支出一般是符合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標準要求的費用支出。在這樣的情況,固定資產就可以在規定的使用年限以內進行分期攤銷,但是在進行會計處理的時候仍然計入當期費用。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企業在進行財務處理的時候,一定要對長期待攤費用進行科學、合理的處理,并且正確認識到會計處理與稅法處理之間的差異性,從而有效避免因為信息數據混淆所產生的財會工作錯誤。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幫助企業更好的開展財會工作,讓企業可以實現經營成本的有效控制和管理,為企業未來的發展做出貢獻。同時這也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取得進一步發展的有效途徑,只有這樣才能讓企業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并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的發展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谷雪麗.長期待攤費用會計與稅法處理差異分析[J].企業研究,2014(9X):72-72.
[2]張麗.長期待攤費用的會計與稅務處理分析[J].決策與信息旬刊,2012(6):190-191.
[3]彭凌.新舊會計準則中關于待攤費用的會計處理對比[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1,2011(2):75-76.
[4]胡恒艷.長期待攤費用核算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探析[J].決策與信息旬刊,2012(6):171-172.
[5]朱金生.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有關長期待攤費用處理的探討[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4(34):36-36.
[6]孟令臣,李淑峰,王雷.鉆井公司長期待攤費用的核算與管理[J].會計之友,2013(6):87-89.
(作者單位:西安儷人醫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