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張海文
【關鍵詞】 慢性心力衰竭;同型半胱氨酸;腦利鈉肽;超敏C反應蛋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8.021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指持續存在的心力衰竭狀態, 在臨床中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均較高。目前, CHF已成為危害公眾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其發病過程復雜, 臨床表現多樣化, 治療難度較大, 易反復發作且遠期預后差, 故也是困擾臨床醫生的問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目前可作為心腦血管疾病獨立的危險因子, 其濃度變化能準確反映患者心血管的功能情況。腦利鈉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是調節體內鈉平衡及血壓的重要激素, 其濃度與CHF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超敏C反應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是機體炎癥反應的敏感標志物, 其濃度變化與CHF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本研究對BNP、Hcy及hs-CRP的濃度進行測定, 旨在了解CHF患者血中三者濃度的變化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 從而探討三者在CHF中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鄂爾多斯市中心醫院急診科和心內科住院的60例CHF患者。根據心功能分級標準分為心功能失代償組及心功能代償組, 各30例。另選取同期本院體檢中心的門診體檢者30例作為對照組。
1. 2 入選及排除標準 入選標準:患者為臨床最常見的心臟病, 如高血壓心臟病、冠心病及心肌病, 且均符合2014年版《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入選要求[1]。排除標準:排除嚴重感染、重度貧血、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先天性心臟病等患者。
1. 3 方法 三組入院后24 h內抽取靜脈血, 給予檢測血BNP、Hcy和hs-CRP, 連續觀察患者3個月, 再次復查BNP、Hcy和hs-CRP。
1. 4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三組血BNP、Hcy和hs-CRP水平, 記錄心功能失代償組和心功能代償組心臟事件發生率(心力衰竭加重、惡性心律失常及心臟性死亡), 并進行隨訪3個月, 與治療前比較血BNP、Hcy和hs-CRP水平。并分析心功能失代償組患者血BNP、Hcy和hs-CRP相關性。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相關性采用Pearson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三組血BNP、Hcy和hs-CRP水平比較 心功能失代償組和心功能代償組血BNP、Hcy和hs-CRP水平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心功能失代償組血BNP、Hcy和hs-CRP水平均高于心功能代償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心功能失代償組和心功能代償組心臟事件發生率比較 心功能失代償組心力衰竭加重、惡性心律失常及心臟性死亡發生率均高于心功能代償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心功能失代償組和心功能代償組血BNP、Hcy和hs-CRP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后3個月時血BNP、Hcy和hs-CRP水平明顯低于治療前,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治療后3個月時血BNP、Hcy和hs-CRP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 4 血BNP、Hcy和hs-CRP相關性 心功能失代償組患者血BNP、Hcy和hs-CRP進行相關性分析, 結果顯示血hs-CRP和Hcy呈正相關(r=0.891, P<0.01), 血Hcy和BNP呈正相關(r=0.389, P<0.05)。
3 討論
Hcy是一種血管損傷性氨基酸, 可直接造成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和血管功能異常, 在心力衰竭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2-4]。BNP由心室分泌, 代表著心室受損的情況。《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4》中將其作為心力衰竭輔助診斷與臨床療效評價的重要定量標志物。hs-CRP是一種典型的高敏非特異性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劉沙沙等[5]研究認為, Hcy和心力衰竭之間也存在密切的關系, 其水平隨心功能分級增加而增加。本研究結果顯示, 心功能失代償組及心功能代償組血Hcy、BNP及hs-CRP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1), 其中心功能失代償組血Hcy、BNP及hs-CRP水平又高于心功能代償組(P<0.05), 兩組患者中血Hcy、BNP及hs-CRP水平均明顯增加, 而且隨心力衰竭程度加重, 三者有升高的趨勢。經治療, 患者心力衰竭逐步改善, 血Hcy、BNP及hs-CRP水平逐漸下降(P<0.01), 且心功能失代償組心力衰竭加重、惡性心律失常及心臟性死亡發生率均高于心功能代償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這與張小青、羅春苗、馬明、楊華芝等[6-9]報道相一致, 即Hcy、BNP和hs-CRP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心力衰竭的嚴重程度及預后, 對于臨床醫生正確判斷患者的病情及預后起到了一定作用。
本文通過研究心功能失代償組患者血Hcy、BNP、hs-CRP水平, 并行相關性分析, 結果提示結果顯示血hs-CRP和Hcy呈正相關(r=0.891, P<0.01), 血Hcy和BNP呈正相關(r=0.389, P<0.05), 與相關研究相一致[5, 10]。本研究表明三者在慢性心力衰竭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著一定程度的協同作用, 同時與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有關, 患者病情越重, 濃度水平越高。因此, 血Hcy、BNP和hs-CRP濃度是判斷患者心力衰竭的一個非侵入性的指標, 三者同時檢測不僅有助于判斷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的輕重與預后, 還可為臨床治療提供重要依據。本文研究中, 通過降低血Hcy、BNP和hs-CRP 水平可改善患者近期癥狀及遠期預后, 這可能會是一個有效的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 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4.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14, 42(2):3-10.
[2] 賈如意, 趙潔, 郝翠霞, 等. 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變化. 心臟雜志, 2010, 22(2):228-230.
[3] 陳平安, 李韶南, 雷曉明, 等.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慢性心力衰竭嚴重程度及短期預后的關系. 臨床心血管病雜志, 2013(12):
931-933.
[4] 鄭艷娥, 孫大勇, 羅琿.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醛固酮水平與NT-proBNP及HCY的相關性分析. 海南醫學, 2014, 25(6):844-846.
[5] 劉沙沙, 田祥, 李放等, 等. 葉酸干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療效觀察. 中國循環雜志, 2016, 31(7):
649-653.
[6] 張小青, 盧紹禹. 同型半胱氨酸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意義. 吉林醫學, 2014, 35(30):6717-6718.
[7] 羅春苗, 高潮, 馮俊. 同型半胱氨酸及腦鈉肽水平與慢性心力衰竭危險分級的相關性分析. 中國循癥心血管醫學雜志, 2016, 8(3):280-282.
[8] 馬明, 宋鑒清, 金國江, 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腦利鈉肽的變化及其意義. 中國醫科大學學報, 2013, 63(5):406-407.
[9] 楊華芝, 丁婭婕.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腦鈉肽、高敏C反應蛋白水平變化的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6, 14(8):125.
[10] 劉芳. NT-proBNP、HCY、hs-CRP檢測對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價值. 中國實用醫藥, 2013, 8(28):105-106.
[收稿日期:2017-06-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