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延鵬



摘 要:居住空間是人類基本生存需求,人類對居住空間的選擇也越來越多樣化。其中,膠囊公寓作為一種新興住所,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走進人們的視線。因本身獨有的低成本,高私密性,尊重感的優點使一些人群更傾向于選擇,但由于各方面局限性,其實際體驗并不理想。本文在設計過程中,對用戶環境和需求進行分析,結合設計心理學的理論,使用情感體驗的設計原則,使設計滿足基本需求的同時,兼具滿足用戶精神需求。本設計在光照,私密性,附加功能,適用范圍等多方面對膠囊公寓進行了進一步的優化,更加注重細節設計,提出了可移動和組合空間的思路,以期增強用戶舒適感和滿足感。
關鍵詞:情感體驗;膠囊公寓;可移動;組合
中圖分類號:TU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17-0079-02
1 概述
體驗經濟時代的到來,人類的消費結構已經產生了極大的轉變,人們在消費的過程中不再是僅僅滿足于基本需求,而是更加注重其精神附加值,實現自己的內在需要。居住空間作為人類基本活動空間,現如今已經不應該局限于“住”這一基本要求,更應該延伸到居住體驗中,實現人與人、人與空間的交流。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現代化建設的持續進行,道路橋梁施工從業人員面臨著更加復雜的工作環境。這些工作人員經常居住在集裝箱房或活動板房內,但由于經常面臨偏僻環境以及經常性的工作場地變化,如果住所固定,就帶來了不必要的時間成本,而集裝箱房的移動需要吊車輔助,活動板房又面臨經常性的拆卸。同時,兩者都面臨私密性的問題,即從業人員一般集體居住,沒有私人空間。因此,本文是以膠囊公寓為研究對象,著眼于上述人群居住環境的改善,基于情感體驗原則設計的臨時居住空間。本設計不僅繼承了膠囊公寓的優點,以合理化、最小化利用空間的同時帶來最大的舒適性和私密性,配套設施服務多樣,又提出了可移動的解決方案,使住所可以在一定范圍內移動[1]。同時,為了滿足對空間的不同需求,又進行了組合膠囊公寓的設計,充分考慮了不同人群居住要求和居住過程中的體驗。本設計在增加空間利用率和資源利用率的同時,又增強了用戶與空間的交互關系,是未來公共住所的發展趨勢之一。
2 設計中的情感體驗
就目前的市場環境而言,僅僅居住這一基本元素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于住所功能的全部期望。設計在滿足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更應該注重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和人文關懷。因此,如何運用情感體驗的方法尋求其中的平衡點尤為重要。產品設計中的情感體驗是指用戶“以身體之,以心驗之”,即用戶與產品間的相互刺激。從刺激對用戶產生體驗的順序,產品的情感體驗設計應從別具一格、高品質、豐富的情感三方面進行設計[2]。因此,在涉及到情感體驗的設計中,應當注意兩個原則,包括舒適度原則和滿足感原則。居住空間的設計最基本的標準就是達到用戶在舒適度方面的需求,合理規劃空間布局,最大化滿足用戶在基本條件上的期待。滿足感是高于舒適度的一種心理體驗,在保證舒適度的基礎上,盡量滿足人們更多樣化的需求。更多展現人文關懷,在細節和布局上讓用戶有更新奇的感受,在使用過程中給用戶更深刻的記憶和更豐富的情感體驗[3]。所以對于膠囊公寓的設計,一方面要解決功能問題,使人們正常、舒適地進行生活活動;另一方面要解決心理需求,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膠囊公寓設計的最終標準為:在狹小的空間內創造一種自然、貼切、富有藝術效果和生活情趣的生活環境[4]。
目前在各類酒店、旅館等臨時住所上,針對用戶各類需求,已經有成熟的應對舉措。但是基于成本、環境等各類因素,面向工程從業人員的居住條件很難有更好的體驗。本設計在光照,私密性,附加功能,適用范圍等多方面對膠囊公寓進行了進一步的優化設計,既滿足了這類用戶基本需求,在人文關懷和實際體驗上也有所創新。
3 功能和結構設計
本文設計的可移動組合膠囊公寓主要針對野外工程環境。由于面向人群工作場所時常變更的原因,將公寓設計成可移動形式。底部有萬向輪,可以360度旋轉,方便移動。公寓可以用車輛進行拖掛,也可以在一定范圍內自行推動。使公寓既可以遠程移動,也可以小距離的調節,方便用戶的不同需求。
3.1 外部結構
膠囊公寓的外部結構如圖1所示。公寓整體為雙層結構,可以通過設置在外側的臺階進入上層空間。公寓頂部設置有雨水收集裝置,包括雨水儲存罐和防護網,雨水儲存罐可以用作儲存雨水,也可以將河水等水源儲存進去,用于馬桶的用水。防護網的存在可以將雜物過濾,防止堵塞管道。此外,空調裝置也放置在公寓頂部。目前的膠囊公寓的趨勢極少設置窗戶,雖然節約空間和成本,但是全封閉環境給用戶以壓迫感,減少了用戶的愉悅程度,因此,本公寓在設計中不僅在兩側設置有窗口,同時,后墻整體設計為玻璃鋼結構。雙管齊下帶給用戶更加寬闊的視角,使得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有多樣化的體驗和愉悅的享受。此外,用戶的隱私也可以通過窗簾的安裝進行保護。
3.2 內部結構
膠囊公寓的內部結構如圖2所示。公寓內部基礎設施包括床和馬桶,滿足用戶對于生活條件的基本需求。床采用折疊式設計,充分利用公寓內空間。在使用時床處于正常的平鋪狀態,在不用時可以收起貼墻,以增加公寓內的活動空間。采用離地式的結構便于在床下放置雜物,而不需要經常性的移動。對于膠囊公寓配套家居而言,要充分考慮合理布局、節約空間,增添情趣化設計,讓居住者在如此狹小空間內的生活充滿樂趣。為增加公寓內的空間利用率,設計對公寓門進行了改造,結構如圖3所示。在門中加入電視機和插排,既使得公寓的可用面積大大增加,又增加了公寓的娛樂體驗。支撐架服務于插排,可放手機電燈等小型可充電物體。三段式的門可以使狹小的空間獲得不同的視野。通風扇的加入使得原本狹小密閉的空間獲得足夠的空氣流通。
3.3 擴展結構
卷簾門位置圖4所示。用戶對于居住空間的大小有著不同要求,另外對于情侶、夫婦等特殊情況,單一的房間結構已經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因此本公寓加入可擴展的設計結構——組合房間設計,即可將兩個房間打通合并為一個房間。為實現這樣的功能,相鄰兩個房間之間采用收縮式卷簾門,設計結構如圖5所示。卷簾門位于公寓上半部分,下半部分為實體設計,卷簾門與實體部分以床的邊緣為邊界,可以從底部收縮到頂部進行兩個房間的聯通。收縮式卷簾們不同于一般卷簾門,可以直上直下的進行門的開關,能夠充分節省空間。公寓通過組合的形式,使原本兩個相鄰的獨立空間變成一個空間,滿足了用戶對于使用空間大小的要求,為相關人員、情侶夫妻的居住提供條件,進一步滿足用戶對于滿足感的需求。
4 結語
該款可移動膠囊公寓從情感體驗的角度出發,充分繼承了膠囊公寓低成本,私密性,尊重感的優點的同時,更加注重細節設計,在公寓設計的各個方面更加注重人文關懷,在光照,附加功能等方面對公寓做出了優化,提高空間利用率的同時增強了舒適性和娛樂性。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可移動和組合空間的思路,使膠囊公寓在工作范圍,空間大小方面有了更大的彈性。本設計面向野外工程環境,在“住”的基本要求上,更加注重人與人、人與自然的交流,增強用戶在的舒適感、愉悅感、滿足感。
參考文獻
[1]吳鵬.走進“膠囊公寓”——新蝸居時代[J].才智,2014,(29):292.
[2]劉慧薇,王啟彤.基于情感體驗的單身公寓可移動廚房設計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4,(07):65-67.
[3]張娟.基于情感體驗的實體書店空間設計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
[4]劉保軍,張宇紅.膠囊公寓設計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1,(06):74-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