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仕杰
[摘要]近年來,飲食小攤販問題已成為城市管理的重大問題,而其又尤受高校學生群體歡迎。因此,文章以北京市北航、央財、清華、北林、首師、農大等高校101家飲食小攤販為研究對象,運用訪談法、觀察法進行調查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對飲食小攤販數量與時間關系進行定量分析,進而以城市管理角度自上而下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飲食小攤販;高校;城市管理;訪談法;觀察法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0151
近年來,飲食小攤販問題成為城市治理的重大問題。良性解決高校附近區域小攤販問題,是保持校園環境整潔的內在要求;同時,也是規范公共秩序,推進城市管理的必然選擇; 湯慧高校周邊“流動攤販”現狀調查及管理對策研究——以湖南大學周邊流動攤販為例[J].中外建筑,2012(10):36-38而在保障弱勢小攤販群體利益的條件下實現規劃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保障社會公平、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
關于本研究問題,國內學者從政策研究、治理原因分析、對策研究等方面出發進行了一定的深入研究。然而,研究中尚有一些不足:首先,對于歷史借鑒程度有待提高。其次,定量分析有待加強。再次,關于攤販管理特定區域的專門性研究有待深入。最后,對于攤販管理背后復雜的社會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因此,本文以城市管理的視角出發,對北京市高校附近區域的飲食小攤販進行研究,以求在現有研究基礎上對上述問題進行進一步探索與創新。
1變量收集與研究方法
(1)觀察法:在本研究中,研究者以第三人稱的視角對北航、北林、央財、首師、農大、清華、北語等高校附近區域飲食小攤販進行觀察。主要觀察以下問題并進行研究:第一,隨著時間變化,攤販數量的變化情況,這是本研究的首要問題,據此問題進行簡單定量分析;第二,在特定時間段內,購買飲食小攤販人數的數量及購買額;第三,特定事件(如城管、公安執法等)的影響。
(2)訪談法:在本研究中,研究者以開放式訪談的方法,對北航、北林、央財、首師、農大、清華等高校附近區域飲食小攤販進行訪談,主要對飲食小攤販訪談以下問題并進行研究:第一,從哪里來北京,來京幾年;第二,每月收入多少;第三,家庭情況與子女教育情況;第四,受特定因素(城管、公安)影響狀況;第五,固定出攤時間;第六,是否有其他工作。
(3)定量分析法:在觀察法和訪談法基礎上,對北京市高校附近區域的飲食小攤販出攤數量與時間關系進行簡單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城市管理提出政策建議。
(4)文獻法:本研究對攤販管理相關文獻進行總結的基礎上,對其中有益成分進行吸收借鑒,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針對性政策建議。
2研究分析
21數據收集情況
本研究收集了北京市北航、央財、首師、清華、北林、農大等高校101家飲食小攤販的出攤時間與數量變動情況,并對收入及家庭情況進行了調查,符合樣本標準要求。
22研究變量
本研究設置自變量為時間;因變量為飲食小攤販(下文中均以攤販指代)人數;中間變量為區域流動人口數量;控制變量為地域(北京市高校周邊200米內以高校學生群體為主要目標人群的固定區域)、樣本規模(腳踏車)和時間長度。
23研究分析
在訪談法和觀察法基礎上,對數據收集情況在SPSS中進行分析,制作出時間與攤販數量關系的序列圖,并對變量間關系進行探究。
圖1北京市高校附近區域飲食小攤販數量與時間分布序列
圖2北京市高校飲食小攤販時間與數量分布序列
從圖1、圖2可看出,攤販數量隨時間總的變化規律為在17:30-22:00間,攤販數量與時間呈正相關,在21:00-22:00時達到峰值,在22:00以后,攤販數量隨著時間發展呈現負相關。
從圖2可看出,北航、央財、清華附近區域飲食小攤販數量較多,而北林、農大、首師附近區域飲食小攤販數量相對較少,攤販數量出現明顯的地域分野情況。
因此,可得出在17:30-22:00,攤販數量與時間發展呈正相關,在21:00-22:00時達到峰值,在22:00以后,攤販數量隨著時間發展呈現負相關關系的結論。在研究結論基礎上在SPSS中進行相關性檢驗,顯著性遠高于相關標準,因此時間與攤販數量之間相關性得到證明。
24現象、原因及社會問題探究
241原因分析
(1)攤販數量隨時間變化趨勢與區域流動人口數量變化基本一致。在17:30之后,區域流動人口增加,市場潛力擴大,因此攤販開始出攤。在21:00-22:00期間,隨著學生下課、自習結束,區域流動人口劇增,攤販出攤數量達到峰值。在22:00之后,隨著學生回宿舍休息,區域流動人口數量逐漸減少,攤販數量也隨之減少。
(2)城管與公安監管導致出攤時間與部分高校攤販數量限制。諸多攤販告知筆者曾有被罰款或拘留經歷。如北林小南門外某攤販最多一年被公安拘留6次,罰款從500元到1000元不等;北航大運村外某攤販告知筆者,公安在大運村每個月有4個拘留名額,當名額不夠時就會抓攤販湊數。北語原有10余家小攤販,在嚴格監管下只剩下兩家,因此未將北語列入調查高校。并且,城管與公安的監管使得攤販在規定時間外出攤要冒巨大的經濟風險。北航大運村外攤販在白天因為管制問題在其他地方售賣;北林小南門外攤販因管制問題許多白天遷移到他處;在晚上21:00-22:00后,管制放松,攤販在高校附近集聚。
(3)有些攤販在白天有其他工作,因此晚上收攤時間較早或出攤時間較晚。北航某攤販告知筆者,除賣小吃攤之外,其在上午10:00~中午2:00還有送外賣的工作。另有北航某攤販告知筆者,其上午11:00-中午1:00在其他地域售賣炒飯,因此晚上收攤較早。
(4)攤販收入較低導致擺攤時間長。筆者調查得知,因生計所迫,即使在寒冷的冬日。絕大部分攤販也堅持擺攤售賣。記得一日下大雪后筆者24:00下自習回北航大運村宿舍,寒冷冬夜仍有5家小攤販在售賣。據調查了解,大部分攤販月收入在6千元左右,除去租房、生活開支,還要補貼家用,利潤十分有限。有的攤販收入在7000~8000元,但需要辛苦勞動,且收入會受到各種因素影響。endprint
(5)出攤時間較長的原因還有子女因素。據筆者調查得知,北航大運村外近30家小攤販有19家攤販子女在老家上初中及以上教育,其余攤販子女要么在讀小學及以下,要么已經畢業。攤販需要將大量勞動所得補貼家用,以供子女教育所需。北航大運村外某攤販告知筆者,她的女兒今年本應初三,跑步成績已經準入北京隊,只因為戶籍問題,不得已只能回老家鄭州。北林某攤販告知筆者,夫妻二人均在京,兩個孩子在老家上小學,由爺爺奶奶看護,每月寄去生活費。
242社會問題探究
(1)夫妻分居問題。調查顯示,參與調查的101家小攤販中,有37家小攤販男方在京打拼,女方在家帶孩子陪老人。共同生活是家庭得以維系的感情基礎,夫妻長期分居不利于家庭和睦,影響子女教育,甚至會產生諸如換妻、行婚等深層次的社會倫理問題。
(2)留守兒童與空巢老人問題。調查顯示,參與調查的101家小攤販中,有52家小攤販為男女俱在京,爺爺奶奶在老家帶著孩子,每個月寄生活費。另有畢業的孩子及在京讀小學的孩子與父母生活在一起,老人獨自在家生活,這造成留守兒童與空巢老人問題。留守兒童問題使得成長中的孩子缺乏足夠的家庭教育,容易形成各種壞習慣,甚至導致青少年犯罪;空巢老人問題是社會倫理道德缺失的重要體現,無人陪伴老人衰老使得老人自殺等不良社會現象出現。
(3)異地中考門檻。流動人口子女所屬地教育問題已經成為當下社會治理的熱點問題。可以說異地中考門檻是形成留守兒童問題與夫妻分居問題的重要原因,推進子女所屬地教育,破除異地中考門檻,是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的應有之義。
(4)城管與攤販矛盾。愈演愈烈的城管與攤販矛盾已經成為攤販管理研究的熱門話題。參與調查的攤販告知筆者,政府對攤販實行嚴格管控,而缺乏軟性治理。作為自收自支的城管部門,城管團隊的財政開支完全依賴于罰款所得,形成越罰攤販違約越少,越少攤販可罰罰錢越多的怪圈。北林某攤販告知筆者,曾經在城管追逐中,從機動車道路穿行過去,橫亙在兩輛機動車中間,這在嚴重影響交通秩序的同時容易導致交通事故,同時更加激化城管與攤販的群體矛盾。
3城市管理視角下攤販管理政策建議
(1)政策設計更多地體現包容色彩,逐漸改善現存重治理輕包容造成的攤販管理社會基礎薄弱現狀。將公眾參與、人性化執法、透明執法等包容性因素引入攤販管理過程中,以攤販為本位,推進攤販治理的民主化、法治化。
(2)吸收借鑒歷史中攤販治理的成功經驗。首先,以協商對話形式而不是管制形式以求攤販管理良好開端,與攤販開展合作;其次,逐漸努力形成攤販納稅,政府給予其合理經營空間的理性管理情況,重視攤販生存發展權利。
(3)加強對城管隊伍的監管。先有暴力執法,后有暴力抗法,城管隊伍素質的缺失導致暴力執法與暴力抗法的怪圈不斷循環,一方面激化社會矛盾;另一方面影響攤販管理現代化的進程。應重視培育富有人文主義精神與公民本位精神的城管人員,以推進攤販良性治理。
(4)在有條件的區域集中建設夜市等適宜攤販入駐的場所,實現漸進式攤販合法化。目前,攤販管理的政策執行成本遠遠大于政策收益,最理想的狀態是通過漸進式攤販合法化,逐漸降低管理成本,實現攤販管理效益最大化。
(5)從根本上說,攤販管理的根本問題在于政府公共管理有所缺失。應重視流動人口的生存狀況,在就業、醫療、教育等方面進行協同提高,在城鎮化進程中推進農民工市民化。以北京為例,2011年調查數據顯示,流動攤販近三十萬人,推進這三十萬人的良性治理,關鍵在于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在城鎮化進程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使流動攤販實現“住有所居,販有其地,兒有學上,親有人養”的理想狀態。
4問題與討論
在對北京市高校附近區域飲食小攤販調查中,發現了一些問題,對此進行討論,以求研究的進一步開展。
(1)缺乏對飲食小攤販群體支持的政策規劃。現如今政府對攤販實行“強政策、強措施”的政策規劃,政策執行以暴力執法為主,很少顧及攤販的合法權益,為了城市衛生及財政開支忽視攤販訴求。在國家治理現代化框架下推進政府管理包容性建設,關注攤販訴求,以攤販回應作為政策執行的價值取向是攤販管理的應有之義。
(2)北京市不同高校之間飲食小商販存在小范圍流動現象。隨著時間的發展和政府管控的加強,諸如北航大運村、清華東門。央財東區等區域聚集現象強,而北林小南門攤販有減少傾向,在調查中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并在結果中加以修正。進一步研究中應注意到各高校間的聚集現象并進行詳細分析。
(3)飲食小攤販社會問題的背后是流動人口治理的困境。在進一步研究中,可從流動人口治理的大框架下著手分析攤販管理群體的特征,將共性和個性相結合,以促進攤販管理的針對性開展。
5研究結論
至此,本文以北京市高校附近區域飲食小攤販為調查對象,對飲食小攤販數量與出攤時間的關系進行了定量分析,驗證了攤販數量隨時間總的變化規律為在17:30-22:00間,攤販數量隨著時間順時發展呈正相關,在21:00-22:00時達到峰值,在22:00以后,攤販數量隨著時間發展呈現負相關的研究假設,同時構建了簡易研究框架并進行證明。在此基礎上,本文對飲食小攤販存在現象的原因及背后深刻的社會問題進行論述,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有利于攤販管理的發展。但是,本文研究尚顯稚嫩,諸如在國家治理現代化形勢下,如何推進攤販治理的包容性、科學化論述尚有不足,后續研究可在現有研究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以求對攤販管理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湯慧高校周邊“流動攤販”現狀調查及管理對策研究——以湖南大學周邊流動攤販為例[J].中外建筑,2012(10):36-38
[2]黃文芳試論攤販管理中的治理與包容[J].環境衛生工程,2008(10):47-57
[3]張良才1949年葉劍英在北平是怎樣解決攤販問題的[J].黨的文獻,2010(1):35-40
[4]李錦峰城市管理中的認知與觀念——攤販“非法化”的由來及其出路[J].復旦公共行政評論,2010(7):28-36
[5]史玉方基于兩暴現象的城市小攤販治理模式研究[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10(7):48-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