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唯嘉 李霞 沙丹
【摘要】 目的 探討噻托溴銨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的臨床效果。方法 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 采取抽簽分組法將患者隨機分成A組和B組, 每組60例。A組采取噻托溴銨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治療, B組單純予以患者沙美特羅替卡松粉治療。比較兩組肺功能、血氣指標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兩組治療前肺功能和血氣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A組患者療程結束后第一秒用力呼氣量(FEV1)為(2.14±0.41)L、用力肺活量(FVC)為(2.15±0.28)L、第一秒用力呼氣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為(71.12±9.56)%、氧分壓為(74.36±5.21)mm Hg(1 mm Hg=0.133 kPa)、二氧化碳分壓為(41.36±7.24)mm Hg, 均優于B組的(1.20±0.13)L、
(1.74±0.31)L、(61.23±8.45)%、(64.12±5.05)mm Hg、(49.18±6.50)mm Hg(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噻托溴銨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安全有效。
【關鍵詞】 噻托溴銨;沙美特羅替卡松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8.07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的主要病理特征是氣道慢性炎癥性病變[1], 在發病過程中會有多種炎性細胞和介質參與其中, 增加了肺支氣管黏液的分泌量, 導致平滑肌肥大、支氣管增生等癥狀出現。臨床通常予以抗炎治療, 可緩解支氣管氣流受限程度。為了探討噻托溴銨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的臨床效果, 本文將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作為對象展開研究, 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院2015年7月1日~2016年6月30日收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為此次研究對象, 采取抽簽分組法將患者隨機分成A組和B組, 每組60例。
A組中男35例, 女25例;年齡54~76歲, 平均年齡(65.21±
5.32)歲;病程2~6年, 平均病程(4.25±1.02)年。B組中男33例, 女27例;年齡53~75歲, 平均年齡(65.36±5.15)歲;病程2~7年, 平均病程(4.10±1.2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A組患者采用噻托溴銨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治療。吸入18 μg噻托溴銨( 1次/d )和50 μg沙美特羅替卡松粉( 2次/d , 50 μg:500 μg×60泡), 連續治療3個月。B組患者單純采取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治療, 用藥方法同A組。
1. 3 觀察指標 在治療前和療程結束后檢測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和血氣指標。肺功能指標包括FEV1、FVC、FEV1/FVC。血氣指標包括氧分壓和二氧化碳分壓。觀察患者用藥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對比不良反應發生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檢驗。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肺功能指標和血氣指標比較 治療前, A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檢測結果:FEV1為(1.17±0.36)L, FVC為(1.55±
0.20)L, FEV1/FVC為(51.26±9.63)%;血氣分析指標檢測結果:氧分壓為(59.62±4.15)mm Hg, 二氧化碳分壓為(55.25±
8.37)mm Hg。療程結束后, 肺功能指標檢測結果:FEV1為(2.14±0.41)L, FVC為(2.15±0.28)L, FEV1/FVC為(71.12±
9.56)%;血氣分析指標檢測結果:氧分壓為(74.36±5.21)mm Hg,
二氧化碳分壓為(41.36±7.24)mm Hg。B組患者治療前肺功能指標:FEV1為(1.14±0.28)L, FVC為(1.46±0.15)L, FEV1/FVC
為(51.48±9.10)%;血氣分析指標:氧分壓為(59.10±4.29)mm Hg,
二氧化碳分壓為(55.49±8.16)mm Hg。療程結束后, 肺功能指標:FEV1為(1.20±0.13)L, FVC為(1.74±0.31)L, FEV1/FVC
為(61.23±8.45)%;血氣分析指標:氧分壓為(64.12±5.05)mm Hg,
二氧化碳分壓為(49.18±6.50)mm Hg。兩組治療前肺功能和血氣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療程結束后, A組肺功能和血氣指標水平明顯優于B組(P<0.05)。
2. 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過程中, A組出現口干、咽部不適、口腔潰瘍各1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0%。B組發生口干1例、口腔潰瘍1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33%。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較長的病程, 會嚴重損傷肺功能, 40歲以上人群比較高發[2], 其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表現是肺功能降低, 主要因慢性炎癥導致進行性呼吸氣流受限造成[3], 會使患者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 及時有效的治療可逐漸恢復機體健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癥狀不明顯, 在此階段予以科學的治療手段可獲得較好的療效, 噻托溴銨和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均屬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的常用治療藥物[4], 其中沙美特羅替卡松粉的主要成分是丙酸氟替卡松和沙美特羅, 丙酸氟替卡松可在肺內發揮抗炎之效[5], 抑制氣道表層炎癥細胞活化, 阻止炎性因子形成, 對氣道炎癥進行緩解, 沙美特羅屬于長效β2受體激動劑[6], 可抑制支氣管收縮, 擴張支氣管, 改善呼吸癥狀。噻托溴銨(抗膽堿藥物)藥效持久, 能夠在膽堿M1和M3中選擇性發揮作用[7-9], 強效且持久性的擴張支氣管, 每日只需給藥一次就可獲得長達24 h的藥效。噻托溴銨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可綜合不同的藥理作用, 人體肺部外周氣道中具有β2受體, 若在中央氣道中出現膽堿受體, 可借助兩種藥物的特異性作用, 使藥效進一步提高, 促進支氣管擴張, 對肺通氣癥狀進行改善[10]。endprint
文中結果部分數據顯示, 兩組治療前肺功能和血氣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A組患者療程結束后FEV1為(2.14±0.41)L、FVC為(2.15±0.28)L、FEV1/FVC為(71.12±
9.56)%、氧分壓為(74.36±5.21)mm Hg、二氧化碳分壓為(41.36±7.24)mm Hg, 均優于B組的FEV1(1.20±0.13)L, FVC
(1.74±0.31)L, FEV1/FVC(61.23±8.45)%、氧分壓(64.12±5.05)mm Hg,
二氧化碳分壓(49.18±6.50)mm Hg(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噻托溴銨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安全有效。
參考文獻
[1] 夏劍斌. 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聯合噻托溴銨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觀察. 中國鄉村醫藥, 2015, 22(9):28-29.
[2] 韓秀平, 汪麗麗, 賀鈺梅, 等. 噻托溴銨干粉與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劑聯合應用對穩定期COPD患者病情控制的效果. 海南醫學院學報, 2016, 22(12):1322-1325.
[3] 尹平輝, 吳文欽, 陳欣. 沙美特羅替卡松吸入劑聯合噻托溴銨粉吸入人劑對中重度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BODE指數的影響. 中國醫藥, 2012, 7(3):280-282.
[4] 劉德忠. 噻托溴銨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吸入治療中重度穩定期COPD的臨床研究. 中國當代醫藥, 2013, 20(34):80-81.
[5] 左俊麗, 王淑琴. 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聯合噻托溴銨治療中重度支氣管哮喘療效觀察.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4(19):49.
[6] 王偉. 沙美特羅替卡松聯用噻托溴銨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作用.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4(21):86-87.
[7] 韓軼群, 張鵬, 劉書盈, 等. 沙美特羅替卡松聯合噻托溴銨治療穩定期COPD的臨床觀察. 臨床肺科雜志, 2013, 18(10): 1793-1795.
[8] 杜開頤. 噻托溴銨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的療效觀察.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2, 20(7):1118-1119.
[9] 何慧潔, 張冬, 王慧敏, 等. 噻托溴銨聯合大劑量沙美特羅/替卡松治療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的療效觀察. 中國當代醫藥, 2012, 19(3):73-74.
[10] 張洪浩, 鐘聲, 甘兵, 等. 噻托溴銨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吸入劑治療中-重度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療效觀察. 國際呼吸雜志, 2013, 33(21):1639-1641.
[收稿日期:2017-06-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