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升揚
摘要:十七屆六中全會以來,國內文化企業發展迎來了大發展大繁榮的歷史契機,既面臨著重要機遇,也面臨著重大挑戰。在新形勢下,市場經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市場競爭越來越大,文化企業如何深化改革求發展,應對挑戰求生存是一個重要課題。本文試就新形勢下文化企業的發展路徑進行探析。
關鍵詞:新形勢 文化企業 發展路徑
引言
文化企業就是生產、經營和銷售文化產品的企業,文化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應該以實現最大化的利潤為發展目標,投入要素主要包括人力資本、創意和文化,為人們提供精神服務和文化產品,同時利用這些精神內容來獲取利潤和利益。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首次以公告形式提出大力發展文化企業,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文化企業應該進行改革,文化企業的發展正當其時,為此,文化企業應該把握政策導向,同時利用政策導向來促進自身的進一步發展。
一、新形勢下對文化企業的新要求
在新形勢下,社會對文化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勢下,各行各業都面臨著更強的市場競爭,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文化企業一定要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在自身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應該體現出“三個面向”,就是企業的經營活動和生產活動都應該面向社會,面向人民和面向市場,其中面向社會要求文化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僅要實現一定的經濟利潤,還應該實現一定的社會利益。面向人民和面向市場,就是要求文化企業發展過程中以市場為導向,只有以市場為導向,不斷創新企業的經營活動和生產產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的一席之地,吸引更多的客戶,為人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三個面向”的要求,要求文化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該改變以往的以行政為中心的生產經營理念,變成以市場、人民和社會為中心,這也是社會大轉型的表現,企業的發展應該結合社會的發展實現,才能健康持續發展。
在“三個面向”的指引下,文化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該以實現“三好企業”為最終目標。實現是要明確定位文化企業,文化企業有其社會職能和將企業和商人區分開,只有把企業做成自己的事業,才能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其次是文化企業的發展應該符合文化產業的發展趨勢,只有順應一個產業的大發展方向,才能最終贏得勝利。最后是文化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該形成自身獨特的商業模式,要具備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在獲取自身利益的同時,還應該履行社會責任,帶來一定的社會效益。在新形勢下,文化企業應該抓住契機,統籌各類資源,加強不同資源的協調配合,才能真正推進文化企業的發展。對于不同類型的文化企業,也應該結合自身企業的特點,發揮企業的特色優勢,最終促進企業的多元化和多樣化的發展??傊谛滦蝿菹拢允袌鲋鲗榘l展方向,同時不斷創新,文化企業還應該做好文化的傳承,以科技支撐發展企業。
二、新形勢下文化企業面臨的挑戰
20世紀以來,我國的互聯網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互聯網時代的文化企業面臨著新的挑戰。文化企業大多是國有企業,轉企改制起步比較晚,文化體制的改革也還不夠全面。另外,一些文化企業管理人員一直未轉換市場身份,發展改革的意識比較薄弱,導致管理理念比較落后、權責不明等。在企業改革的進程中,缺乏有效的創新機制是一個重要的內容,但是從實際的情況來看,也是限制其發展創新的制約因素,最終會導致企業的經營能力弱化。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經營能力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企業一定要提高自身的經營能力。在提升經營能力時,應該對文化企業的創新能力提出更高的重視,將文化和管理有效結合在一起,通過企業文化來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不斷延長企業的產業鏈,注重一條龍服務,塑造品牌。
三、新形勢下文化企業的發展路徑
(一)合理運用互聯網思維
在新形勢下,互聯網和移動互聯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為企業的運轉和生產經營帶來了很大的改變,極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也對原有的傳統經營業態造成了>中擊。面對互聯網,文化企業也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互聯網思維進行轉型。在互聯網時代,企業要想轉型,還應該依靠互聯網平臺?,F階段。云計算、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網在不斷進步,因此人們對產品、市場以及用戶都應該進行重新審視,對于傳統企業的價值鏈和整個商業的生態都需要進行重新審視,這種就是互聯網思維。在新形勢下,文化企業要想獲得發展,響應黨的三中全會的要求和思想,實現三好企業的目標,就一定要運用互聯網的思維重新發展和審視自己。新媒體時代是信息爆炸的時代,在這種背景下,不僅是文化企業,其他的企業也應該做好調整自己的改變,以應對行駛到期的新要求,讓企業的發展能夠適應互聯網技術的變化。
在新媒體的條件下,文化企業應該不斷借鑒成功的商業模式對以往的商業模式進行創新,這對于文化企業的轉型非常重要。文化企業的經營理念和經營模式都需要進行改革,而改革的過程應該以創新商業模式為主要內容和方向。文化企業的文化品牌不多,經營者的經營方式也比較落后,因此文化企業應該對這些方面給予重視,向優秀的文化企業學習。
(二)在企業制度中加入創新機制
在新形勢下,對文化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企業要想轉型,就一定要做好創新工作,包括文化企業商業模式的創新、管理理念的創新等。因此,文化企業一定要在企業制度中增加創新機制的內容。文化產業應該以市場為需求,從市場的實際需求出發進行創新。傳統文化企業的行業邊界比較模糊,因此文化企業也應該適應這種變化,在行業融合中,尋找新的技術,以技術為支撐進行文化創新和技術創新,同時對文化產業的生產經營內容進行創新,增加應用管理方式創新、用人考核機制創新和傳播渠道創新等內容。此外,文化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還應該充分發揮人才的導向作用,所有理念的創新都是來自于企業的人才創新。因此,文化企業一定要以人為本開展經營活動。文化企業可以通過可復制的商業模式進行內容的充盈,對產業鏈開發的核心資源進行創新,充分發揮資本主義市場對文化企業改革和創新的推動作用。
(三)建設文化軟實力
文化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要想將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推廣出去,就一定要注重塑造核心品牌,加強文化內容產品的建設。在新媒體時代,文化企業要想將自己的文化和服務產品推廣出去,就一定要以文化為內容發展產品。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一些文化企業缺乏品牌意識,大多數企業都缺乏自身的原創性文化內容,導致其創新和改革不容易落實,在新形勢下,文化企業很難進行市場化運作,缺乏核心競爭力,制約著其發展。在新形勢下,如果企業文化不能跟隨者市場化的腳步運轉,不能生產制作出好的文化內容產品,那么文化企業就不能很好的發揮推動產業發展的作用。在新形勢下,文化軟實力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同時文化軟實力也已經成為了衡量企業綜合實力的一個指標。所以,文化企業一定要以新媒體為載體,構建文化軟實力。新媒體文化是文化軟實力建設的發展必然趨勢,因此,文化企業一定要具備高水平的技術人員,通過創意和海量的信息建設企業的文化軟實力,發揮個性和共性共存的交互性平臺的優勢,引領企業文化潮流,文化企業也應該順應潮流,積極革新。
四、結語
新形勢下,文化企業的經營發展面臨著新的需求和挑戰,新媒體的出現不僅僅是媒體形式和技術上的創新,最重要的是理念的創新,為了能夠在新形勢下更好發展,文化企業應該合理運用互聯網思維,加大企業制度改革創新,激發企業活力,同時加強文化軟實力的建設,不斷提升企業品牌和核心競爭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