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促使水利水電工程實現了不斷發展,其工程規模也在不斷擴大,這樣的情況下就使得業界加重了對水利水電工程基礎處理的重視。文章針對幾種常見的地基處理技術進行了簡單介紹,然后分析了水利水電工程基礎處理施工的相關要求,最后具體論述水利水電工程基礎處理的具體技術過程,希望可以給相關人士一些參考。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基礎處理技術;相關要求;技術過程
水利水電工程的最大特點就是建設在水源邊,而水源邊的地質條件往往以軟土地質為主,這就給施工活動造成了一定困難。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就需要對軟土基礎進行處理,確保其能夠達到上層建筑施工的基本要求。而目前適用于軟土基礎處理的技術手段是比較多樣的,如何確保基礎處理施工的質量,這就需要相關人員在技術選擇和使用上做好把控了。
一、幾種常見的基礎處理施工技術
在水利水電工程的基礎處理施工當中,可以使用的技術是比較多樣的,換填法、夯實法、排水固結法、水泥攪拌法以及樁基礎技術都是非常常用的。換填法也被稱之為挖出置換法,其基本的工藝原理就是將基礎中的軟土挖出,然后填入一些其他的材料,比如灰土、砂石、煤渣等等,通過置換基礎軟土的手段提升其性能。夯實法也被稱之為強夯法,其就是通過外部施加壓力讓軟土緊實,一般是通過夯擊設備將一定質量的重錘在一定高度落下對軟土進行夯實。排水固結法就是通過一定的方法將軟土地層中的水分排出,以此讓軟土含水量下降到一個合理水平,從而整體性能達標,能夠滿足建設施工要求。水泥攪拌法就是向軟土中注入水泥漿液并進行攪拌,讓水泥漿液和軟土可以實現均勻拌合,從而凝固提升整體性能。樁基礎技術這是在軟土地層中構建一個樁基礎群,通過這些樁基礎來支撐上部建筑結構。目前,在水利水電工程中使用最多的基礎處理施工技術便是樁基礎技術。
二、水利水電基礎處理的相關要求
為了保證水利水電基礎處理施工質量可以達到預期,在施工的過程中必須要遵循一些基本要求,具體如下。
(1)應該具備完整的施工圖紙以及施工場地的地質勘查報告等資料文件,確保在進行施工前可以對場地地質水文條件形成全面掌握。
(2)施工技術的選擇確定應該結合施工場地的地質條件,施工質量要求,施工經濟性等多方面的指標作出綜合考量,確定最優施工工藝。
(3)施工前要對測量放線的工作進行全面核定,對控制線、水準點以及其他方面的尺寸,都需要依照施工設計圖逐一進行比對,確保其和施工方案吻合。
(4)在施工前,一定要對施工場地進行清理,保證施工場地的平整干凈。尤其是要注意對場地中存在的一些風險因素隱患進行排除,為施工活動的展開創造良好的條件。
(5)在施工前要對使用到的材料、機械設備等做好全面的質量檢測,確保其不存在質量隱患,不會對整體施工造成負面影響。
(6)要加強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針對不同的施工工藝,要根據相關的工藝技術指標以及施工質量要求對施工成果進行實時監測,確保其質量達標。
三、水利水電工程基礎處理基礎的應用
由于水利水電基礎處理的相關技術工藝比較多樣,因此本文結合實際的水利水電工程案例,著重針對鉆孔灌注樁這一技術進行分析,詳細說明了其工藝過程,以及具體的質量控制措施。
(一)工程概況
現有一水電建筑項目,項目整體位于第四系全新風積層,以及風積和冰水沉積交替形成的砂類土層和粘性土層上,其下部主要是風化砂。經過勘察發現,該地區的地下水水位變化程度較大,將施工區域表層的素填土全部挖出之后,樁體所需穿越的土層就成為了粉土軟土層和粉砂土層持力層,凍土有2m深度,地下水埋深達到5m,地震烈度達到7度,覆土為18kN/m3。
(二)基礎處理施工
在基礎處理上,選擇鉆孔灌注樁這一技術進行施工,具體步驟流程如下。
(1)改造地形,測量放線。在施工前,施工人員應借助機械,將施工現場的地形進行適當改造,讓其變得平坦,便于鉆機的安放和使用。并考慮測量放線的步驟,當放樁位測量好后,依據其中心點測出護樁位,并嚴格控制位置誤差,為下一步的工作做好準備。
(2)鉆孔施工。鉆孔施工涉及到護筒埋設、鉆機安裝、制備泥漿、鉆孔、清孔等一系列過程。護筒埋設時需要注意,在埋好后需要再次檢查樁位情況。確保樁位的穩定性與準確性,且與護筒中心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傾斜度在1%內。在安裝鉆機的過程中,需要結合施工圖紙和測量放線結果進行,安轉過程需要使用水平儀和鉛垂儀對鉆機進行校正,確保鉆機在水平方向保持水平,垂直方向保持豎直,避免出現傾斜、偏心等問題。泥漿制備則需注意粘稠度,其應該根據地層情況以及鉆孔方法具體確定,若是泥漿太稀,其護壁性能會降低,排渣能力會弱化。若是泥漿太稠,則會增加鉆頭鉆進的阻力,不利于鉆孔。鉆孔時應該邊鉆邊提,避免鉆渣對鉆機造成危害。同時鉆進過程應該隨時檢查傾斜度,避免超過5%。鉆孔完成后需要進行測孔,檢查其尺寸,然后再進行清孔。
(3)放置鋼筋籠,灌注混凝土。在成孔之后,則需要將事先制作好的鋼筋籠放入到孔內。鋼筋籠放置好以后,則需要利用導管對混凝土進行灌注,讓其在孔內和鋼筋籠結合形成樁體,實現對基礎的處理。
(三)質量控制
利用灌注樁對基礎進行處理施工,一定要做好質量控制方面的工作,這樣才能確保水利水電工程的上層建筑安全。從實際工程來說,質量控制應該著重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混凝土的質量控制。從混凝土制備到灌注的各個環節都需要做好質量管理。在制備環節,要考慮工程地區的氣候狀況,在配比設計上盡可能優化。在灌注環節,則要保證一氣呵成,避免二次灌注造成斷樁的問題。第二,鋼筋籠的質量控制,從制作環節開始,就要對鋼筋的質量進行把控,在還要對鋼筋幫扎是否牢固,運輸環節是否出現碰撞損傷等進行檢查。在放置鋼筋籠的環節,則要避免對孔壁造成破壞,同時要做好固定,避免在澆筑時出現鋼筋籠上浮的問題。第三,要對孔的質量進行控制。在鉆孔環節一定要做好泥漿護壁和傾斜度監測,確保成孔質量。在完成鉆孔后還要及時清除鉆渣,并做好保護,避免孔受到破壞。
結束語
基礎處理施工是水利水電工程的一個重要施工環節,實踐中可用的處理技術是比較多樣的,在具體工程中需要合理選擇處理技術。在基礎處理時,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則。在采用灌注樁進行基礎處理時,則需要做好施工流程的設計,同時落實質量控制,保證基礎處理質量。
參考文獻:
[1]楊力.水利水電工程基礎處理施工技術的分析[J].綠色環保建材,2016,(09):142.
[2]王文第.貴州農業水利水電工程基礎處理施工技術要點[J].農業工程技術,2016,(23):31.
[3]何建國.淺談水利水電工程基礎處理施工技術要點[J].農民致富之友,2015,(22):285.
作者簡介:冉瑩(1994年12月-)男,土家族,貴州德江人,學士,在校大學生;水利水電工程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