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紀望?院子琳
摘要:本文以某合資企業工會引入企業社會工作方法的實例做基礎,首先闡述了該企業工會工作和企業社會工作結合進行的幾種方法,嘗試分析在實際操作中出現的問題,最后分別站在企業工會和社會工作專業角度,對企業工會社會工作的應用做出總結,以期待對未來二者的融合發展貢獻力量。
關鍵詞:社會工作;企業工會;企業社會工作
毫無疑問,我國絕大多數工會自身就含有社會工作的核心價值觀,而這些年社會工作的發展也一直有為企業和企業職工提供服務。但就目前而言,企業工會與專業社會工作方法的融合卻仍停留在喊口號的階段。企業工會是職工利益的合法代表,更是一個企業的組織基礎,更好更快的引入專業社會工作,這不僅是當今我們這個時代的需要,也是工會甚至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某合資企業工會正是看到了現實的大勢,積極順應時代潮流,主動與企業社會工作進行專業結合,具有很強的前瞻意識。
一、企業工會社會工作的應用
(一)嘗試解決職工心理問題
企業職工由于受到各方面條件的影響,存在心理問題越來越成為普遍現象。由于企業工會本就不是解決此類問題的專業性組織,因此引入專業的企業社會工作的就十分必要了。該企業工會通過外聘的社會工作者聯系到了專業的心理咨詢服務中心,為該企業專門設計了心理咨詢室,同時該企業工會日常安排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坐診,并有專業的企業社會工作者定期開展心理健康相關活動。對于有心理問題并向工會尋找幫助的職工,該企業工會不僅有社會工作者通過專業的個案手法為職工提供幫助,同時還有心理咨詢師采用更為專業的一些心理學方法以及更加有針對性的治療手段,對需求對象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答,比如他們有時會采取將尋求幫助對象放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考察,真正站在對方角度理解其心理狀態和行為,從而找到適當的方法對該問題進行介入。企業社會工作在此處的應用以個案方法為主。
(二)嘗試構建困難職工幫扶體系
社會工作的核心是“助人自助”,而企業社會工作的幫扶也講究成體系化。該企業社會工作者通過歷史統計、家庭走訪、社區訪談等方法甄選出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再根據不同情況進行分類,界定不同職工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該企業原本就有長期幫扶對象的統計,而社會工作的引入更是一種專業性的融合,這樣的幫扶工作也顯得更加高效,企業工會也可以在提供物質幫助的基礎上提供專業的心理支持,而這些幫扶對象也更有可能會得到“助人自助”理念下的效果。首先,運用社會工作小組工作方法,構建困難職工的幫扶體系,即社會支持網路的構建,這樣可以引導他們之間有一個長期的互助過程。其次,找到困難職工各自具備的相對優勢,通過專業且適當的引導,形成互相幫助的體系。在互助的過程中,只要有支持,個體的優勢就會被突現出來,他們的自信心也會增強,潛能也會得到進一步的發掘。從整體的角度考慮,該企業也試圖樹立良好的幫扶系統,構建一個模范、典范的作用,以期待通過優秀案例達到在政策上形成成果典型,推動政府通過政策保障困難職工,以建立一個更加長效的幫扶機制。企業社會工作在此處的應用以小組工作方法為主,個案方法為輔助。
(三)嘗試打造獨具特色的團體活動開展
該企業作為中外合資重工型企業,職工的層次繁雜多樣,不但分有藍領、白領,還有外國專家人士簡稱外專。因此,該企業工會也不甘于簡單的吹拉彈唱,更不看重簡單完成任務式的郊游團建,而是嘗試打造獨具特色的團體活動。工會社會工作者通過走訪調查,對不同類型的職工設計了不同的休閑娛樂方式,甚至排出了這些方案的優先級,豐富職工業余生活的同時也給他們以多樣性的選擇。比如針對企業高級白領的精神層面需求,建立讀書會,每周一次精品讀書會的開展讓許多職工找到志趣相投的好伙伴;舞蹈社團的成立也是由該企業某分工廠的幾位藍領職工帶頭倡議的,企業社會工作者也抓住這個機會為他們謀福利;而這些外專喜歡的網球運動以及定期舉行的德國文化節也是工會社會工作的國際化體現。另外,對企業職工進行閑暇教育,引導職工形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找到屬于自己的活動團隊,使職工養成正確的閑暇態度和培養優質生活的能力。企業社會工作在此處的應用以社區工作方法為主,小組方法為輔助。
二、企業社會工作介入工會產生的困境
(一)企業職工對企業社會工作者角色認知模糊
該企業工會在引入企業社會工作的過程中,采取的是外聘專業的社會工作者的辦法,考慮到新加入的社會工作者不夠了解企業狀況,該企業工會挑選了幾位工會骨干協同社會工作者一同進行專業社工方法的實施。但在方法實施的過程中發現,企業職工對企業社會工作者角色認知模糊,比如某存在心理問題的職工在初期由于無法確定社會工作者是否會是企業編制的職工,而不好意思前去參加這類可能會透露個人隱私的活動。因此,職工無法理解社會工作者在企業的角色認定,從而可能影響到企業社會工作者的專業作用的發揮。
(二)利益傾向不同而導致的矛盾
雖然該企業社會工作者受聘于企業工會,但出于自身專業的要求,企業社會工作者的利益傾向即為服務對象本身,而企業工會的利益傾向則是不僅維護職工,還要保證企業的利益。在此次社工方法的進程中,企業社會工作者曾有過站在服務對象角度出發,為了達到服務對象心理壓力釋放從而導致企業利益受損的例子,這也讓企業工會在企業管理層級上產生不好的影響,也由此導致了企業工會與社會工作者產生了矛盾。雖然企業社會工作的服務對象是多元的,不僅僅是企業職工還有企業和管理層,但實際操作中的利益傾向對于社會工作者來說卻又十分明顯。因此,當這三者之間產生矛盾時,如何處理平衡好這些問題是企業社會工作者乃至企業工會都需要去好好考慮的問題。
(三)二者其他的不同點可能導致的困境
職能上工會工作注重維護職工整體利益,并對職工權益保障與發展有偏向。同時,工會嘗試與企業進行一種平等的對話以期待爭取更大的職工利益,也最大可能地實現職工的滿意度。然而,企業社會工作者需要借助企業提供的平臺和資源來服務職工,只有取得企業更多的支持,才能實現為職工服務更好的結果。可以說,企業社會工作者更像是一個企業與職工之間的信息溝通者。
社會工作者對職工的了解程度不夠,由于社會工作者是外聘的,在專業方法的進行中總存在不熟悉職工實際情況而導致的問題,而企業工會又對企業職工過于熟悉,導致可能存在職工不樂于把心里所思所想都告知工會的情況。
在方法上工會更多的是集中職工的訴求,形成一個體系化的利益并以組織集體的形式表達出來,在社工方法中,更適用于類似社區方法,這樣也利于工會的外宣以及向上級管理層反映的情況。而在此企業中,社會工作者在專業手法上以個案服務為主來解決職工遇到的困難,小組與社區法在這個過程雖然也有運用但組織效果并不好。
三、嘗試解決的辦法
該企業工會在引入企業社會工作的過程中已經在不斷嘗試解決雙方出現的問題,而在最后雙方也根據出現的困境列出解決辦法的經驗陳述。
雙方結合的初期切忌用力過猛,可以根據企業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選擇雙方各自的優勢做好計劃安排,隨著企業社工介入的深入發展,在進行合適良好的工作方法;做好企業社會工作的相關專業宣傳工作,例如企業社會工作的目標、職能和方法,至少讓企業職工在接受專業方法前知道,社會工作是什么,企業社會工作者能給他們帶來什么;企業工會與社會工作者加強溝通交流,提前將雙方的利益傾向點平衡好,以期待共同創造更好的結果,在兩者有較好溝通的基礎上,加入職工與管理層,能夠做到社會工作者與這三者都有較好溝通是最好的局面。
四、總結
企業工會引入專業的企業社會工作,是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在這個過程中必定會有許多的曲折和困難,但先嘗試進行一些探索,以工會為平臺,在企業內開展一些專業的服務項目,有助于經驗的積累和未來結合的發展。同時,也需要企業社會工作者更多的去到企業進行實踐,將社會工作理論與我國的企業真正結合以做到本土化,并做好調查數據分析并及時撰寫報告進行反饋。可以期待的是,在未來的企業發展中,工會社會工作應用的范圍勢必更加廣泛。
參考文獻:
[1]田軍.民營企業工會引入企業社會工作的重要性[J].經濟與管理,2013(3).
[2]周沛.一項急需而有價值的社會工作介入手法——論企業社會工作[J].社會科學研究,2005(4).
(作者單位:北京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