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徽 李強
摘要:隨時煤礦企業的不斷發展,企業力推內部市場化建設,截止目前,趙樓煤礦達到了“三四級市場(礦處區隊)做實、做準,五六級市場(班組崗位)做精、做細”的工作要求,實現了降成本、強管理、提效益、促發展。全年礦井噸煤成本比同期降低10.05元/噸,有效對沖了價格下滑對效益的影響,為完成經營任務提供了有力支撐。
關鍵詞:拓展;市場化;管理;升級版
一、內部市場化對接運行升格
向上延伸到礦層面,進一步完善礦與各單位之間的結算體系和程序,優化調整23項一級市場定額費用、16項二級市場關聯交易,用活用好價格杠桿;向下細化到崗位和個人,共完善約三萬項四級市場價格,從機制上實現了“預算在現場,結算在崗位,人人算細賬做買賣”。目前全礦15個生產經營單元,已經全部實現工資與結算對接,完全依據“收入-支出±獎罰=收入”模式發放工資,內部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全面形成。
二、內部市場化拓展提升
(一)拓展經營管理市場化機制,提升市場主體自主運營能力
一是完善市場主體自主運營機制,實現自主創收、自主交易、自主結算,從原來單純成本中心,升級為利潤中心、成本中心。二是拓展市場主體覆蓋面。將原有15個生產經營單元擴展固化至36個,分層次、分專業、分系統制定市場化運行工作方案,讓市場機制延伸覆蓋生產經營全過程。三是探索內部單位外部化管理方式。對能獨立經營、自主創收、承擔風險的市場主體,實施崗位競拍、承包經營、契約化經營等模式,提高管理效率。
(二)拓展要素市場交易平臺,提升市場資源配置能力
一是建立集中交易平臺。將七大市場資源進行整合,將信息發布、簽約服務等項目統一集中到交易服務中心辦理。以結算服務中心為樞紐,將礦井各類結算記錄等進行統一集中管理。
二是激活要素市場。人力資源市場方面:加大內部承包或崗位競拍力度,逐步實現人員自主流動。物資供應市場方面:增加物流配送,實現全礦所有物資集中統一管理、核算、發放、配送。設備租賃市場方面:實施設備維修契約化經營,探索實施小型電器租售改革模式,提高效率。產品生產市場方面:根據市場主體運行需求,調整產品價格,實施工程競標管理。修理修繕市場方面:將全礦地面修理業務進行整合,實行項目部制管理,下半年開展井下市場化維修模式的探索實施工作。加工維修市場方面,抓好小電器及輔助運輸設施維修租賃管理、設備租賃和非標件加工管理工作。
三是盤活閑置資源。將設備材料計劃、審批、采購、運輸、使用、回收、加工、復用七大環節納入市場管理鏈條,最大限度延長材料設備的生命循環周期,力爭實現材料投入“零浪費”。開展閑置房屋、辦公設備租賃;抓好富余物資設備的轉移使用和廢舊物資分類揀選、整理、修復,確保全年修舊利廢2600萬元以上。
(三)拓展規范市場基礎體系,提升市場支撐保障能力
一是完善定額價格管理體系。重點健全區隊、班組和工序定額標準體系,完善定額制定、調整、對標、分析制度和流程,把高的降下來、低的提上去,使其更接近市場,準確度更高。
二是完善計量管理體系。重點抓好兩個薄弱點:一方面,井下各工作面變換時的計量管理,保證計量器具安裝、拆移及維修到位,杜絕計量空檔;另一方面,針對家屬區水、電計量薄弱點,制定水電計量改造方案,按照先總后分的思路,將水電全部承包給物業管理中心,杜絕跑冒滴漏。
三是完善結算管理體系。完善直接、鏈式、績效考核等多種結算方式。將職工崗效工資進行檔案封存,把津補貼等輔助工資由固定分配改為浮動分配,納入三、四級結算單價。簡化結算流程,對能固化的薪酬結算,減少報送手續,減少結算人員、減少結算環節。
四是完善信息化管理體系。將工資系統、全面預算管理、全員業績考核、全面風險管理、全面質量管理、全面對標管理、物資發放系統和要素市場子模塊等與內部市場主體軟件的全面接軌,實現資源共享,提高運行效率;延展手機APP、微信平臺等共享方式,方便職工信息查詢。
(四)拓展優化價值鏈條,提升市場主體價值創造能力
一是優化再造業務流程。按公司要求推行大工區、大科室制等扁平化管控模式,嚴格實行定編、定崗、定員,最大限度壓縮冗余機構和人員。探索推行“崗位成本法”,將崗位作為“經營主體”進行成本分解和控制,一專多能、一人多崗、一崗多責,對低效、無效崗位進行取消、合并,提高人員管理水平。
二是優化拓展價值鏈條。鞏固原煤生產價值鏈、選煤廠內部市場價值鏈的基礎,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工序之間的結算。進一步梳理生產輔助單位、地面生產單位、后勤服務單位的生產流程、工藝流程、交易流程及結算流程。推動生產鏈、安全鏈、責任鏈、質量鏈與價值鏈的平行同向運行,按照生產工序及其相互關系進行價值結轉。
三是健全完善標準工序。對工作性質相同的工序統一標準、統一流程、統一價格,明確崗位工序的工作范圍、操作設備、使用工具、工藝標準、安全要求及勞動定額、消耗定額、工作質量評價標準。
四是創新價值創造方式。利用內部、外部市場兩個平臺,組建微觀管理工作室、創客中心,開展效益評價、評審獎勵、轉化交易,充分調動全員創新創效熱情,真正讓礦井增效益、職工得實惠。
(五)拓展“市場化+”模式,提升市場文化引領能力
一是建立“市場化+”導向。注重內部市場化與企業文化、企業管理、黨群管理、民主管理的有機結合,引導職工樹立“企業職工命運共同體”意識,對市場理念進行再認識、再創新、再提升,激發各個層次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促進礦井穩定健康發展。
二是加強“市場化+”實踐。系統總結、提煉市場化建設先進做法,開展《“市場化+”建設模板》《“市場化+”管理體系》《“市場化+”建設經驗案例》等相關理論體系研究,打造具有較強行業影響力,多元化發展、市場化經營的現代企業管理機制。著力建設集交易核算、信息發布、過程監控、數據應用為一體的市場化管理平臺,以大數據驅動市場化管理,確?,F場對接市場。
三是推介市場化管理模式。堅持“走出去”,與中國礦業大學等院校聯合,推介東灘礦內部市場化管理模式;堅持“引進來”,依據“趙樓煤礦內部市場建設培訓交流管理辦法”,完善內部市場培訓基地建設,實現培訓創效。
三、總結
在全面力推內部市場化建設方面,趙樓煤礦在經歷建立推行、規范深化兩個階段后,集團公司把內部市場化建設作為應對危機、創新管理、提高效益的重要舉措,強力推進企業的發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