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鐵峰 楊才
【摘要】隨著境外國際水電資源項目投資潮流的的發展,以BOT方式在境外進行投資建設運行發電的項目逐年增多。由于東南亞地區投資電源點井噴、經濟發展不均衡及電網建設滯后都等影響,已形成區域性電力相對過剩局面,結合所在地區社會環境日趨復雜等因素都制約著BOT電站的后期運行管理。本文以境外電站運行期的各種風險及境外電站特殊社會環境帶來的不確定因素進行了必要的風險分析及應對闡述。
【關鍵詞】境外;水電站;運營;風險;管理
1、概述
隨著國家號召企業“走出去”戰略及“一帶一路”的提出,境外投資水電項目由于社會環境復雜、運營期長、資金投入回收慢等因素,對投資水電項目的運營管理帶來了極大的挑戰。處理好電站運行期間的各種風險及境外電站特殊社會環境帶來的不確定因素,對于項目投資方來說是阻礙項目“安全、穩定、連續、高效”運行的主要研究課題。
2、電站運營管理主要風險分析
2.1 電力相對過剩局面
(1)柬埔寨由于所在國政府的政策影響,特別是隨著地區的經濟發展需要,電力需求日趨強烈以及中國“走出去”和“一帶一路”政策的相互作用下,中資企業、民營企業紛紛擠入電力投資行業。隨著近幾年大力投入電源點建設,截止2015年底,柬埔寨國家總裝機容量約1700MW(其中水電裝機929MW),電力投資建設對比表見表1。
隨著電力資源的投產,但柬埔寨經濟發展速度及耗電產業結構形式限制,用電負荷增長速度與裝機容量增長速度不匹配。當前,荷峰時段約850MW,谷荷時段約450MW,在雨季,存在嚴重電力相對過剩局面,如圖1。
2.2社會環境影響制約
與中國境內成熟的電站運行環境相比,柬埔寨存在以下不確定因素:
(1)人員因素
東南亞地區水電行業起步緩慢,隨著中國企業的投資才呈現水電行業的井噴狀態,但其社會人力資源,特別是當地水電行業技術人員短缺,目前中資企業多采取委托國內專業電站運維隊伍來實現電站運行,主要運行值班及設備維護均為中方技術人員。雖通過對當地工人的培訓及實際操作演練,基本上實操類工作可以通過當地工人實施,但遇技術問題仍需要依賴中方技術人員。
同時,電站運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大量中國技術人員常駐境外,隊伍穩定因素同樣日趨明顯。
(2)政策因素
隨著水電行業的發展,所在國政策,特別是電力行業政策制度的成熟,完全依賴中國電力行業的影響逐漸消退,中資企業在東南亞某國電力行業的優勢話語權被削弱。隨著水電行業的逐漸發展,以企業對政府的弱勢將呈現。對電站的長期運營管理存在隱患。
2.3水調電調平衡關系
由于柬埔寨國家政策制度的缺失,水庫調度與電力調度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電網建設滯后帶來的電力調度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給電站設備運行帶來考驗。
電力調度的行政壓力,給水電站水庫調度帶來極大的壓力,特別是柬埔寨雨季期間高水位運行工況下,大壩下游貢布市的防洪要求對項目公司水庫管理帶來巨大的壓力。
2.4 設備物資保障體系
(1)電站運行設備維護管理
基于東南亞某電站的建設規劃為“兩壩三站四種機型八臺機組”的組合方式,機組設備型號各異,三站監控系統兩個廠家,保護、自動化設備各站設備亦采用不同廠家的不同型號。隨著電站投產運行時間延續,設備自身及其損耗件的壽命更換期的逐步呈現,給設備維護管理帶來大量的工作強度及難度。
(2)設備物資備品備件管理
基于“兩壩三站四種機型八臺機組”情況下,物資備品備件受到庫存總量限制,備品備件庫存量和種類不能完全滿足現場應急需要,由于境外電站物資供需運輸周期長、存貨成本高,給應急搶修時限性帶來一定制約。為安全生產帶來一定的風險隱患,造成電力調度響應不及時。
3、風險防范應對措施
3.1電力營銷
基于柬埔寨電力需求的基礎上,電網存在容量小、電網規劃滯后、全國電網尚未形成、電源端與負荷端不匹配、大部缺電與局部電力富余對立等問題。電力營銷人員充分研究并理解《購電協議》,通過掌握地區電力部門政策信息和電力需求計劃,為電站運營管理活動提供依據,最大限度實現電力營銷目標。
3.2培訓管理
(1)加強培訓管理,不僅強化對運行承包商的培訓管理,更加強對屬地化員工的培訓管理。
(2)加強對運行承包商的管理,以人性化為基礎,確保隊伍穩定。
3.3制度建設
做好水電站的運行管理,提高其安全生產水平,對電站與地方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及對這些地區的工農業生產和生活可靠供電,提高電站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具有重要意義。以項目公司為主導,結合東南亞某電站運維模式,建立精干和健全的管理機構,以標準化建設為契機,建立健全電站運營管理各項制度,按照規范要求得到貫徹執行。針對各站管理進行細化,并在執行過程中從嚴要求,經常檢查,加強考核。
3.4原則確定
設備維護工作應貫徹“預防為主”的原則 應把設備故障消滅在萌芽狀態,其主要任務是防止連接件松動和不正常的磨損,監督操作者按設備使用規程的規定正確使用設備,防止設備事故的發生,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和檢修周期,保證設備的安全運行,為電力生產提供最佳狀態的設備。堅持使用和維護相結合原則,操作人員在設備日常維護工作中做到“三好”(管好、用好、維護好),“四會”(會使用、會保養、會檢查、會排除故障)。堅持合理規劃科學維護的原則,設備維護工作重點,體現在提高維修工作質量、減少故障停機時間、提高設備生產率。要做到這些就必須做到合理規劃,實現生產修理兩不誤,同時注意采用科學的維護方法,以達到效率的最大化。
3.5效能監察
為平衡生產需要及庫存備品備件庫存限制,企業開展物資效能監察,根據備件易耗程度、使用壽命、庫存量、庫存周期等進行梳理,尋找到平衡點,切實做到了合理庫存,同時滿足境外電站現場應急需要,給應急及時搶修提供了保障。隨著設備運行年限增加,設備老化程序及更新換代的頻率加大,應著眼于設備長期正常運行,徹底梳理電站設備狀況,建立設備“身份證”,形成數據庫,具有前瞻性的定期更換易損件,甚至定期更新換代設備。做到設備維護常態化,更新周期化。
3.6標準建設
為加強運營水電站的標準化工作,促進技術進步,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實現電力生產運營管理標準化,科學化,現代化,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發揮社會效益。
4、境外電站運營管理的幾點思考
(1)國家“一帶一路”及“走出去”的政策促進了東南亞電力行業的投資建設,帶動著國家資本輸出、勞動力輸出和設備物資輸出的同時,技術與標準的輸出仍處于短板,東南亞國家對中國技術標準的認可度存在局限性。行業技術標準的輸出需要國家層面的幫扶,更需要企業自身不斷壯大及發展。強化對柬埔寨電力市場的技術與標準輸出,需要中資企業在柬埔寨電力行業投資建設運營給予高度重視。
(2)屬地化運營管理在當前仍處于概念階段,人工成本的逐漸增加,迫使項目公司及運行承包商只有屬地化運營管理真正落地才能根本得到解決。不僅需要加強屬地化員工培訓,還需要運行承包商的觀念轉變。屬地化運營能否有效落地將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5、結束語
東南亞某電站通過運營管理風險分析及應對措施的采取,已實現電站“安全、穩定、連續、高效”運行1780天。由于境外電站運營管理的特殊性及復雜性,電站運營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及風險應對仍需要持續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