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瑜
【摘要】水資源短缺是一個世界性問題,在我國表現得尤為突出,而農業用水占社會總用水量的70%以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農畜產品需求不斷增加,促使灌溉農業、節水農業、旱地農業和雨養農業等成為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本文闡述了高效節水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技術基礎及主要的節水灌溉技術,論述分析了我國高效節水型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的選擇及其措施。
【關鍵詞】高效節水型;農業可持續發展;節水技術;發展模式;措施
一、高效節水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技術基礎及主要的節水灌溉技術
1 高效節水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技術基礎。(1)地膜秸稈覆蓋技術。地膜秸稈覆蓋改變了土壤—植物—大氣間的能量交換和水分傳輸過程,改善了農田小氣候,創造了作物適宜的水分和溫度環境,不僅增溫保墑節水增產,而且提高水分生產率。(2)水肥耦合技術。根據土壤肥力和農業生態學原理,通過合理施肥,培肥土壤肥力,以肥調水,以水保肥,肥水結合,充分發揮水肥的協同效應和相互促進機制,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
(3)優化作物布局與耐旱品種篩選。通過調整作物布局,建立不同根系農作物的間套輪作,可以較充分地利用不同層次的土壤水分,提高土壤水利用效率和單位土地生物學產量,形成不同區域適應性的高效種植模式,達到增產、節水與高效相結合。
2 高效節水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節水灌溉技術。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有:渠道防滲技術、滴灌技術等。(1)渠道防滲技術。采用渠道的方式來進行農業水利的灌溉是較為常見的,主要是這種方式具有一定的方便性,操作的過程中減少了人工作業。但是沖渠道灌溉技術發展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在水體輸送的過程中,會出現一定的滲漏問題,造成了嚴重的水資源的浪費。因此,需要從這一方面入手,對渠道防滲技術進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以節水方式為主,提高對水資源的利用效率。(2)滴灌式灌溉技術。滴灌式灌溉是用小塑料管將灌溉水直接送到每棵作物根部的附近,水由滴頭慢慢滴出,是一種精密的灌溉方法,只有需要水的地方才灌水,可真正做到只灌作物而不是灌土地。此法可長時間使作物根區的水分處于最優狀態,因此既省水又增產。但其最大缺點就是滴頭出流孔口小,流速低,因此堵塞問題嚴重。對灌溉水一定要認真地進行過濾和處理。(3)噴灌節水灌溉技術。噴灌節水灌溉技術在作物高度較低的農業作業中被廣泛應用,主要是依靠一定的動力機械設備來進行進行灌溉。
二、我國高效節水型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的選擇
我國高效節水型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的選擇:(1)抗旱型。抗旱型節水農業模式就是利用抗旱作物品種為主植作物或抗旱作物品種與相對耗水作物優化搭配,通過一系列的土壤保水增墑技術,如地膜秸稈覆蓋、保水劑、壯苗劑和抗旱劑的施用,以及農田保墑節水技術等,達到增產、高效、節水的種植模式。(2)立體型。立體型節水農業是根據區域農業資源的時間、空間分布特征和農作物生產特性,建造不同農作物立體種植群落,以充分地利用大氣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達到節水增產和用水高效的目的,實現農田系統資源、環境和經濟效益的整體提高。(3)設施型。設施型節水農業模式是利用當代先進的科學技術,建立溫室、大棚或弓棚,高效利用光熱、水、土等農業資源,集節水、節地、節能、高產、高效和優質為一體的集約化、規模化和產業化的高效集約種植模式。目前我國采用先進節水灌溉技術(如滴灌、微灌)的高效節水農業都是以溫室和大棚為主的設施型農業,而對旱區集水節水灌溉的研究、應用較少。因此,今后我國農業持續高效發展應將設施型節水農業作為重要研究內容之一。(4)免耕型。免耕型節水農業是指采用保護地栽培措施,如保護性耕作或帶狀耕作,在盡量不翻轉土壤或帶狀耕作的條件下播種施肥、盡可能保留莖葉殘存覆蓋地表及用化學藥劑除草和防治病蟲害,以達到保水、增產,并維持良性生態循環的一種先進的農業生產模式。
三、高效節水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1 制定節水政策。當下我國的農村經濟技術條件不夠先進,因此農業節水技術和設備發展還離不開國家的重點扶持,經濟發展相對緩慢的地區,需要訂立農業節水設備,設立專項補貼政策。而在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國家需要鼓勵金融單位研究訂立各種專門針對農民購買節水設備的優惠貸款政策,提高農民加入節水隊伍的積極性,而一些已經開展農業滴灌的增值稅減免政策上,另外需要加深訂立各種農業用有別于其他節水設備的稅收優化政策,以加快我國農業節水技術和設備的應用發展。
2 應用現代化方式發展節水。在經濟發達的國家,其發展農業節水的時候,以高新技術與資本當成主要的發展手段,重點研究各項節水農業的各項灌溉結束以及后期的生產研發等等多品種配套的方式,其中像是輸水管道、噴頭以及滴灌管等,一整套設備組成了一個完備高效的節水模式。除此之外,投身農業科技發展的工作人員,還對不同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土壤含水量、各項組成元素等都有專業系統的研究,農民能夠參照專家鑒定的結果,實行系統的灌溉施肥管理,有效提升了水資源與肥料的有效利用率。
3 推廣節水技術的應用。依照我國具體國情特點,發展高效節水農業要求使用常規技術和高新技術相互聯合的方式,同樣不可忽視工程技術和非工程技術之間的配合。現下我國節水措施的使用,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技術措施的使用:(1)雨水積蓄使用技術;(2)田間工程技術;(3)節水技術;(4)機械化保護耕作技術;(5)節水抗旱種類與高效種植技術;(6)耕作和覆蓋的保墑技術;(7)化學方式抗旱節水保水技術;(8)監測土壤地力墑情和信息管理技術。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效節水型農業可持續發展不可能單純的依托于先進的工藝灌溉設備來實現人們節水意識提升的目的,還有各種政策導向、科技市場發展、規模化經營等方式都是十分重要的。
參考文獻:
[1]李鵬飛.淺談農業水利灌溉中節水的有效措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2)
[2]于文靜.等我國將開展綠色增產模式攻關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J].新農村,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