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明
【摘要】信息化技術在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的應用,有助于優化資源配置,實現信息共享,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和調度能力,提高水利工程設備自動化水平和防洪抗旱水平,并能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基于此,本文闡述了信息化技術在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應用的主要作用,對信息化技術在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的應用及其措施進行了論述分析。
【關鍵詞】信息化技術;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應用;作用;措施
1、信息化技術在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應用的主要作用
信息化技術在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應用的作用主要表現為:(1)有助于水資源的調度。信息化技術具有信息傳遞實時性、監測數據精準性等特點,在水利工程中應用時能夠有效地結合氣象、水文等檢測數據實現大水利工程大數據的整合分析,進而實現水利工程相關決策的科學化。(2)有助于實現高效節水。將信息化的技術和灌溉、防滲渠道、微管、噴灌以及滴管等現代技術相結合,可以實現依據灌溉區土壤的情況以及空氣濕度和植被需水量,進而合理的進行灌溉作業,大幅度的提升水利工程灌溉水利用的有效率,實現高效節水。(3)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在水利工程中的灌溉區通常線長、點多、面廣,因此傳統的人工檢測、涵閘、巡視以及水泵管理工作的效果較低,同時這些工作的工作環境也很差。然而采用信息化的技術可以實現以上工作的自動化,進而提升水利工程灌溉區的工作效率,并且改善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
2、信息化技術在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2.1衛星定位系統的應用分析。衛星定位作為信息化技術的一部分已經成為現在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國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主要使用GPS衛星定位系統和北斗衛星定位系統,它們主要由三個方面組成:控制段、空間段以及用戶段。衛星定位系統跟其他無線電定位系統相比精確度更高,受天氣影響較小的特點,利用衛星定位系統可以對水文地質進行有效監測,一旦發生災情可以進行準確定位,并輔助通訊技術對水利工程的指揮中心進行通信和播報,通過信息化技術達到防災減災和實時監控的作用。
2.2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分析。其是通過基礎的空間數據,并利用地理數據分析和模型分析技術,為水利工程提供精確的動態信息以及三維的空間圖形。地理信息技術具有空間分析、動態預測、綜合信息處理能力,這就使得地理信息技術逐漸成為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的重要手段。地理信息技術主要包括空間數據的錄入、傳輸、分析、管理,并將經過處理的數據呈現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者面前,能在信息管理和防災減災都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我國的水利部門就利用地理信息技術制成了1:250000比例的水利電子信息圖,并與各省市自治區水利部門機構進行共享,從而對水利工程進行有效的規劃的監管,提高建設科學性,減少了重復生產數據的成本,為水利工程信息共享提供了地理依據。通過地理信息技術還可以建立流域、胡波、江河的水下地形結構圖,并生成相關數據,形成水文地理信息預報,為河床演變分析提供基礎,也為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提供地理信息系統平臺,實現水利工程建設的現代化。
2.3通信及網絡技術的應用分析。其在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應用有效保證了水利工程信息的高速、有效、可靠傳播。把地理位置上分散的水利工程通過通信及網絡技術將信息連接在一起,對信息量大、種類校對的水利信息通過網絡技術進行匯總打包傳輸,并且對三維模型、圖像、水利數據等資料進行傳輸交換,此外,通信及網絡技術在水利工程上還有像軟件技術以及存儲管理等。
3、加強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措施
3.1明確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信息化建設標準。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信息化建設中統一的標準與規范是保證信息資源共享,應用軟件相互兼容,各級水利信息處理平臺互聯互通的先決條件。隨著全國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全面實施,一些問題逐漸展現出來,最明顯的問題就是不同業務部門系統的互聯互通問題。水利部已正式頒布《水利信息化標準指南(一)》來規范全國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信息化建設中的標準問題。由于水利信息化涉及水利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須結合實際,統一規劃,精心設計,科學論證,在設計過程中,要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采用統一的技術標準和規范,為網絡化和資源共享打好基礎。
3.2建立水利信息系統數據庫。具體表現為:(1)建立水資源管理決策支持系統。主要包括水文地理、地表水資源、地下水資源;已建和在建的供水工程;用水戶和用水定額;供水、用水、耗水、污廢水排放量及水價等信息。并在此基礎上開發水資源需求分配的預測、分析、模擬仿真、優化等應用模型,逐步形成水資源管理決策支持系統,制定水資源合理配置方案、流域或區域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規劃。(2)建立水質監測和評價信息系統。通過建立供水水源地水質自動監測站,定時、快速收集水質信息,靈活地提供水質歷史資料和水質趨勢預測;及時進行水質監測和預警預報,確定主要污染源,提供應對措施預案并進行評估,發布水質信息和評價結果。(3)逐步建立水情、水務數據庫。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設計、分部門建設,逐步建成面向全疆水利系統的、基本完備的水情、水務數據庫體系,形成完善的信息處理機制,為各應用系統提供服務。采用微機進行水文、水情水務數據的整編和存儲。將紙質文本數據電子化,并建成數據庫,規范水文、水情水務資料整編與存儲,做到資料規范、完備、詳盡。
3.3不斷加強水利信息化人才培養。進行信息化建設,首先要加強對信息化人才的培養。利用多種途徑、方式搞好計算機應用知識特別是信息知識和網絡知識的普及和培訓工作。加大人才引進和培訓力度,努力造就能從事水利信息系統的規劃、設計、研制開發、建設實施、運行管理的專業隊伍。
4、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前信息化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從以前的水情和雨情等天氣信息采集監控發展到現在的聯網預報,信息化數據分析,水利工程一體化等,都離不開信息化技術,因此對其進行分析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徐祥安.試論現代信息技術在我國水利工程中的有效利用[J].四川水泥,2014(10)
[2]謝勇.淺析信息化技術在水利工程建設的應用[D].廣東工業大學,2015
[3]徐霖侃.信息化技術在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的應用[J].智能城市,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