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紅+王思靜
深圳市優秀班主任、廣東省名班主任、廣東省“特支計劃”教學名師、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教學名師……23年特教路,她獲得的榮譽足夠多也足夠重,但她23年如一日地堅持奮斗在教學一線,心始終柔軟,會為孩子遭遇的挫折而辛酸落淚、會為孩子碰到的難題輾轉難安;始終熱情,愿為孩子的進步貢獻私人時間、愿為孩子的成長付出更多心血;始終堅守,在平凡的教室,用不一般的愛心與耐心,撫慰孩子脆弱的心靈、給予孩子成長的力量。
她,就是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鄧曉紅;今年,省教育廳推薦她參評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以赤子之心開墾特殊教育之路
第一次拉起視障孩子的小手的那一瞬間,鄧曉紅意識到:自己內心是如此地心疼他們,如此地渴望幫助他們。從此,她的心里裝滿了視障孩子的身影,她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喜歡牽著孩子們的手,去欣賞花兒的初綻、幼芽的萌發,去觸摸雨后散步的蝸牛,去發現語文課堂中最美的自己,帶領著他們超越障礙,走向生命的美好。這是一條屬于她的路,走在這條路上,她是充實的、欣喜的、平和的。然而在這條特教路上,鄧曉紅付出了比別人多十二分的努力與艱辛。
1995年,鄧曉紅走進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學校。兩年后,學校迎來了第一批視障孩子。當時,鄧曉紅沒有任何視障教育經驗。無論從班級設置、課程安排、課桌設計,還是教材征訂、盲文學具購買等方面,她都事無巨細地去請教、去研究,她還從書柜里找出《中國盲文》和《盲校小學語文教材教法》重新學習。
在缺乏教學資料的情況下,她邊探索邊實踐。每一堂語文課,她都準備好大量實物教具、聲音、教學掛圖和生字詞卡片,通過摸一摸、聽一聽、看一看、玩一玩,讓視障孩子和低視生都能發揮各自的感官優勢,全方位、多角度學習盲文和漢字。下課后,她喜歡走近學生,傾聽、談心,講張海迪、海倫·凱勒的故事,牽著他們的手觸摸校園的春夏秋冬,傾聽紅花綠葉的繽紛色彩。
為了給學生提供更豐富、更快樂的語文課堂,她堅持自學,完成了中山大學漢語言文學專科和本科、北京師范大學特殊教育研究生課程班學習,堅持閱讀古今中外的教育經典,孔子、蘇霍姆林斯基、陶行知、于永正、李鎮西等教育名人的思想和教學藝術深深影響著她……
面對一個個挑戰,鄧曉紅總是以學習充實自己,以研究豐富自己,以創新引領自己。作為視障教研組長,她積極承擔國家、省級公開課,多次在市、省及全國課堂教學比賽中獲得一等獎。作為學校學術專家組評審成員,她認真聽取名師、名班主任的公開課,主持并參與了3項國家、省、市級課題,主持的省級課題獲省中小學優秀德育科研成果一等獎;《盲校語文創新教育初探》等20多篇論文在國家、省級刊物發表;個人專著《視障小學生人際交往團體輔導訓練》入選了深圳市中小學“好課程”,在浙江盲校等全國12所盲校推廣使用;近20萬字的教育隨筆《假如有一扇心眼之門》即將出版。作為廣東省名班主任,她在南京、武漢、佛山、河源和深圳等地的班主任會上匯報經驗30多場;近五年來,她一直擔任深圳市班主任大賽評委及培訓工作,先后指導12名教師在廣東省班主任大賽中獲一等獎。
在特殊教育這片土壤上,鄧曉紅就像一個農人,每一天都在田間耕耘:點種、耕作、間苗、收獲、釀造,寒來暑往,始終不息。這段探求特教真味的歲月,讓鄧曉紅從一名普通一線教師,成長為特殊教育的“引領者”。
用無私的愛點燃視障孩子的夢
“在我心中,每個視障孩子都是一棵努力向上生長的樹,而我愿意用太陽般溫暖的情懷,春雨般深情的微笑,去滋養孩子們自強不息的生命,在平凡的工作中點亮學生的希望之光——這就是我的教育夢想和人生使命。”鄧曉紅真心熱愛著自己所從事的特教事業,始終相信每一個生命都有獨特的價值,激發出了每一個學生的潛能,點燃了許多學生的夢想。
小婧,先天失明兼腦癱,因為家庭的溺愛,養成了其任性、嬌慣的性格,照顧她的保姆換了一個又一個,她父母非常苦惱。開學初,鄧曉紅握著她的手教她吃飯,她扔飯勺、腳踢人、罵老師,甚至把飯菜推翻一地。
面對她的無理,鄧曉紅拿出十二分的耐心。課間,主動找她談心,為她開展“感恩父母”主題系列活動;課上,請她朗讀課文,展示亮麗的嗓音,增強她的自信;課后,手把手給她補課,讓她盡快學會盲文,跟上教學進度;生日時,為她舉辦生日會,讓她感受到老師與同學的溫暖……慢慢地,小婧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作業常常得小紅花,一篇篇作文發表在刊物上了。
2009年,獲知首屆全國盲校講故事比賽將在北京舉行時,小婧充滿了渴望和期待,但她又感到自卑,猶豫不決地說:“我在舞臺上站立不穩,能行嗎?還是讓別人參加吧!”
鄧曉紅深知,小婧是因自己腦癱在舞臺上站立不穩而深感自卑,但內心又非常渴望證明自己。為了讓小婧以更好的狀態參加比賽,鄧曉紅竭盡全力輔導她:精心修改故事,一句句揣摩情感,一遍遍錄制視頻……奇跡在努力中出現了,經過層層選拔,小婧從全國一百多名視障孩子中脫穎而出,闖入全國十強決賽,登上了北京故事大賽的舞臺,獲得了全國第五名的佳績。臺下,小婧的媽媽熱淚盈眶,激動地說:“鄧老師,八年了,感謝您一直以來對小婧的關愛,沒有您就沒有現在的小婧啊!”
北京歸來,小婧在周記中寫道:“鄧老師,您總是發自內心地幫助我,包容我,就像我的媽媽一樣……這次比賽,更加堅定了我的夢想:像中國的第一位盲人記者楊青風一樣,做一名優秀的廣播人。”
23年來,鄧曉紅堅守著一間平凡的教室,用激情、愛心和堅定的信念靜候每一朵花開,點燃了一個又一個視障孩子的夢想,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學生張洪被評為“全國自強不息好少年”;小可參加了蒙特梭利模擬聯合國2017年世界青少年峰會,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的金色大廳發出了自信的聲音;喆禧登上了中央電視臺“我的一本課外書”全國18強讀書少年的決賽舞臺;勇斌成長為騰訊公司的盲人IT工程師……
獻身特教,前行不止
“孩子的夢想就是我努力的方向。”這是鄧曉紅這么多年來奮斗不息的動力,她堅守著“教好一個孩子,點亮一個夢想,幸福一個家庭”的信念,堅守著“做一個執著的燃燈者”的使命,在特殊教育的花園里精耕細作,讓生命與使命同行。她愿盡自己所能,做一盞引路的燈,帶領視障孩子找到前行的道路;她愿凝聚更多力量,燃起熊熊火焰,照耀視障孩子的成長之路。特教之路,雖然一路艱辛,但鄧曉紅初心不改,滿懷熱情,闊步向前。
(本文圖片由鄧曉紅提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