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英
[摘要] 目的 研究利拉魯肽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初診肥胖2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方法 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初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40例。給予對照組二甲雙胍單獨藥物治療,實驗組則采取二甲雙胍聯合利拉魯肽治療,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15周,并詳細記錄兩組患者在體重指數、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指標上的變化數據,將兩組的治療結果進行對比。結果 實驗組患者在體重指數、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指標上均與對照組具有顯著差異,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利拉魯肽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初診肥胖2型糖尿病的效果較為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初診肥胖2型糖尿病;利拉魯肽;二甲雙胍;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6(a)-0195-02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慢性疾病,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其中85%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屬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主要病因是胰島素抵抗伴胰島素分泌不足而導致的蛋白質、葡萄糖以及脂代謝紊亂綜合征,是一種與生活方式有緊密聯系的終身性疾病,其嚴重性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癥。該病的臨床癥狀多表現為肥胖、超重、高血脂等。根據相關研究顯示[1],近年該病的發生率已逐漸升高,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利拉魯肽與二甲雙胍均屬于治療2型糖尿病的基礎和新型藥物,具有安全有效的優點,該文通過對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利拉魯肽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初診肥胖2型糖尿病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在該院醫治的初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例數均為40例。其中,實驗組中男女均為20例;患者的年齡最大為71歲,最小為45歲,平均年齡(56.11±3.20)歲;病程最短為9個月,最長為6年,平均病程(3.08±1.12)年。對照組中男19例,女21例;患者的年齡最大為70歲,最小為46歲,平均年齡(56.15±3.14)歲;病程最短為10個月,最長為5年,平均病程(3.10±1.16)年。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年齡、病程、性別等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二甲雙胍(國藥準字H20023370)口服治療,2次/d,1.0 g/次,治療1周后可根據患者的病情適當增加劑量。實驗組在對照組的用藥基礎上皮下注射利拉魯肽(國藥準字J20160037),1次/d,0.6 mg/次,治療1周后可根據患者對藥物反應情況適當增加劑量。兩組患者均治療15周。
1.3 療效判斷標準
在治療前后,測量、比較兩組患者的體重指數、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指標。
1.4 統計方法
使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以(x±s)表示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在體重指數、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指標上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2型糖尿病高發于35~40歲之后的人群且具有遺傳易感性,其病因比較復雜,但主要包括以下5種,分別是:①年齡因素;②環境因素,據相關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環境因素包括體力活動不足、高熱量飲食以及增齡等;③生活方式,經常攝入高熱量食物、飲食不規律、缺乏體育運動者更易患上此病;④遺傳因素;⑤種族因素[1]。在以上5種誘因中,主要誘因是肥胖,因此醫者在治療過程中除了應注意控制患者的血糖外,還應給予其減重治療。
2型糖尿病中以胰島素抵抗為主的病人多肥胖,因其抵抗導致敏感性下降,為了維持身體健康,血中胰島素就會增高以補償胰島素抵抗,但對于患者的高血糖而言,血中胰島素的分泌量是遠不能維持身體正常運行的,因此在臨床上需要補充外源性胰島素[2]。二甲雙胍具有減少肝臟輸出葡萄糖的能力,并能協助脂肪、肌肉細胞與肝臟從血液中吸收更多的葡萄糖,達到降低血糖水平的目的[3]。作為治療2型糖尿病的基礎藥物之一,二甲雙胍最大的作用是能有效降低胰島素抵抗,減輕患者體重,屬于AACE等國際糖尿病治療指南推薦為2型糖尿病一線用藥的經典糖尿病治療藥物。二甲雙胍在藥物類型中屬于雙胍類,其治療原理是通過減緩胰島素的抵抗而增加外周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肝糖元異生,通過增加胰島素受體與胰島素的結合,增加胰島素對血糖的清除作用[4]。盡管二甲雙胍能對胰島素敏感性的改善有一定幫助,但單獨應用的療效并不令人滿意,根據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指出,二甲雙胍的單獨使用并不能阻止胰島β細胞的進行性損害,且有給患者帶來一系列并發癥的風險,因此單獨使用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有待考究。
胰高血糖素樣肽1具有促進胰島素生物合成及分泌,誘導以及增強胰島β細胞增殖分化從而抑制其凋亡,達到增加胰島β細胞數量的目的,對保護胰島β細胞功能起到重大作用。利拉魯肽作為一種人工合成的長效GLP-1類似物,其內源性腸促胰島素激素可促進胰腺β細胞葡萄糖濃度分泌胰島素[5]。利拉魯肽具有作用持續時間長(24 h)的優點,單次用藥便可觀察到葡萄糖濃度依賴的胰島素分泌增加。當利拉魯肽通過皮下注射進入人體后,便與白蛋白結合,穩定中性內肽酶和二肽基肽酶,延長血漿半衰期。因此,對于初診肥胖2型糖尿病而言,其作用原理能夠減輕患者的能量攝入和饑餓感從而達到降低體重和體脂量的目的,同時,利拉魯肽對用藥以及用餐時間等基本沒有限制,治療方便,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該文通過對80例初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不同方式的治療,從治療結果來看,利拉魯肽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初診肥胖2型糖尿病的效果更好,兩種藥物的聯合能為患者提供更持久、高效的降糖效果,有效控制了患者的病情、加快了癥狀消失的時間,具有耐受性良好、安全有效、治療方便、快速控制患者病癥的作用。兩種藥物的聯合優勢互補,共同達到治療的目的。從治療數據可明顯看出,實驗組患者在體重指數(23.01±1.53)kg/m2、空腹血糖(4.98±1.05)mmol/L、餐后2 h血糖(9.14±1.6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3±0.01)mmol/L 等指標上均與優于對照組(31.26±1.98)kg/m2、(8.24±1.69)mmol/L、(6.01±1.40)mmol/L、(1.99±0.40)mmol/L,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利拉魯肽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初診肥胖2型糖尿病臨床效果良好,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春紅.利拉魯肽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療效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8):162-164.
[2] 張麗貞.利拉魯肽聯合二甲雙胍治療42例2型糖尿病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12):8-10.
[3] 范世宏,毛玉山.利拉魯肽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初診肥胖2型糖尿病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6,54(11):26-28.
[4] 王淑珍.利拉魯肽聯合二甲雙胍治療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臨床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9):1127-1129.
[5] 趙富利,亓民,劉輝.利拉魯肽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療效及對微炎癥狀態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5,25(15):43-46.
(收稿日期:2017-03-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