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軍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班級管理在整個初中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尤其是農村中學生面臨著更多的教育障礙,家庭教育的缺失導致中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差,在教育過程中需要更多的關心。但是這一切需要建立在初中班主任及時了解學生動態以及民主管理現狀,并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糾正。本文就對初中班級管理,尤其是農村地區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初中 班級 管理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7-0187-02
一、班級管理及其內涵
班級是同一個發展階段的群體組成的一個學校內部學生群體的基本單位。而我們這里所說的班級管理,主要是以一定的指導思想作為指導班主任進行班級內部德智體美育的原則,為班級營造一個積極自由、民主向上的班級氛圍。以為為學生服務為指導思想來制定班級管理制度,把學生個性發展作為班級的奮斗目標。在班級內部學生身心發展的建設過程中主要以“獨立自主”作為指導理念,引導班級形成活潑嚴肅、自然向上的學習氛圍。在班內人際關系構建過程中利用“和而不同”的思想,尊重差異,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和諧統一的班級凝聚力,促進班級發展。
二、班級管理問題及現狀
(一)過于重視成績,缺乏個性培養
當今社會和家庭對于成績和升學率的看中,給班主任帶來過多的壓力,加之歷史上的應試思想根深蒂固,使得班主任的關注點著重于成績和學業,對于學生要求過于嚴格,對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產生了很大阻礙。而且教師對學生的劃分以成績為主,一部分按照教師要求循規蹈矩的學習的學生就被分類到好學生,而另一部分則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所謂的差生。這樣的分類嚴重限制了學生的思想自由和個性發展,學生千人一面,缺乏個性和創造力,不利于社會的進步。
(二)評價體系有漏洞,監督體系不健全
當前,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停留在考試成績、課堂紀律等量化的評價描述,而忽略了對學生的發展進步做實質性的評價描述。實行素質教育注重發展學生個性,這就需要教師、家長甚至學生自己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潛能結構、人際交往能力等質性方面作實質性的評價。
(三)留守中學生問題嚴重,家庭教育缺失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市場逐漸成為勞動力資源配置的工具,發達地區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和欠發達地區勞動力過剩,這對供需矛盾導致了大規模的人口流動。父母外出打工對中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業情況帶來的負面影響;長時間缺失父母的關愛導致而心里產生較多負面情緒,進而產生心理問題。另外由于老一輩對留守中學生的價值觀念教育缺失,導致中學生難以樹立正確的三觀,容易養成不良習慣,對中學生安全教育的缺失更是對中學生的生命安全產生了威脅。
三、初中班級管理質量改善途徑
(一)構建平等和諧的班集體
我們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應該正確分析我們的管理理念和班級內部成員的行為方式,找出其中影響班級和諧發展的原因,針對問題,利用班級現有資源,重新構思班級發展途徑,進行班級建設。在建設過程中應該讓學生明確和諧的理念,增強責任心,對班級環境建設付出行動,并能夠發自內心的愛護班內公共設施,愛惜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
班主任雖然是教育者和管理者,但這并不意味著班主任擁有絕對的權威。在人格上,班主任和學生處于同等地位。學生有權利對班主任的決定提出意見和不同的觀點,班主任應該切身理解學生的觀點,采納學生的合理建議,與學生交換觀點,讓學生充分體驗到自主的尊嚴。只要班主任真正從教師的權威中解脫出來,把學生從被指揮者的地位提上來,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能夠成為學習的參與者,尋找到自身的存在價值。
(二)培養班級成員個性發展
君子和而不同,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無論學生的年齡大小都會有做人的尊嚴,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尊重,這種自尊的心理往往是學生學習進步的關鍵動機,使學生學習的力量源泉。這就要求教師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應該樹立平等觀念,充分理解學生的想法,對學生的觀點保持充分的尊重,信任學生。
(三)建立家校共育合作模式
某種意義上,農村留守中學生的家庭教育已經處于一種真空狀態。社會教育也難以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農村留守中學生的教育重擔幾乎全部壓在學校教育中,所以留守中學生的家長應該給予學校足夠的信任,與中學生的班主任老師形成和諧的合作關系。學校也應該肩負起塑造中學生良好人格的責任,加強與家庭的溝通。
為促進學校主動走進家庭,構建積極的家校關系,學校應該制定明確的規章制度,以教師定期家訪,舉行家長會等形式,增加教師和家長交流的機會,提高二者之間的聯系頻率,密切教師與家長的關系。對于外出務工的家長,班主任應該與其保持聯系,即時通話,保證家長對中學生的成長問題有一定的了解。家長也應該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家校共育,信任教師,愿意與教師進行合作。聽取教師意見,并學習探究教育思想,主動與教師溝通,向教師提取意見,促進家庭與學校形成和諧的家校關系。
四、結語
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應設身處地的為學生的真實情況多考慮,用真情實感喚起學生的上進心。真正的教育能夠為學生撥開迷霧,走向陽光,煥發良好師生關系的絢麗光彩,用一個靈魂喚醒另一群靈魂。
參考文獻:
[1]崔槐麗. 初中班級自主管理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西南大學,2010.
[2]張繼瓊. 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
[3]陳栩,張建霞. 初中班級管理模式現狀分析與反思[J]. 教學與管理,2015,15:77-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