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楊
摘要:百年大計,教育為先。2012年,國家就實現了財政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的4%,給高校帶來了極大的發展機遇。隨著高校的非稅收入(學宿費收入)在不斷增力口,收費形式也存在多樣性。那么如何管理這部分收入,成為學生、家長、學校,甚至社會所關注的話題。筆者作為一名高校主管收費的會計人員,在此略加以分析,希望起到應起的作用。
關鍵詞:高校;收費;管理;現狀;問題;對策
引言:目前高校在內容以及模式上逐步多樣化,收費的標準與形式也復雜化。那么如何加強高校收費管理,使高校收費規范化、系統化,并且能夠合理、及時、安全、足額人賬已成為人們所關注的話題。目前,很多高校依然存在收費體系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執行標準不規范等客觀問題,少收、漏收、錯收,甚至有意拖欠等情形屢見不鮮。另外,主觀上,對于收上來的款項管理不到位,缺乏透明度;收繳金額不一致,存在隱匿現象等。綜上,高校收費管理應當引起有關部門與領導的重視。
一、目前高校收費普遍存在的問題
1.學生欠費現象時有發生。高等教育不屬于義務教育,合法合規的收取一定的學雜費是合情合理、有據可依的。但總會出現有意或無意的欠費現象,這給高校管理帶來不便。如一些邊遠山區的學生,在學校給了許多減免費之后,還是不能足額繳納學雜費。另外還有一部分使用助學貸款的學生,已經參加工作了,貸款還沒有還上;還有一些學生惡意欠繳學雜費。
2.缺乏足夠的宣傳與互動。目前,幾乎一切經濟活動都提出信息化、網絡化、規范化、透明化,高校非稅收入也要做好宣傳與互動活動。但多數高校缺乏足夠的宣傳,導致學生、家長對收費的依據、標準、政策等敏感問題都不夠了解,不能很好地配合學校工作。另外,學校各部門之間缺乏互動與溝通,出現了財務處、教務處、學生處、后勤處等工作脫節現象,導致學生轉學、退學、休學、復課等信息不能及時共享,這也是造成學宿費少收、漏收、流失的重要原因。
3.管理過程中,公示不到位。2002年《教育收費公示制度》中明確指出,高校對進行批準的項目進行收費,要公示收費的項目、標準,并且協助學生、家長及社會的監督工作。但從實際情況看,一些學校忙于教學、科研、招生、擴建等工作,而忽視了公示工作。從而讓一些沒有收費許可、沒有物價批準的項目也堂而皇之的走進學校,從而學生對高校的收費不給予認可,甚至出現投訴、舉報等不良事件。
4.票據管理不規范。對于高校來說,票據分兩種:一種是針對學生收取學宿費而開具的行政事業單位非稅收入專用收據;另一種是本單位用來結算的行政事業單位往來收據。根據規定,這兩種票據的使用范圍有著明顯的區別,但好多高校還是混淆使用,并且在支領、使用、登記、上繳、銷毀等方面都不按規定去管理。如:收取培訓費使用往來賬票據;用往來收據代替非稅收入專用收據收取補考、報名等雜費,這樣導致收入不能及時上繳,違背了收支兩條線原則,還為小金庫的形成埋下了伏筆。有的高校甚至還使用收據代替經營收入應開據的增值稅發票,以逃避繳納稅款。
5.收繳金額有出入,存在資金隱匿現象。除民辦高校外,我國大多數高校都是事業單位,需納入國家預算管理。以遼寧省為例:省本級高校一般在每年下半年進行下一年的收支預算,根據預算管理辦法要求高校的非稅收入應全額上繳財政,在預算收入與實際收入不符的情況下,預算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減當年預算,而增加的收入則因為第二年的預算已經做完,而要納人隔年的預算收入。這樣就會導致部分高校對于超收的非稅收入不做預算調整而是直接隱匿起來作為第二年的資金使用,而不是第三年。這種行為使預算管理失去了它本來應有的意義,同時也極易出現一系列的舞弊行為。
6.執行過程不給力。收費工作大量集中在新生報到時期,再加上此時也是在校生交費的高峰期,工作量大,人員少,收費系統不穩定等問題就變得尤為突出。這就導致監督機制弱化,容易出現錯誤,而事后又缺乏稽查與核對。另外,整個收費過程缺乏完善的數據庫信息化管理,又或者在高峰期存在系統癱瘓,所以每個入校的學生從教務處錄用開始,再到新生的編號、分班,最后到財務的各種收費,都缺少清晰的、連續的運行軌跡,以上這些問題,給后期的收費跟蹤監督管理帶來了不便。
二、強化高校收費管理的建議
1.加強宣傳工作。為了正確認識高校收費,高校應加強宣傳工作,有關教育部門以及新聞媒體也要協助此項工作順利開展。其目的是讓人們知道,高等教育目的是提高全民的整體素質,促進社會精神文明的程度,政府只承擔教育成本的多數,其少數費用要由受教育者承擔。
2.加大透明度。宣傳做到位后,就應該做好公示工作,即將收費的范圍、項目、標準、依據、時間、舉報電話等詳細地公示在專門的公示網站、公示牌、公示墻上,方便學生及家長查閱,并歡迎社會各界人士監督。這種公示不是敷衍了事,而是一種信息平臺,以此增強高校與外界的溝通方式,要隨時更新內容,包括費用的收入與上繳信息,以此促進學校的和諧與社會的穩定。
3.建立規范的收費制度,加大催繳力度。首先要建立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及牽制制度,要有審核制度,還要有事后監督制度;同時要將制度落實到人頭,并且由學校主管領導親自來抓,由各個部門、學生和家長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參與監督,以此增強透明度,防御經濟犯罪,確保收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另外,財務處應該與收費處、教務處、后勤處等有關部門,定期反饋與溝通,及時地公布欠費學生的名單,并且做好定期催賬工作。對于家庭困難,資助貸款或者緩交費用的同學,要緩發畢業證以及學位證;對于惡意的拒不繳費的學生,校方要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對溝通無效的,根據有關法律規定,按照法律程序辦理。
4.加強預算管理,建立健全收費軟件。高校應加強預算管理,盡可能把預算做準、做實,減少大數額的預算調增或調減。這就要求各職能部門在預算制定過程中要積極配合財務工作,及時準確提供數據資料。另外,高校應該根據自身票款分離、一生一票、收付兩條線的特點,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銀行或網絡代收學雜費”系統軟件,并將該軟件與學校的財務系統有機整合,從而使學生在校交費信息共享。這樣的平臺方便了學生,減輕了學校財務的工作量,起到了學校與家長共同監督學生在學校生活情況。
5.規范票據管理。高校按照有關規定收取的各種學雜費要使用統一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該票據要有財務部門統一支領、管理、核算,并且按時將收入上繳國庫,實行收支兩條線。另外學校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進行票據稽查,以此體現出監督的透明性。與此同時,高校要明確非稅收人、往來資金與經營性收人的區別,堅決杜絕用行政事業單位收據替代增值稅發票,對于以此造成的偷稅漏稅行為,一經發現嚴肅處理。
結語
總之,在高校收費管理上,需要社會的監督、銀行的協作、學生與家長的配合,需要現代化信息數據庫系統加以輔助,需要有完善的監管制度加以考核,以此促進高校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靜.高校收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的探索[J].赤峰學院學報,2011(07).
[2]陳峰.李鵬.加強高校收費管理的思考與實踐[J].財經界,2012(02).
[3]肖斐.加強高校收費管理工作探索[J].現代經濟信息,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