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討論了當前時代背景下,高職公共英語課程的教育者們對公共英語教學的反思。首先分析了國內目前的現狀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困境。其次,介紹了成果導向在中國的發展現狀。另外,從理論角度指出了成果導向理論運用于公共英語教學中的可能性。最后,指出如何實現三個轉變,將成果導向理念運用于公共英語教學改革中。
關鍵詞:成果導向理念;教學改革;公共英語
引言
中國的高等教育經過了多年的改革探索,仍然還在摸索過程中,與傳統的教育理念相比,成果導向、行為導向等理論的出現無疑為中國的高等教育提供了不同的選擇道路,在這里我們不能妄下結論指明哪種教育理念才更適合中國的國情,但卻給了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多實踐的機會。
一、當前中國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困境
公共英語作為一門通識課程,在通用基礎知識課程體系中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塑造學生基本素養和基本能力能力的進程中不可忽視,但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被削減課時,不被重視,這已經成了較為普遍的現象。
1.政策導向使通識課程失去了應有的地位。宏觀上,在政策方面國家強調大語文的重要性,弱化英語作為二語習得的地位,強調功能化,強調聽說能力,弱化寫作和做題的能力。其次,作為基層教學單位的各個高校也跟風搞一刀切,直接削減課時總量,多達1/2。忽視了英語在語言和文化素養培養過程中的基礎性地位,妄圖直接越過基礎教育拔苗助長學生所謂的專業能力。
2.師資隊伍素質亟待提高。大部分教師雖然接受了各種教學改革的理論學習,但沒有去粗徹底掌握相關的教學理念,也或者對該理念還緊緊停留在淺嘗輒止的階段,未曾深入的運用于教學。另外,大部分教師沒有結合中國高職學生的特殊情況去粗取精,與時俱進。盲目的拿來主義,追求教學形式的表面化,沒有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或者說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理解只停留在了較低的層次上,沒有真正反思教學過程,特別是二語習得的學習特點,從高職生源的角度出發,從思想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因此,我們不要被眼前“熱熱鬧鬧”的教學所蒙蔽,而忽視了真正的教學的意義。
3.從生源本身來講,生源質量下降,學習興趣缺少,學習干擾增多,學生愿意投入在學習上的時間尤其是基礎課程上的時間越來越少。大部分高職生源為單考單招學生的,只有很少的生源來自統考統招。生源整體素質下降,無論是基礎知識和基本素養都有很大幅度的下降,“問題學生”越來越多。(這里的“問題學生”指的是精神上有問題或自閉癥或溝通障礙的學生)。尤其在單考單招的班級中,學生素質堪憂。另外,高職的孩子中,許多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沒有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不會學習方法,由于長期以來在學習過程中都是受到老師或者家人的消極評價,嚴重挫傷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他們很難重拾學習興趣。此外,通訊工具的普及,智能工具的使用,網絡的迅猛發展,一方面方便了教學,另一方面也對人們構成了強大的誘惑。手機上各種娛樂視頻,app軟件,圖文資料,游戲,讓孩子們在大時代背景下享受到了網絡的便捷,同時也無孔不入的干擾著正常的學習秩序。
4.從課程本身來講,課程已經被改成了“四不像”,語言課程失去了語言課的特色,過多形式化的東西使改革者們蒙蔽了雙眼,忽視了語言學習本身規律。因此,盡管中國的高職英語教師們使出全部解數,也很難看到長遠的效果。
目前面對這樣那樣的諸多問題,如何找到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打破當前的困境,英語課程的改革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二、成果導向在中國的發展情況
成果導向教育(OBE)在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是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率先由美國的Spady提出,并以驚人的速度獲得了廣泛重視和應用。經過10年左右的發展,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理論體系,至今仍被視為卓越教育的正確方向。
三、成果導向教育理論
1.什么是成果導向教育。OBE是指,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的目標是學生通過教育過程最后所取得的學習成果。OBE強調如下4個問題:
(1)我們想讓學生取得的學習成果是什么?
(2)我們為什么要讓學生取得這樣的學習成果?
(3)我們如何有效地幫助學生取得這些學習成果?
(4)我們如何知道學生已經取得了這些學習成果?
這里所說的成果是學生最終取得的學習結果,是學生通過某一階段學習后所能達到的最大能力。
它具有如下6個特點:第一,成果是學生完成所有學習過程后獲得的最終結果。第二,成果是學生內化到其心靈深處的過程。第三,成果不但包括了學生所知、所了解的內容,還包括學生的實際能力,相關價值觀或其他情感因素。第四,成果越接近“學生真實學習經驗”。第五,成果包含生活的重要內容和技能,注重實用性。第六,“最終成果”是學校根據最后取得的頂峰成果,按照反向設計原則設計課程,并分階段對階段成果進行評價。
2.成果導向的內涵。成果導向的內涵是這樣的。首先,OBE強調人人都能成功。所有學生都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功,但可以在不同的時間和采用不同的方法。其次,OBE強調個性化評定。強調每個學生個體差異,評價等級個性化,并根據教學情況不斷調整修正。此外,OBE強調精熟。教學評價應以每位學生都能精熟內容為前提,不區別學生的高低。再次,OBE強調績效責任。同時,OBE強調能力本位。教育應該提供學生適應未來生活的能力,教育目標列出學生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細化具體要求。
由此可見,OBE要求學校和教師應該先明確學習成果,配合多元彈性的個性化學習要求,讓學生通過學習過程完成自我實現的挑戰,再將成果反饋來改進原有的課程設計與課程教學。這在英語教學中是可以實現的。
3.成果導向教育的特點。成果導向教育衡量學生能做什么,而不是學生知道什么,突破傳統教育,要求學生活學活用,掌握解決開放問題的能力。endprint
OBE要求學生通過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例如開展案例研究和進行口頭報告等,來展示他們的能力。因此,OBE是將學生置于發展他們的設計能力到完成一個完整過程的環境之中。更加關注像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分析和綜合信息的能力、策劃和組織能力等高階能力。這種能力往往是以團隊的形式完成比較復雜的任務而獲取的。
應用到英語教學中,我們以前在公共英語3、4的教學過程中就是采用了成果導向的做法,學生通過一個學期學習最后需要提交一個視頻和文本成果,將本學期所有的內容融合在一起,以小組任務的形式,每個成員各司其職,根據學生的優勢和能力,同理合作完成劇本,表演出來并以視頻的形式上交,這項任務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因為學生們大都不會視頻編輯的軟件,要去自學才能使用,另外劇本要錄制出來,后期配上插入文字,并輸入電腦排版打印,這就需要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經過小組成員的團隊合作,這項成果的完成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這在過去的教學其實就是成果導向理念的運用。
4.成果導向教育的實施原則。
(1)做到清楚聚焦。課程設計與教學要清楚地聚焦在學生在完成學習過程后能達成的最終學習成果,并且學習目標要聚焦在這些學習成果上。教師必須有效的幫助學生發展知識、能力和境界,使他們能夠達成預期成果。
縱觀我們的日常教學,還不能清楚的聚焦學習過程后完成的最終學習成果,或者說我們只是部分的做到了這一點,比如在完成每單元的聽說部分時,我們明確了在經過學習后,學生需要根據所學句型編寫一個相關內容的對話,以兩人對話的形式表演出來,但對于程度較差的不能完成的學生只需要背誦范文,而對于整個學期來說,我們缺乏設計一個最終的學習成果。
(2)擴大機會。在課程設計與教學的時候,要考慮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時間和資源上確保每個學生獲得實現學習成果的機會。不應以同樣的方式在同一時間給所有學生提供相同的學習機會,而應該以更加彈性的方式來配合學生的個性化要求,讓學生有機會證明自己所學,展示學習成果。對于英語的學習來說,最終語言學習的規律,應該是先輸入后輸出,聽、讀先行,可是放眼我們的校園教學硬件設備,語音室數量少,圖書館書籍匱乏,我們何以能給學生提供更多學習的機會,讓他們離知識更近些。因此,改善硬件設施和環境是迫切需要改進的方面。
(3)提高期待:教師應該提高對學生學習的期待,制定具有挑戰性的執行標準,鼓勵學生深度學習,促進更成功的學習。重點提升執行標準,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鼓勵學生達到更好的表現,三是增設高水平課程,引導學生以更高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高職教育生源的特殊化,導致學生從小就在批評和否定的環境下長的,他們缺乏自信,厭棄學習,這種自身的否定與教師的過高期待本身就是一對矛盾的混合體,要想平衡這種矛盾,在點滴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能動性,需要老師更多的感情投入和更具體的考量。
(4)反向設計:以最終目標(最終學習成果或頂峰成果)為起點,反向進行課程設計,開展教學活動。教學的出發點不是教師想要教什么,而是要達成高峰成果需要什么。反向設計要掌握兩個原則:一是要反推學生期望達成的高峰成果,不斷增加課程難度;二是應聚焦于重要、基礎、核心和高峰的成果,排除不太必要的課程或以更重要的課程取代,才能有效協助學生成功學習。
在這個原則上,首先需要教育主體的頂端設計,統籌安排最利于培養核心能力或最終目標的課程,在各個二級學院間充分協調打破壁壘,以年級為單位,在通用平臺課程和專業課程間充分研討和協調,制定最符合需求的教學計劃,確定學習成果,然后各個課程進行設計,專業教師和通用課程教師定期溝通,同一門課程的教師需要統一備課,從授課內容到評量標準都要統一。另外,能否進階的決定權需要教務和各個學院充分溝通。
5.成果導向教育的實施要點。
在成果導向教育的實施過程中,要注意以下要點:(1)確定學習成果。(2)構建課程體系。(3)確定教學策略。 (4)自我參照評價(5)逐級達到頂峰。
四、結語
成果導向教育作為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是高職教育改革的正確方向。結合我國高等教育的現狀,基于成果導向教育改革首先要實現如下三個轉變。首先,在課程定位上,從學科導向向目標導向轉變。其次,在師生定位上,從教師中心向學生中心轉變。再次,在教學過程上,從質量監控向持續改進轉變。只有在改革過程中真正實現了這三個轉變,才能進一步深化改革,推進公共英語課程改革的真正發展和進步。
參考書目
[1]http://www.dgut.edu.cn/dgut/gjxx/201501/280e59c7924b4f1799b2c31681cbc45d.shtml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FQY201411301.htm
作者簡介:徐金誠(1978.7月-),女,漢族,北京人,講師,文學學士,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