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碩
通過六年的探索,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楓樹山大橋小學(以下簡稱“我校”)確立了“童心育人”的理念,引導教師發現并發掘自己的童心,從兒童的視角去發現,用兒童的思維去交流,以兒童的發展為追求。下面,我大寫一個“玩”字,從空間、方法、課堂、教師、價值五個維度來解讀我校努力踐行的“童心育人”。
一、營造“玩”的空間
1. 玩在生態空間
我們關注環境對“人”的教育滋養,根據教學、體育運動、生活等不同功能對校園進行分區,布局合理,整體協調。同時,根據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在各個不同的區域精心研究改造,建設蔬菜種植園、沙趣池、魚池等實踐基地,為師生營造玩的生態空間。
2. 玩在心理空間
學校關注兒童成長的心理特點,設立由兩名專職心理教師牽頭的心理工作室,心理咨詢室周一到周五中午開放。
一、三、六年級學生開設心理輔導課,排入課表。課程以活動為主,以學生的體驗為主,用學生喜愛的可接受的方式演繹出來,深得孩子們的喜歡。
一年級招生面試,采用通過一些有趣的心理游戲,讓孩子的個性傾向在一個個游戲中悄然流露;針對六年級畢業生進行“選留美好記憶,準備新的起航”的團體心理輔導。期末考試前,給學生做“科學迎考,力爭佳績”的考前心理調適。對于青春前期的孩子開展“男孩女孩”的團體心理活動課 ,針對學校交往比較困難的孩子組成沙盤游戲成長小組,每周二下午進行團體沙盤游戲,讓孩子們在活動中體驗、感受、成長。
3. 玩在云端空間
我校從2009年建校起,就采用千兆到校、百兆寬帶到終端,教室配備電子白板,實現班班通。近年來,持續發展教育信息化工作,乘著雨花區信息化建設的東風,我們實現廣播電視網、電信寬帶網、移動互聯網三進一出接入寬帶。目前,我們有24個教學班采用電子雙白板,老師在講課時兩塊板可以分別顯示不同的內容,兩板之間還可以互動,即當在一塊板上操作的時候,另一塊板上的內容會隨之而變動,實現雙向互動。
依托湖南省電教館電子雙白板實驗基地,通過校企合作,引進嘉杰公司世界大學城百個空間免費試點、陽環公司廣達網絡免費接入試點等的技術支持,我們建立教育云平臺,成為湖南省“教育信息化示范校建設項目”試點學校、教育部《新技術環境下個性化學習》課題實驗校,參與重點攻關。
二、培養“玩”的教師
給孩子構筑“玩”的心理空間,關鍵靠教師,教師有童心,就能從孩子的視角去發現美,讓孩子張揚童心。因此,學校非常重視教師的心理滋養,通過教師培訓和研究活動,引導教師發現并發掘自己的童心。
1. 玩有民主管理
在管理中,學校沿用我校提煉的走動式管理、提醒式服務、幫助式檢查,嘗試實行“大年級小學校”管理模式(讓年級組長像校長一樣管事),管理重心下移,使教師有了實時與管理者對話的管道,參與學校管理,打造一個童心無限的教師團隊,讓童心從學校內部、從教師身上“生長”起來。每周對年級組輪流進行常規視導,由各年級組長、教研組長和行政到年級組聽課、檢查作業和教案,當天給出課堂教學等級和反饋交流。
2. 玩有名師梯隊
我們將特級教師、大學教授請進校園,跟學校的老師簽合同,帶徒弟,帶名師,校內的名師再帶徒弟,形成梯隊慣性發展的趨勢。李再湘教授、劉健瓊教授、朱泌太教授走進我們的課堂與老師進行一對一的教學指導。每次放假前師傅們列出書單,推薦老師閱讀。
3. 玩有研究平臺
針對全體教師,結合本校實際制定了《楓樹山大橋小學教師案頭必備》,在通過一系列的學習和培訓后,全校老師以此為教育教學工作的指南。
心理是學校的重要特色,2016年,我們組織全校老師參加國家心理咨詢師的培訓和考試,大家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斷成長。開展《積極語言與小學生個體發展的實踐研究》市級課題,同時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教師的心理保持健康,充足教師正能量。
我校的特點是年輕教師居多,學校從青年教師切身需求出發,以青年夜校的形式組織活動,堅持遵循“一周一活動,一月一次大活動”的形式,以“學習—交流—運動—成長”為一條線的活動主題思路,開展一系列的教學經驗交流會、心理輔導活動、書法講座等。我們請有經驗的班主任李瑪娜、何爰利、陳燁等老師給俱樂部的成員“傳經送寶”,這樣的活動不僅讓我們的骨干教師在培訓中自身得到了提升和鍛煉,年輕的教師們通過培訓、經驗學習后,在班主任工作、教學工作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在教師基本功的練習和提升方面,我們請進了湖南省特級教師李再湘教授給我們進行硬筆行楷的指導培訓,老師們受益匪淺。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之余,我們利用周末休息時間選擇開展一些有利于老師們減壓與放松的活動,如書法交流園地、夜校茶話會、周末騎行賽等等,讓老師們能夠在忙碌中尋找快樂,真正體會到幸福校園,文化校園的氣氛,為教師個人成長提供更好的平臺。
三、創造“玩”的方法
地球上有數以百萬計的物種,但是只有人類才有“游戲”,其他的生物只有生存的本能。怎樣有章法地玩, 讓“小鬼”們來當家,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和實踐。
1. 玩出創意無限
“楓葉蝶”是我校的吉祥物,她是有一對楓葉翅膀、能產生蝴蝶效應的寶貝,在我們學生的心中擁有無窮的魔力。以“楓葉蝶”為使者我們設計制作了一系列“楓葉蝶”形象和產品,產生了一套尋蝶過關的玩法。
一年級“校園尋蝶”大型游戲,校園各處藏著楓葉蝶,手拿藏寶圖的孩子們結伴尋找,在有趣的活動中,慢慢熟悉環境,獲得支持,進入“小學生”角色;二年級的學生和老師玩“快樂是什么”游戲,找到相應的老師回答問題,獲得“楓葉蝶”貼紙,“快樂是張開嘴巴哈哈大笑、是別人的擁抱、是交到朋友、是媽媽生很多孩子、是吃東西”,童言稚語,笑破肚皮;還有三年級的植物篇、四年級的國際篇、五年級的職業篇、六年級的名人篇……校園內外充滿了濃濃的趣味和快樂。endprint
我們把學生運動會開成小小奧運會,來自35個班級的學生分別代表不同的國家,盛裝出席。家長代表成了國家元首,外教老師扮演聯合國秘書長,校長就是奧委會主席。運動會不僅是體育比賽,更是孩子們展示各班國際化研究成果大舞臺,引導學生尊重各國風俗,國際化的玩法讓普通的活動充滿創意。
2. 玩出生命之美
北京師范大學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我國著名的生命教育專家肖川教授為我校題詞:“童心表征著生命的純凈與圣潔,它能使我們更多地眷注生命,享受生命。生命教育要努力使師生永葆童心,讓生命煥發出光彩。”
開展生命教育大課堂,每周一個教研組為學生奉上生命教育的精神大餐。家長大講堂由來自各行各業的家長為孩子們帶來新鮮的體驗。牙醫、空中小姐、茶道高手……各行各業的家長成了學校的常客。
學校開設學生社團,每周三下午向學生開放傳統游戲、國畫、手工、英語口語、趣味實驗、小發明等特色課程,為孩子們提供了必修課程之外的豐富選擇;3是我校學生的幸運數字,學校101位教師、2位家長和1名學生組織全校1967名學生參加了70余個社團活動。每個學生張揚異秉、各美其美,極大舒展生命的可能。
3. 玩出溫情脈脈
學校應該是一個溫情脈脈的地方,而不應該是屠宰場,屠宰自信和尊嚴。為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提出紙質作業“三個不布置”,即低年級不布置、周末不布置、考前不布置。同時,要求教師每天必須布置家務作業、體育作業、閱讀作業,提倡親子作業、實踐作業。
置身我們的校園,你就會感受到快樂和活力,“疊被子比賽”學生的吶喊比雷還響;,“與校長媽媽共進午餐”孩子臉上閃動榮耀;“校長小助理”坐進了我的辦公室;“小小理財星”在跳蚤市場瘋狂砍價……這一幅幅生活畫面,構成了一個溫情脈脈的家園。還有,體檢時被哥哥姐姐牽著的小家伙和時不時被孩子們熊抱的校長媽媽。
每個孩子都是我們的寶貝,我們不愿落下任何一個。可是,面對一個班50多個孩子,一個學校1900多個孩子,教育的針對性、個性化難以保證,總有一些孩子需要我們特別的愛,他們有的家庭困難、有的智力發展較緩、有的身體殘缺、有的思想叛逆,等等。于是,我們就給這些特別的孩子建立特別的檔案,開展“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活動,每位教師聯系一個學生,默默的關心他。
三(1)班的彭XX同學兩歲時就高位截肢,沒有雙腿,可他在我們學校卻是個陽光快樂的男孩,有很多朋友,學校廣播操比賽時他是班級的領操員。2016年,當他媽媽生下小妹妹時,他的情緒波動很大,班主任李老師積極介入,耐心疏導,贏得了他和家人的信賴和感激。張老師用心理療法與一個怕狼自閉癥孩子進行了一學期的溝通,化解了孩子內心的恐懼。
五(2)班的張XX是個體重160斤的小胖墩。周愛榮老師秘密地把這個孩子定為了自己的朋友,每天早晨6:30就到校帶領他跳繩,下午再進行1個小時的柔道訓練。可超強的運動量更加強了他的食欲,周老師又給他定了每天的食譜。既營養,又不增加體重。減肥最重要的是堅持,毅力的訓練對于一個小孩更為困難。周老師陪同他經過了興奮期、逆反期、堅持期,如今他的體重只有120斤了。
還有和孩子互相監督改掉壞習慣的吳海波老師,引導留守兒童樂觀自信的賀未料老師,用粉筆字練習打開學生心靈的肖穎老師,給身體素質差的秘密朋友進行體能訓練的曠美老師,每天和寡言少語的秘密朋友玩游戲的杜玲玲老師,心疼先天性癲癇病被父親拋棄的孩子,把她當自己的女兒的劉美辰老師,被曾離家出走的孩子需要著的喻浩浩老師,等等。
四、探索“玩”的課堂
課堂是滋養幸福和成就感的地方,學校嘗試構建“童心課堂”。
1. 玩的主體突出
我們思考的基點是把學生放在教育的首位。更加注重為兒童課堂生活、學習活動服務,提出教學觀念要尊重兒童,教學行為要關照兒童,教學方式要激發兒童,從關注兒童的智慧生長出發。我們通過在課堂教學中找問題,認為課堂教學有待改進的問題很多,什么都改又是不現實的,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用標準的形式詳細規范課堂教學動作(取出童心課堂標準),通過標準保護兒童、發展兒童,通過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把學生教聰明。
2. 玩的要素確定
提出課堂重點干預的三個要素,即:預、玩、展。
“預”的環節立足學生憑借自己能力去學習和獲取知識,獲得個人成就感。大家可能看到,這次呈現的數學課堂上“預”的環節中側重于“我的發現”——強調的是學生的實踐和探索;語文課堂的“預”的環節側重于“我的朗讀”——強調的是低年級讀詞句,中年級讀段落,高年級讀篇章的能力。我們認為任何學生、學習任何知識之前,頭腦里不是“空”的,都有他原有的知識經歷,教學內容中總有一部分是學生自己能學會的,自主學習是有可能的。
“玩”的環節可以是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多種形式。“玩”字的含義更多的是玩味、探尋,我們反對獨白式的教學,教學中老師總在講自認為很重要的重點難點,但是講了并不代表學生掌握,一種知識、技能的形成必須經由實踐,“玩”的環節讓老師從學生的問題出發,帶問題去探尋。“玩”,少去很多框架,但更要有明確的目標,重在老師活用教材提高學生能力,這個環節更強調生成,也是需要我們不斷沉淀,更多思考的地方!
“展”的環節以“好玩的作業”為突破口,作業超市的分層可選,加上作業接地氣的設計具有趣味性,給孩子輕度的挑戰感,有收獲感,讓學生快樂學習不再是個夢想……
3. 玩的模式不定
關于“童心課堂”,有“確定”,也有“不確定”。我們并沒有拿出確定的模式來教學,總感覺一種方式、方法、手段不能適合所有的課堂教學,只有恰當的方式、方法、手段才能提高教學效能。因此,我們在確定了“童心課堂”三要素及教師基本的課堂標準之后,便不確定三要素的教學用時,不確定三要素的應用完整,不確定三要素的教學順序,其實,這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以學定教,重在設計。endprint
怎樣的課才算好?我們難以定論,但是我想,有一個“標準”是鐵定的,那就是“好玩”。兒童的天性是“玩”,對于小學課堂來說,好玩才是硬道理。玩的左邊是“玉”,右邊是“元”。玉與元,分別有“寶貴”與“第一”的意思。由此可見,玩是最可貴的,最重要的。
五、追尋“玩”的價值
用一種順應孩子成長規律的方法,培養孩子,我們逐步觸碰到玩的價值。
1. 玩轉快樂童年
校園電視臺開展《老師您好》《做客大家》等節目得到全校學生的熱烈響應;語文組的書法比賽、經典誦讀比賽和作家進校園、班級書架子讓我們的校園充滿書香氣息;數學組的速算比賽、講題比賽中涌現出一大批熱愛數學,肯動腦筋的數學學習積極分子;管樂隊在長沙市中小學生校園文化藝術節中榮獲一等獎;話劇《白雪公主》在雨花區首屆話劇展演中獲得最佳劇目獎,學校話劇社被評為優秀話劇社;作為長沙市柔道后備人才基地,體育組在陽光運動中發現苗子,訓練學生參加長沙市第八屆運動會柔道比賽獲得一金一銀;美術組的“游墨堂”國畫、童畫工作室活動;科學組通過科技創新、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孩子們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學校成為省科技創新教育基地,這些豐富的活動就如同一條美麗的珠鏈,串起學生的快樂童年。
2. 玩轉家長童心
每周五,輪流邀請6名家長到學校來體驗學生餐,與校長、老師暢談教育話題,家校達到很好的溝通和理解。本學期開展的“爸爸籃球賽”掀起爸爸們參與學校活動的熱潮,也讓爸爸們成為孩子崇拜的焦點,促進了家長之間的交流。“跟未來見面”是我們將家長培訓拓展到入學之前的實驗,以此改善幼小銜接,讓家長在孩子還沒有入學之前就了解學校的辦學主張,達成更好的合作。學校各類活動都加設家長或親子專場,請家長一起“玩”。我們不僅讓家長和孩子玩,還想辦法讓家長和老師玩。評選“家長心中最美教師”,當老師的付出得到家長和學生的肯定,老師也倍覺欣慰,進一步提升了職業幸福指數。
家長逐漸認可我們的童心理念,對學校工作形成主動協助、主動策劃、甚至主動幫助的習慣,調動自身社會資源,為改善學校周邊環境進行呼吁。上學放學時段,家長義工輪流在校門口幫忙疏導交通,牽學生過馬路。下學校不再是教育的孤島,家長們急學校之所急,想學校之所想,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從配角變為主角,從外行變為內行,形成教育合力。
3. 玩轉社會溫情
依托鄉村少年宮,向周邊開放場地設施,努力以自身的活動去影響社區環境,從而使社區環境有利于學校的教學活動,形成協調內外共同改善的良性生態育人環境,從自然善好之本走向社會善好之質。鄉村少年宮平時面向所有在校學生,周末和節假日向社會開放,向社區居民開設暑假廣場舞、瑜伽、太極、美容、健身等項目,成為了居民周末活動的最佳選擇。嘗試“爸爸籃球隊”,引發健身、交流熱潮。經過多年的努力,我校正處于一種良性合力環境下高位快速的發展,這得益于社會、上級、家庭的支持,也印證了我們的理念和初衷。
我校走到今天,已經5歲了。從最初的調整適應、溫暖起步,到抓住機遇、彎道超車,到重心放低、穩中求進,積蓄了學校發展的長足后勁。2013年開始,我們已經到了用文化影響學校和管理學校的新時期,開始培植學校文化。
(作者單位: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楓樹山大橋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