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
摘 要:本文著重分析了初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相關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對策
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以學校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為主要依據,結合學校日常教育、教學工作,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心理素質,開發學生心理潛能,進而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
二、當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形式化傾向嚴重
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在健全的組織機構和制度下規范進行。然而部分學校管理者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甚至缺乏正確的認識,視其為可有可無的事情,導致一些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出現一種“說起來重要,忙起來次要,做起來不要”的局面,其重要性僅僅體現在喊口號和應付上級檢查上,存在一定的形式化傾向。
2.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專業化水準有待提高
由于目前教育體制強調應試教育,而作為非應試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受到學校領導、家長以及學生的忽視。部分學校領導認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由班主任或政治老師兼職即可;有的學校盡管招聘了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的老師,但其專業素質不高,加之學校經常安排其他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無關的任務,削弱了心理健康教師的地位,致使心理健康教師難以發揮其作用;此外,學校很少提供心理健康教師的培訓和進修活動,此舉不利于心理健康教師專業水準的提高。
3.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的整合度不高,尚未形成合力
學校領導和教師“全員參與”“全面滲透”的意識不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往往成了少數專兼職心理教師的專項工作,只歸心理咨詢室負責,常常得不到其他教師的支持與配合。然而單憑少數的心理健康教師負責整個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甚微。另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家庭教育、社區的整合度也不高。家庭以及社區是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助手段,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個進程中,都需要借助家庭以及社區的力量。
4.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驗收、評估機制以及獎勵機制
近年來,雖然有部分地區、部分學校進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評估驗收報告,然而另外一大部分情況卻是無檢查、無驗收、無評比狀態,更談不上獎勵機制了。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就不像其他學科一樣,有考試制度,更不會納入中高考,因而學校對其重視程度已大打折扣,更糟的是,很多學校連基本的檢查和評估工作都沒有,這不利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穩步、有效開展。
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對策
1. 健全機構,完善制度,在規范管理中力求實效
(1)認真落實國家政策。學校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和有關法律法規,認真落實《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積極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全面納入學校規劃。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五年發展規劃,專門制定心理健康教育三年發展規劃,并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為每年年度工作計劃和總結的重點。
(3)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學校成立心理教育工作組,負責組織全校的心理教育實施與業務指導。定期召開工作會議,研究、討論并部署相關工作。學校教學管理部承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職能,安排專人負責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組織與實施,整理匯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檔案;組建心理教育專家團隊。
(4)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完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組織實施、檢查督導、評估反饋等規章制度,完善心理輔導倫理規范、檔案管理、值班執勤、學生轉介、危機干預等工作制度。
2. 創建平臺,營造氛圍,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熏陶
(1)配齊完善師資力量。擴充教師隊伍,配齊專職教師。在學校中增設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崗位,并納入學校人事編制中。建議教育主管部門制定優惠政策,鼓勵高校心理學畢業生到農村學校、小學擔任心理健康教育專教師。
(2)重視教師素質培訓。學校要重視對教師心育能力的培養,通過“送出去”,“請進來”等多途徑組織教師參與各級各類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和比賽;與其他高等院校合作,邀請心理教育專家來學校進行指導課題研究、開展指導性講座、與教師訪談等多形式的現場培訓。
(3)提高教師待遇保障。學校要出臺系列待遇保障措施,將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和心理輔導計入工作量,保證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評優評比、工資待遇、職務評聘等方面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
(4)營造溫馨施教環境。學校需單獨建立團體輔導室、音樂放松室、沙盤游戲室、宣泄室和心理咨詢室,由心理老師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教育活動及個體心理輔導,以此提高心理輔導工作的時效性。
(5)確保經費投入到位。學校要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經費納入到學校年度財政預算,以此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正常開展。
3. 彰顯主題,拓寬渠道,在強化引導中凝聚合力
(1)課堂教學。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列入課程表,需要有相應的教學計劃、教案與課件。學校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調研活動,每學期安排1-2次年級或校級公開課或觀摩課。
(2)學科滲透。學科滲透可以一方面促使更多的教師學習心理學理論,運用心理學理論提高其理論素養和教學能力;另一方面會讓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學生能力、情感、性格等心理素質的培養。
(3)寓于活動。這里所說的活動主要指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擴大和延伸的課外活動,其主要形式有:①教育性活動;②知識性活動;③科技性活動;④文藝性活動;⑤勞動以及常規教育活動。所謂“寓于活動”,即指通過上述活動的開展來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此來培養和發揮個體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在活動中發揮個體的潛能;在活動中進行自我教育,去觀察他人,反觀自己,發現優缺點,從而改善個人氣質。
(4)團體輔導。其一,針對有共同心理困惑的孩子開展解疑性團體輔導活動,使學生正視心理困惑,主動發現問題并在老師的引領下主動解決問題,提高自身心理調控能力;其二,對學生進行預防性團體輔導活動,針對不同的年級,找出學生的主要問題,并有針對性的開展活動,減少學生的心理困擾;其三,針對學生開展發展性團體輔導活動、在活動中發現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挖掘學生的潛能,在活動中成長、進步。
(5)合力育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僅僅依靠學校單方面的力量是不夠的,學校還要與家庭、社區密切聯系,努力打造“校-家-社”一體化的教育網絡,協同三方共同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 強化專業,健全評測,在輻射影響中不斷深化
(1)教研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科學化、規范化的工作,有較高的專業要求,需要有科學和專業的支持與引領。教研和科研對于心理健康教師來說是非常必要的。學校應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小組,定期請專家來校進行課題指導工作,通過課題研究工作來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促進心理健康教育更高層次的發展。
(2)教學成果。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優化教師教育心理和教育行為,促進學科教學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爭取開展跨學科的課題研究,做到真正的學科相融。
(3)評價工作。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評價是提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質量和推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改革的指引力量;是關系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否順利開展和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能否得到保證的重要因素。其評價的內容也應該是具體的、可測的、可觀察的。應包括五個部分:①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評價;②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場地及設施評價;③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檔案材料評價;④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評價;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管理評價。
(4)反饋示范。評估工作結束后,應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情況進行匯總并向相關教育部門匯報,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好的學校進行表揚,并將其作為示范學校,組織其他學校進行參觀和學習,帶動其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優質發展。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復雜而艱巨的任務, 并非一朝一夕的工作。這就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堅持用科學方法和專業的知識去提高和促進,用愛心和耐心持之以恒地去探索,為素質教育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