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許燕
杜威曾說:要想改變一個人,必須改變其環境,環境改變了,人也就改變了。班級環境是一種潤物無聲的教育力量。當了19年的班主任,我知道,叫學生不隨地丟垃圾,這是一種教育,但是我們還應該創造一種環境和氣氛,使學生不好意思亂丟垃圾;我們叫學生勤奮學習,這是一種教育,但我們還應創造一種氛圍,使學生置身其間,不學,覺得愧對老師,愧對學業;用環境去教育感化學生,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教育。良好的班級環境對學生來講,是一種無聲的教育力量。
處處物語皆心語,教室內的環境布置,是班級文化的基礎及其特色的外在表現,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隱形教育功能和教育效果。學生的思想引領、人格塑造,是一個漫長漸進的過程,它同樣需要像載歌載舞的水一般靈動、詩意、執著。教室環境布置,在無聲地營造著育人的氛圍,是班主任值得關注和雕琢的一個陣地。
每個學期,我班的教室布置都會舊貌換新顏。五年級時,我召集班干部一同商議如何布置新學期的教室,班長提議說,班上的男生自律性較差,缺乏班級集體意識,不如在這個方面做做文章。我也深有同感,于是,大家一起策劃,確定教室布置以“共同的心愿 共同的家園”為主題,我們用硬卡紙剪出三顆大大的紅“心”,讓所有的學生及任課老師在上面親筆簽名,寄寓全班學生和老師精誠團結,共同努力經營好我們的班集體。當時,看到每位學生鄭重地寫下自己的名字,心心相連,莫名就生出許多的感動,我相信,這種感動不僅僅只有我。又有同學靈巧地剪出了房子、大樹、白云、草地,拼成一個完整的家園,上書:“1105班,我們共同的家園?!笨吹綄W生們眼睛發亮,滿臉的驚喜,我知道,教室的布置引起了他們心靈的震撼。是啊,班級就是學生的另一個家園,教室則是學生心靈的棲息地,一個班集體,團結如一家人,像愛護家庭一樣愛護自己的班級,這樣的班級,還愁沒有凝聚力嗎?
我也曾到一所學校觀摩,那所學校的教室布置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走進六年級某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墻壁上的“質疑臺”和“回音壁”,學生們自問自答,覺得有疑惑的問題,貼在“質疑臺”上,誰要回答,答案貼在“回音壁”上,如此別具匠心的布置,極大地滿足了學生們求知與好問的天性。在“讀書角”里,擺滿了中外名著,孩子們在認真地閱讀,班級充滿了濃濃的學習氣氛?!吧锝恰崩?,有學生從家里搬來的花花草草,玻璃缸里還有小金魚和小蝌蚪,學生們對生命的珍愛從這里開始。此外,教室還有“攀登架”“小荷初露”等欄目,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個性和才能。而走到二年級教室呢,則是另外一番景象:墻報上打開了一扇“知識窗”,內有猜謎語、名人名言、智力挑戰、腦筋急轉彎等兒童喜愛的內容。墻壁上的“爭星表”,可以激發低學年兒童的上進心和競爭意識,講臺邊設置了一個“聚寶盒”,學生拾到錢又找不到失主,自己節省下來的零花錢,賣廢品的收入等都存入“聚寶盒”,用于添置班級活動用品、獻愛心捐款,學生拾金不昧、勤儉樸素的品質從這兒起步。
教室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場所,是教師向學生傳道、授業的重要陣地,是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品德培養的重要舞臺。教室環境,不僅能影響一個學生的學習、生活的心情,更會對學生品德的培養、習慣的形成產生深遠的影響。布置好教室,美化育人環境,應成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內容,一個智慧的班主任,往往會獨具匠心,結合班級的實際或要求達到的愿景相應的進行教室布置。教室布置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教育性。教室布置應充分考慮教室環境對學生的教育作用,讓教室布置的內容對學生起到春風化雨、潛移默化的陶冶功效。因此在教室布置時,宜選擇那些催人奮進、發人深省,富有號召力、激勵性的內容,避免傳統性的口號和教條性的標語。
(2)教師為主導。教室布置要真正達到美化環境、熏陶學生,班主任必須在教室布置中發揮主導作用,不能全盤交給學生,聽之任之。班主任應根據班級特點、學生特點、想達到的目的等,做好整體規劃,在主題的確定、內容的選擇上,班主任應把好關。
(3)學生為主體。教室布置工作,最好師生共同完成,但為了培養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我們提倡學生應成為教室布置的主角。如采用什么樣的班訓,可以在全班進行征集,讓每個孩子都參與搜集、思考;墻報、黑板報,可以挑選有書法和繪畫才能的學生,讓他們具體實施,教室布置的每個專欄,都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共同獻計獻策。
(4)考慮階段性。教室布置內容形式要適合學生年齡階段的特點和知識層次。低年級的學生,形式上要活潑一些,色彩可以鮮艷一些,格調應充滿童趣,文字要淺顯易懂,主題上宜勤奮學習,以規范行為為主。高年級的學生,教室布置宜莊重一些,色彩上素雅一些,文字內容可以富含哲理、寓意深刻,主題上宜培養品格、陶冶性情、提高修養為主。
(5)講究美觀。教室布置要突出一個“美”字,標語要醒目,圖畫要精美,裝飾要得體,前后左右對稱,欄目大小要適宜。
教室,是孩子們生命活動的主要場所,是童真和青春的家園,營造一個和諧、自由、靈動的氛圍,是教室布置應有的價值追求,愿每位班主任匠心獨運,讓教室環境成為潺潺流淌的小溪,不斷帶給學生們新的營養、新的風景。
(作者單位:湖南省懷化市紅星路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