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風娟
摘要: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實現自我管理的前提與基礎”。《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導學案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以引導學生自學為主,強調教與學的溝通)正響應了課程標準對語文學科的教學需求。因此,為了提高課堂的授課效率,指導學生更有效學習,本文從導學案教學出發,從導學案的使用和編寫、問題的設計等方面進行闡述,目的是幫助學生明確預習目標,利于學生識詞認字、劃線批注,對課文作深入閱讀與思考,從而為有效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初中語文;導學案;教學;自學
引言
“導學案”是當下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的熱點,也是教學模式研究的主要方向。導學案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強化了以“生為主體,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突出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有利于教學相長目標的實現。因此,語文教師在設計導學案、利用導學案導學時要體現出學科的特殊性:人文性,設計時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和策略。本文以導學案為例,淺析幾點自己的一些見解。
一、導學案的使用
導學案的使用是建立高效課堂的關鍵。探討新課前,語文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學習。先讓學生預習,遇到難點或疑惑之處,要將其重點標注出來,然后再進行小組討論,再以文字的形式將討論的結果呈現給教師。教師也要及時對各個小組的表現進行評價,盡量多使用一些正面語言去鼓勵他們,同時,邀請優秀小組代表上臺進行闡述。展示的過程中全體學生都要參與,避免一些基礎較差或者性格內向的學生落下。使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使學生初步掌握學習方法、建立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比如,每人讀一句詩,或者每人賞析一句詩等。任務有難易之分,小組領導者一定要科學分配任務,使小組成員都有機會展示自己,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提升學生的成就感。教師要盡量多運用正面語言去評價學生,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從而保證了課堂的教學有效性。
二、問題的設計要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以生為本,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能在合作探究中提升能力與素養。這一教育理念正突出了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因此,導學案的設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不同學生具有一定的差異性。盡管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可能針對每一個學生設計不同的問題,但是,可以結合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將學生分類別、分層次,然后再設計出符合各個層次學生能力范圍的問題,這樣可以做到全班學生共同發展,避免“好學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現象的出現。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問題,也正好遵循了素質教育倡導的因材施教的教學觀點。結合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設問題還提現出另一層含義:即對學生而言是感興趣的,因此他們也會更加積極主動。例如,在設計課文《范進中舉》導學案時,由于學生較為關心文章中范進的人生命運,于是,我就提出“范進中舉后是如何表現的,最后的命運又是怎樣的呢?”讓學生就此問題展開探討,一下子激活了課堂的氣氛,大家紛紛從文章中查找線索,發表見解。這節課的教學任務也在大家的踴躍參與,積極發言中不知不覺中迎刃而解。
三、導學案的編寫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導學案”是打造高效課堂的有效載體,適用于指導學生自學,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的方案,可以說是學生學習知識的路線圖。因此,在導學案編寫中一定要遵循科學規律。首先,要遵循主體性的原則。在編寫導學案時,教師要主動變革傳統的教學思想,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注重培養和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體現主體性,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例如,在設計《春》一課的導學案時,先讓學生主動讀,再寫出讀后感受,為深入理解課文做準備,這比單純由教師講解效果要好的多。其次,要遵循啟發性的原則。導學案問題的設計要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對一些較難的問題可加入一些提示,一步步引導學生,使他們更好地理解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把握文章的深層主旨,提高自學能力。再者,要遵循靈活性的原則。導學案的設計要體現學科的不同性,編寫的時候也要考慮到學生學情的差異,使導學案形式上更加豐富多彩、靈活多樣。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更有針對性的編寫,想學生之所想。這樣能減輕學生的負擔,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還能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的研究興趣。
四、導學案的問題設計要有探究價值
著名教育家契訶夫曾說過:“教育學生一旦觸及他們的情緒與意志領域,觸及其精神需要,這種教育法便能發揮高效作用。”問題的探究性高更有助于訓練學生的思維,啟發學生的心智。因此,導學案在設計問題時要使其變得有探究價值。設置懸念,直題曲問,能增加問題的思維容量,能激活學生的探究欲。例如,在設計《貓》一課的導學案時,可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假如養第二只小黃貓時,家中也養了一對黃色的芙蓉鳥,但是,鳥又被吃了,“我”又會怎么想、怎么做呢?問題一提出,引起了大家的廣泛討論,此刻學生也能理解到除了作者的妄斷,作為當事者的“小貓”也要會完善自我,不能等著別人來憐憫自己。在授課的過程中,一定要設置一定價值高的問題,這樣能使學生沉浸在思考中,點燃思維的火花,激發探究熱情。學生也能通過探究和思開發智力,收獲知識。因此,使用導學案教學一定能讓學生輕松愉悅且有效地學好語文。
可以說,導學案的運用是新形勢下語文教學手段革新的具體體現,導學案教學模式集中體現了以生為主導的教學思維,很好地權衡了教與學的關系,使課堂內容更有趣,語文課程教學進度更加有層次。作為語文教師,找到導學案運用的最佳方案,不斷實現導學案的價值,實現教學方式的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生在教師的領導下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在使用導學案教學時,語文教師一定要遵循教學的規律性,積極探索,相信我們用辛勤汗水澆灌的“導學案”一定能夠開出燦爛的花朵來!
參考文獻:
[1]沈上燕.初中語文導學案運用的有效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3(26).
[2]金威.淺談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J].生物技術世界,2016,02:270.s
[3]王穎喆.導學案:基于初中語文教學實踐的評價與反思[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