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帥
摘 要: 高職教育的特殊性、招生規模擴大、生源構成的復雜多樣性等特點,對本專業班級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戰。結合這些特殊現象,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需探索更加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班級管理方法,如注重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充分利用“互聯網+”思維,探究運用“導師+助理制”等。本文主要就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發展面臨的問題進行可行性解決方案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學前教育專業 班級管理
一、職學前教育專業班級管理工作的特殊性
我國高等教育正經歷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歷史性轉變,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正保持著院校規模擴大、招生人數激增的良好勢頭,與此伴隨的是高職院校班級人數增多、班級規模不斷擴大。高職院校生源構成變得復雜多樣,既包括對口專業中職生,又包括普通高中考生,還有部分單招學生,學生來源差異較大,學習習慣、知識經驗、能力水平等參差不齊,對班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
高職教育按照職業與崗位需求安排教育教學活動,注重實踐性、操作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與企業、社會接觸較為頻繁,學生的人際關系、社會參與度、價值觀念受到復雜的社會環境的影響,錯誤價值觀念的糾正成為班級管理過程中的重要一環。
學前教育專業作為目前各高職院校的熱門專業,因就業人員需求量大及就業崗位的特殊性,招生規模上存在人數激增、男女比例嚴重失衡的現象。加之,上面提到的生源構成的復雜性使得各類學生在學習水平和能力上存在巨大差異,一些學生存在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學習動力、自我認識模糊等問題。面對這些挑戰,唯有結合工作實際,大膽探索創新,才會抓住機遇、找到出路。在全面了解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管理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探索更加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新型管理模是迫切的,也是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取得長遠發展的需要。
二、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班級管理的方法
(一)加強班干部隊伍建設,提高班級管理效率。
班干部是學生工作中的中流砥柱,起著將學生思想動態及問題上報輔導員、把輔導員的工作思想及任務傳達給學生的重要作用,是連接學生和老師的橋梁和紐帶,因此班干部隊伍建設是學生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提高班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關鍵所在。要建立高效的班干部隊伍,可以從班干部的“選”“用”兩個方面入手。
首先是班干部的選擇。班干部是從學生中選取,協助輔導員做好學生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班干部具有雙重身份,是學生管理的參與者,也是被管理者。只有做好班干部的選擇,才能使其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充分發揮作用。首先,要通過公開的民主選舉從班級幾十個學生中選取認可度較高的,并且有思想有能力的學生作為考察者。其次,通過多種渠道的溝通談心及調研等,對考察者深入了解,并敏銳地發現他們的優點和特點。在充分考慮學生本人意愿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能力和喜好安排其到對應的班干部崗位,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充分發揮班干部的最大能量。
其次是班干部的活用。在信任、鍛煉班干部的基礎上,巧用、活用班干部,使其為班級管理工作服務。班干部是從學生中擇優任命的,比較其他學生可能更有能力也更有想法,他們想通過學生管理工作鍛煉提高自己,更希望干出成績,獲得老師和同學們的肯定。因此,老師和學校要注重結合他們的特點對他們進行培養和指導,在日常管理中要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讓他們得到鍛煉和提升。學生管理方面,高職院校現已基本向普通高等教育學校看齊,多采用素質教育,提倡開放式、自由式管理模式,大力支持第二課活動,這些活動為班干部搭建了提高個人能力的平臺。輔導員在把好關的同時,給予班干部們足夠的信任和全力,利用空余時間組織策劃一些班級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增進同學間的感情,使學生的課余生活更加豐富。例如,可組織學生參加敬老院獻愛心活動、戶外義工活動、中秋節或國慶節班級晚會及邀請優秀往屆畢業生舉辦交流座談會等。組織活動過程中老師提供相應的指導,讓班干部快速成長,為班級的管理獻力獻策,提升整個班級的凝聚力,切實提高班級管理效率。
(二)導師加助理模式,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現有高職院校多采用輔導員加班委管理模式,此模式無法有效解決學生越來越多、學生管理遇到的問題越來越復雜的現狀。導師加助理模式是指在原有輔導員模式下每班或每兩個班配備一名導師和一名導師助理,形成輔導員—導師—導師助理三級垂直管理體系,每一級職責不同,負責的事項和重點不同,能有效管理龐大的學生群體。
輔導員統籌管理一個年級重點事務,其職責主要是“針對年級管理做針對性、預防性教育工作;協調任課老師與班級間問題;處理導師及助理無法解決的其他問題”。具體職責可參考《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班級導師從優秀的授課教師中選取,具體負責班級內大小事務。主要職責是:帶領導師助理及班委開展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指導學生開展各類專業活動,對學習方法及思想等問題進行專業指導;及時處理學生學習、生活中各類問題,并將重點問題上報輔導員處理。助理從高一屆學生中擇優選取(一般要有班委或學生會工作經驗),具體開展班級管理工作。主要職責是:利用原有班級管理或者學生會工作經驗,通過言傳身教引導班委提升管理水平,協助導師做好班級管理工作;通過積極深入宿舍或召開班級座談會等活動,高效、準確、全面地收集學生問題,并針對具體問題開展談心活動,及時為學生排憂解難;起好學生及導師間的紐帶作用,及時反饋學生問題、傳達導師要求,形成高效班級管理模式。此三級垂直管理模式可根據學校具體問題自由發揮,處理起學生問題來準確、高效,達到一針見血、舉一反三的目的,進一步提升學生和班級的自我管理水平。
(三)充分利用“互聯網+”,服務好班級管理。
近些年來,隨著智能手機的興起與普及,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QQ、微信等新媒體已經成為大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已經影響并改變他們的行為方式和思維習慣。新形勢下,高效管理面臨著一些新問題,這些新問題往往用老辦法不管用,我們要學著用新辦法解決新問題。現在“互聯網+”思維已經深入各行各業,高校班級管理不妨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形成“互聯網+班級管理”模式,用互聯網思維解決新問題。
可以充分利用QQ、微信的優勢,以班級為單位建立交流群,在此基礎上進行班級管理。一是高效性。消息可快速、準確地向學生傳遞,減少信息傳播的中間環節,避免層層傳遞效率低下的問題,并提高傳遞準確度。二是及時性。現在的學生群體“低頭一族”尤為普遍,更希望通過手機、通過互聯網表達自己的狀態和與別人交流,因此可以通過交流群及時了解班級動態,通過朋友圈及時掌握學生狀態及問題,避免班級管理中信息傳遞滯后的問題。三是交互性。可引導學生通過交流群就共同關心的話題展開討論,用學生習慣的方式來交流,可以讓學生參與進來并暢所欲言,這種交互性大大提高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加深了學生間的溝通和了解。此外,還可充分利用群匿名投票功能進行民主選舉、投票、表決等,在保證隱私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四是共享性。可利用群共享功能實現學習資料等的共享,該方式摒棄了傳統資料傳遞方式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大大提高了資料傳遞效率,提升了共享性實用性。與此同時,可利用位置共享等功能,實現實時查崗,避免出現造假問題。
隨著國家政策變動,學前教育專業獲得了幾年的高速發展。當然發展的機遇中存在一些問題,我們應該抓住機遇,深入探索和實踐,具體問題具體對待,運行新思維、新模式、新工具解決學前教育班級管理中遇到的新問題,相信一定會取得可喜的成績。
參考文獻:
[1]韓戰強,馬慧萍.高職院校班級管理新模式初探[J].素質教育,2012(04):46-47.
[2]王永波,王治雄,劉勇.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初探[J].民營科技,2010(10):241-242.
[3]夏學文.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新模式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07(05):55-56.
[4]馬克.淺談如何做好高職院校大學生的管理工作[J].大學教育,2015(11):80-81.
[5]楊志亮.淺析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和班級管理[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1(07):300.
[6]王威,李曉鳳.新媒體技術在高職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企業導報,2014(04):139-1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