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要:多媒體的特點是圖文聲并茂,能把學生帶進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從而為課堂教學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可使課文的語言材料變成的聲音,讓課文中的語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滲透到學生心里去,從而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把課堂時空還給學生,給學生提供創新思維的感性材料和空間,喚起學生的興趣,萌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語文;學習氣氛;學生情感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養成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睉枚嗝襟w輔助語文教學是一種高效率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它通過設計課件,達到聲光同步,視聽結合的效果,使學生耳目一新,讓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它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有著事半功倍之效,已成為當今學校教學中一種重要的學習策略。
一、圖文聲并茂,營造學習氣氛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兒童一般是依靠形體、色彩、聲音和觸覺來思考?!边@就決定了他們必然對直觀形象、色彩鮮明的事物感興趣。多媒體的特點是圖文聲并茂,能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動的動感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背景,能把學生帶進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從而為課堂教學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以此撥動學生的心弦,蕩起思維的火花,使學生以最佳狀態投入學習。例如,教學《鳥的天堂》一課,引入課文時,可利用多媒體再現課文的情境:那茂盛的大榕樹綠得發亮、綠得可愛,那眾鳥紛飛、百鳥爭鳴的生動場景,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學生眼前,使學生進入一個有聲有色的動感畫面,仿佛置身于“鳥的天堂”。這樣,多媒體把無聲的教材內容變得有聲有色,化靜為動,帶著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學生的大腦皮層始終處于最積極最興奮的狀態,對課文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很自然地步入積極思維的狀態之中。
二、可感語言形象,激發學生情感
朗讀是書面語言的有聲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鳴的作用。運用傳統的教學手段指導朗讀,在情感的調動、情境的營造、意境的復現都難以調動學生入情入境。多媒體可使課文的語言材料變成的聲音,讓課文中的語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滲透到學生心里去,從而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例如,教學《五彩池》一課,伴隨著優美的旋律,娓娓動聽的誦讀,屏幕上的五彩池千姿百態、形狀各異,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耀著各色光芒,真是神奇瑰麗、奇妙無窮。它以獨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揮之不去。學生余興未盡,情緒達到了最佳狀態,一種愉悅明快的情感在心底油然而生。此時,就因勢利導,以境引情,引導學生帶著五彩池的贊美之情朗讀課文。由于學生進入了課文描述的情境,被五彩池的神奇和美麗所感染,朗讀興趣隨之而生。此外,教師指導朗讀時,還可利用多媒體的動畫功能,對一些關鍵詞語、優美段落進行閃爍、變色,放大等技巧處理,讓學生反復品讀,深入揣摩,從而提高朗讀能力。
三、感性材料和空間,萌發創新意識
多媒體進入課堂,使教學環境煥然一新。教學中,可以把課堂時空還給學生,給學生提供創新思維的感性材料和空間,喚起學生的興趣,萌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以促進學生的思維積極地開展,產生創新的火花。古詩的語言非常精煉概括,具有跳躍性,給人留有一個馳騁想象的廣闊空間。教師可抓住契機,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的內容,充分領會詩的美感,并盡情發揮其想象力和創造力。例如,《小兒垂釣》第一、二句詩“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時,我利用多媒體出示畫面,并配上一段曲調明朗、節奏輕快的音樂,讓學生聆聽老師誦讀,并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然后讓學生進行口頭描述,學生的創造性充分地顯示出來,有的學生這樣描繪的:一陣風吹來,嫩綠的柳枝舞動著細細的腰枝;清清的湖面泛起了魚鱗似的波紋。瞧,小男孩的頭發被風吹亂了,短褂也被風吹開了,露出了可愛的紅肚兜呢!……教學第三四句詩“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睍r,我再次引導學生觀察屏幕上的畫面,理解詩句的意思,然后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小男孩會怎么說?怎么做?學生有的說:小男孩不住地擺著小手,似乎在說:“呀,小聲點,別過來!別嚇跑了我們的魚兒!”這樣通過想象,詩情畫意了然于胸??梢?,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關鍵看教師善不善于利用有利因素來激發學生思維,訓練思維的創造性,以達到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不是一個封閉的學科系統,開放性是保證它充滿活力的源泉,而多媒體教學為語文教育的開放性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語文課堂上靈活有效的運用多媒體,把枯燥變為興趣,把抽象變為直觀,促進了語文課堂的拓展與革新,語文課本形象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起到優化課堂教學的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