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霞
摘要:在美術教學中,我們應以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需求出發(fā),有所側重,既保證體驗學習的實效性又保持體驗學習方式的多樣性,使每一堂課都成為學生對客觀世界意義的領悟,對生命意義的體驗和對生命價值的體驗,使學生全面、和諧、自由地成長,從而達到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美術教學;新課程標準;體驗學習
基礎課程的改革將使我國的小學師資隊伍發(fā)生一次質(zhì)的變化。每一位教師都將在這場變革當中實現(xiàn)新的蛻變,新的跨越。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打破了以往傳統(tǒng)美術教學的知識框架,從全新的角度,按照學習方式把美術課程劃分為欣賞·評述,造型·表現(xiàn),設計·應用,綜合·探索四大學習領域。新課程強調(diào)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從學生的自身經(jīng)驗出發(fā),一切教學都要向少年兒童的生活世界回歸。教學方式由過去的被動接受式轉向新時期的探究性學習、自主合作性學習。
一、注重各個學科之間的滲透性
美術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它與許多學科都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比如說許多負責的理念都需要運用相關圖像來闡明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從而更好地了解事物的本質(zhì)問題。有時能夠巧妙運用圖像符號使所講內(nèi)容一目了然、效果顯著。同時圖像還能使學生感受美的教育。因此,在新課改中積極主動地配合各科教學,加強與各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是拓寬審美教育的良策。在我國,多數(shù)小學校多年來受應試教育影響,許多美術教師都固守在自己陳舊的思維空間里不主動改進教學,還按部就班的上課,這與教師的教法有關。對于新課程的全面改革,使教師隨之走進不同以往的課堂氛圍中,致使美術教師必須隨著新課程教學的改變而重新尋找自己更全面的教學方法。以便,使學生能夠得到全方位的發(fā)展。
二、注重情感與審美能力的協(xié)調(diào)性
新課程標準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積極性是人的一種心理能動狀態(tài),具有很強的指向性、協(xié)調(diào)性和有效性。它包括認識的積極、情感的興奮和意志的堅定等多種心理成分。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在需要、動機、目標中來進行推動、引導,才能產(chǎn)生的。當一個人的需要具有確定的目標并呈現(xiàn)出實現(xiàn)目標的期望時,需要便能轉變?yōu)閯訖C從而推動此人積極行動起來。在此過程中,學生個體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也起著不容忽視的控制和調(diào)節(jié)作用。所以,學生積極性結構的心理分析,包括需要、動機、目標、態(tài)度等方面。基于這幾方面,教師應該積極采取相應措施,使之對學生的積極性進行有力的調(diào)動。
三、注重主客體的交融性
學習的過程是主客體相互交融的過程,就是學生對知識融會整合的過程。開展體驗性學習,教師所起到的作用就是使固定的、自閉的、被動的教材內(nèi)容活起來,就是根據(jù)學生的特點與教材的功能和內(nèi)涵,注入體驗性學習的機制和方式方法,使教學內(nèi)容成為開放性的,并且具有趣味性的,更充滿活力的各種學習活動。如在“奇思妙想”教學中,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和體驗,使學生聯(lián)系生活創(chuàng)作出自己所能想到的生活中的手工制品。在主客體的交融體驗學習中,知識融入了學生的生活之中,使學生能夠嘗試到的每一次學習體驗都與生活緊密相連,從而獲得對美術學習更為持久的興趣。
四、注重學習主體的實踐性
眾所周知,實踐是認知的基礎,實踐也是體驗性學習的基本方式。體驗性學習就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充分地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從而能夠獲得感知認識,完成對客體的更全面的認知過程。如在“泥浮雕”教學中,學生在把塑造浮雕的過程中,通過手的觸覺,體驗到不同泥土的實體,泥土的松軟、光滑和舒適的可塑性;通過嗅覺的體驗,也能嗅到一絲泥土的清香;通過對自己塑造的泥浮雕的觀察,視覺體驗得以提升,不但認識了浮雕藝術,而且發(fā)現(xiàn)平面的浮雕和立體的圓雕的區(qū)別;通過動手造型的體驗,才發(fā)現(xiàn)影像中的雕塑與生活中的雕塑有很大的差別,但又是互相聯(lián)系的。開展體驗性學習活動,是在感知覺體驗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地調(diào)動思維和情感的體驗,從而逐漸獲得對知識的感悟和認知。
五、注重教材內(nèi)容的靈活性
在美術教學中,開展體驗性學習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如果按人體的功能可分為感觸覺體驗,視覺學習體驗,動手實踐體驗,思維想象體驗,情感審美體驗。按認知客體內(nèi)容可分為,對物體媒材性能、特征的體驗,對雙基知識的認知過程體驗,對作品塑造的體驗。按體驗性學習的類型可分為:觸摸感覺體驗,視聽情景體驗,活動參與體驗,實踐創(chuàng)造體驗,情感體驗,成功體驗,挫折體驗,評價交流體驗,審美體驗等等。學習的方式也是豐富多彩的,只要把教材內(nèi)容融入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需求,選擇適當?shù)膶W習方法和有效的切入點,創(chuàng)設更為恰當?shù)捏w驗學習情景,讓學生在和諧地學習活動中體驗對生活感悟和認知。如“讓我們創(chuàng)建20年后的母校”的教學,教師利用送一件看不見、摸不著的模型圖片給學生的懸念,吸引學生,創(chuàng)設了想象校園建筑的體驗,學生先從想象中塑造建筑模型,再進行動手制作校園建筑模型的體驗,最后讓自己做的建筑模型在校園場地圖紙上聳立。在歡快而和諧的體驗學習過程中,小學生不僅僅獲得了學習的興趣,還獲得了制作模型成功的喜悅,當模型在自己面前聳立時,也放飛了孩子們的理想。身心愉悅,情景交融,這是多么鮮活的生活體驗。
提倡素質(zhì)教育,就是要使學生全面、和諧、自由地發(fā)展,從而達到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我們應該在美術教學中,有所側重進行思考和施教。既保證體驗學習的實效性,又保持體驗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從而使每一堂課都成為學生對客觀世界意義的深刻領悟,對生活的體驗和對生命價值的體驗。新課程的改革使原先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都得到很好的解決,相信我們美術教育工作者將在新課改中譜寫更美麗的篇章。
六、結語
總之,在現(xiàn)行的美術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針對教學情境的有效思考。勢必會給美術教育帶來些許生機。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生活能夠更加豐富多彩。以便能間接地刺激對其它學科的學習動力。做到相互協(xié)調(diào),共同進步。使學生的學習生活更能充滿歡聲笑語。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