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家星
摘要:中國古代學者朱熹曾說:“讀書無無疑者,須教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思維自疑問開始,沒有問題就不可能有思維,更談不上創新思維,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問題的解決是數學創新思維的核心。
關鍵詞: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創新;策略
中國古代學者朱熹曾說:“讀書無無疑者,須教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思維自疑問開始,沒有問題就不可能有思維,更談不上創新思維,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問題的解決是數學創新思維的核心。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根據教學目標、內容,創設一定的數數學問題情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創新的興趣,強化創新的動機,而且還能有效地激活學生創新的欲望,激活學生創新的學習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在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研究中更要注重策略的研究。
一、創設有效的數學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創新的動機。
現代心理學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動機引起的。動機就是指激勵人們活動的內在動因和力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策略的動機,就是指教師在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心理之間創設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與所提問題有關的情境中,從而觸發學生產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需要,引起學生創新策略的動機。例如在教學“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的大小的變化”一課時,我是這樣創設情境的:“今天數學王國里正在進行著一個會議,只見數字大哥們、+、—、X、÷等運算符號們都在爭著向數學國王說自己的用處多,功勞大,細小的小數點給擠在一個不顯眼的角落里,好不容易終于輪到它發言了,只見它清清嗓子:各位大哥,雖然我個子,但作用卻不小,只要我在數字大哥前后一站,他們要大要小還得聽我的,數字們聽了很不服站起來剛想反駁,數學國王制止說:讓小數點把話說清楚……。同學們,小數點說的是不是真的?這樣創設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產生學習這節課新知識的迫切需要,引起學生主動參與創新的動機。
當然,在一節課中,不僅課的開始要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動機,而且還應在整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進行問題情境創設,使學生經常處在問題情境中,從而始終保持認真、主動的態度和積極情緒,提高學生創新策略的素質。
二、創設趣味性的數學問題情境,培養學生創新的興趣。
人本主義認為人總是現實社會中的人,具有人的價值和尊嚴,具有人的主動性和獨特性,有自我實現的愿望,實踐證明,給學生創新成功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喜悅,就能提高他們的創新的興趣。強化他們創新的動機。事實上,我們更需要做的是讓學生愿意親近數學,了解數學,喜歡數學,從而在數學問題情境中培養學生創新策略。但是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告訴我們:有趣的、好玩的、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是他們所喜歡的。因而問題情境的創設應根據小學生好動、好奇、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年齡特點,將教材趣味化,為學生提供有趣的數學問題情境,激起學生創新的欲望和興趣。例如,在《長方形面積的計算》一課中,為什么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長、寬與面積之間有什么關系?根據三年級的學生特點,我用故事的形式指導學生學習。觀看情境圖,小螞蟻要把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搬到一個大的長方形里面,你能幫一幫小螞蟻嗎?你知道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嗎?小螞蟻還想知道這個圖形的長、寬分別是多少厘米?那么你發現每個圖形的長、寬與面積之間有什么關系?學生思維隨著操作、觀察、比較而展開,他們很快發現其中的規律,這樣學生在老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中不僅理解了公式的含義,更明白了公式的由來。體驗了幫助小螞蟻的快樂,同時也體驗發現問題和成功的喜悅。
三、創設認知沖突的數學問題情境,培養學生創新的能力。
認知沖突是已有知識與當前面臨學習情景之間的暫時的矛盾沖突,即通過已有的知識來推測新知識時存在的差異。教學中利用這種失衡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動機,并通過分析,判斷,推理等過程獲得全面正確的認識,培養學生創新的能力。例如,在六年級數學《比的化簡》這一課,我先復習分數、除法與比的關系,再復習分數基本性質和除法的商不變規律,這時,創設認識沖突的問題情境,“那么比的前項、后項和比值之間又有什么關系或規律呢?”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生把新舊知識的相互聯系,從復習入手,通過讓學生聯想、猜測、觀察、類比、類推、驗證等方法探討“比的基本性質”這一規律。整節課無處不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滲透著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不論是學生對比的基本性質的語言描述,還是對化簡比的方法總結,都留下了學生成功的腳印和創新的軌跡。
四、創設對比問題情境,培養學生創新的素質。
對于具有對立性或相似性問題進行分析比較,有助于讓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認識問題本質,更好地把握事物個性與共性,掌握利用對比辯證分析解決問題的學習方法,對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全面性、深刻性與辯證性是有利的,可使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與自學能力得以提高。例如,在教學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的面積》時,我先復習平行四邊的面積公式,再由學生把平行四邊形公式推導過程的方法總結出來,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長方形或正方形計算它的面積。這時,教師出示三角形,它的面積又如何求呢?讓學生探導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學生通過模仿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推導方法或轉化思想。都會進行全面的思考或嘗試。全方位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創設數學問題情境是屬于問題的發現,問題的提出和解決的重要策略,對數學教學和數學學習尤其為重。教學實踐證明,精心創設各種數學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地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一致。另外,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創設”:要有老師的創造和精心地設計,“問題”:要從情境中能找到名符其實的問題,“情境”:要與現實和學生的知識經驗相符。創設數學問題情境既是教師的創新活動,也是學生獲得創新的有效策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