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紹玉
摘要:愛國思想體現了一個民族的凝聚力。我國的教育傳承中,愛國思想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新的課程改革后,愛國教育被寫入歷史課本中,作為歷史教學的一部分。初衷是一個人重要學習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我們開始學習很多能夠對今后產生重要影響的東西,這些東西可以極大程度上影響今后我們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養成。為了實現民族的復興,弘揚愛國主義和精神,歷史課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本文就通過介紹新課標背景下,怎樣利用歷史課來進行愛國主義教學。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歷史;愛國教育
一、愛國教育是我國發展的必要條件
愛國情懷是保證一個民族能夠團結的重要因素,其中的民族凝聚力更是尤為重要。愛國主義從故至今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廣泛地被人們繼承。民族凝聚力中愛國思想被作為基石。“少年興則國家興”國家的發展需要青少年的成長。愛國教育是我國可持續發展必要條件。
時代的改變,我們進入現代化社會后,與全世界接觸越來越多,我們這一代生活在優越的社會環境中,可能無法體會先輩們那一個年代所經歷的浮浮沉沉,所以對中國的歷史發展了解不深。青少年對愛國主義存在一種模糊的概念。也許他們愛國,但是他們不知道如何真正愛國。愛國主義思想滲入到初中歷史課程教學中是我國傳遞愛國主義思想的一個重要手段。歷史記載了我國上下五千年的發展,我們有過輝煌的時刻,也有狼狽的時候。正因為如此,我們更需要教育青少年,將愛國思想貫徹到人生發展道路中。只有民族團結,才會推動我國的改革開放步伐,加快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實現我國民族繁榮的愿景。
二、初中歷史教學的愛國主義教學
2.1通過歷史貢獻的學習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新的課程改革對初中的歷史教學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歷史教學是以老師為主導給學生灌輸歷史教學內容。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被動的接受教育思想,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打折扣,對歷史的發展和理解模糊不清楚。新的課程改革要求以學生為教學核心,老師引導學生進入教學課堂的學習狀態中,讓學生主動學習歷史知識,通過對歷史的了解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例如在學習我國古代歷史的課程中,老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分組探討我國古代發明對世界文明做出貢獻。讓學生們在課后自主搜集我國古代的相關歷史,尋找我國哪些發明為世界文明的發展提供條件。學生們會在自主學習中了解我國古代歷史的貢獻,例如青銅文明時期的青銅器,中國的四大發明等等。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中華民族的自豪感,激發學生們的愛國情懷。
此外老師可以適當安排學生在課外進行歷史探索的學習,通過實踐讓學生加深對中國歷史的了解,增加學生歷史情懷和愛國主義情感。例如老師帶領學生游覽博物館。博物館是承載了歷史發展的經過,特別是我國首都國家博物館,整個博物館記載了中國古代文明到近代發展,豐富多樣的歷史文物展現的是中華歷代的驕傲和成就,老師帶領學生參觀博物館,感悟中國歷史發展過程,是歷史教學實現學生愛國主義思想建立的一個促進方式。
2.1通過歷史人物的解析引導學生愛國思想的樹立
我國歷史發展從輝煌到沒落,再從沒落到現在的世界強國,在此期間,每個時代都出現過無數民族英雄,他們為國家的興亡奉獻其一生,無數英雄兒女在這片土地上灑下熱血。初中歷史教育要以民族英雄歷史為重要的教學內容。通過人物展現歷史,不僅讓學生學習歷史,還讓學生傳承了歷史人物的愛國思想。
縱觀歷史發展,我國從古代到現代,有著無數的愛國事跡稱為后人的佳話。例如春秋戰國時期的屈原為了國家人民而投江自殺,南宋時期的岳飛將愛國情懷化作精忠報國刺在背部,鄭成功從荷蘭人手里收復了臺灣島,還有為了中國革命犧牲的邱少云黃繼光等等,這些英雄事跡無不是中國歷史發展中的鮮亮一筆。加強對歷史人物的講解,讓學生從心底里產生敬畏,對學生改過情懷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
2.3使用新式的多媒體教學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新課程改革為初中歷史講學課堂帶來了多樣的教學形式。學校建立里多媒體教室使得老師們的教學不再只有教學書本和粉筆黑板。多媒體教室為初中歷史教學愛國主義思想的傳播傳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同時豐富了初中歷史教學形式,讓學生對歷史的學習和理解更加深刻。
老師們在課堂講學之前,搜集相關視頻影片資料,在課堂講學中,通過視頻影片的播放,展現歷史發展的過程,再現英雄人物的輝煌事跡,加上老師的課堂講解,讓學生們從感官世界感受中國歷史以及歷史人物的輝煌,從而讓愛國思想得到升華。
例如建國三部曲《建黨偉業》、《建軍大歷史業》、《建國偉業》的電影,展現了我國革命歷史的發展,影片中再現了我國革命發展過程中的各種歷史事件。例如南昌意義,五四運動,日本侵華戰爭等等,學生通過影像了解了中國歷史發展中的風風雨雨,讓學生銘記只有國家強大才能不被欺負,只有強大才能民族興旺的道理。這些重要事件以及歷史人物對培養學生愛國情懷具有重要意義。不是說電影通過添油加醋夸張了歷史發展,而是這些演員心懷愛國情懷,將歷史展現淋漓盡致。
總結:
愛國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長期發展戰略,也是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新的課程改革為愛國教育提供了更加優越的條件。老師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要抓住青少年時期的思想道德建立的最佳時期,正確引導弘揚名族精神,教導學生用正確的眼光看待歷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讓祖國的下一代成就更偉大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張建文.《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新方法》[J].教育教學論壇.2013(18):76-77
[2]張真真.《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歷史課上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途徑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6.03.
[3]劉海英.《新課標歷史下初中歷史愛國主義教育探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NO.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