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娟
2011版《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數學課程中,應當注重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可見,幾何直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幾何直觀主要是指利用圖形描述和分析問題。教師借助幾何直觀,可以幫助學生把復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有助于幫助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預測結果。隨著教學方式的變革,越來越多的“幾何直觀”被老師們廣泛應用。那么,為什么要運用幾何直觀?幾何直觀在哪兒用?怎么用?這一系列的問題引發了我的思考與探索。
一、運用幾何直觀的重要性
所謂“幾何直觀”,顧名思義,它是形象的外在手段,通過這一手段的運用,可以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將難理解的問題形象化。幾何直觀的手段有多種,畫圖、實物操作都是比較常用的方法。畫圖又可以細分為實物圖、線段圖、關系圖等。幾何直觀是一種手段,更是一種能力。教師只有在課堂中運用幾何直觀,才能幫助學生不斷的感悟“幾何直觀”,從而形成幾何直觀能力。而幾何直觀是學生直觀形象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之間的一座橋梁,是有效思維的手段,更是思維的載體。“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學生只有具備了幾何直觀能力,綜合的數學素養才能得以切實培養和提升。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中有效運用幾何直觀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二、幾何直觀的妙用
1.借助符號,分析問題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材中安排了“中間數”這一知識點。由于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對于“中間”的概念理解是需要一定的形象作支撐的。一位教師在設計《解決問題》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深刻理解“中間數”的概念,教師巧妙地借助符號,設計了這樣的練習。教師同時呈現了三組題目:一組小朋友排成一隊,有這樣三種排法:(1)小明 X X X X 小剛;(2)X 小明 X X X 小剛;(3)X X小明X X 小剛, 分析以上三種情況,小明和小剛之間有幾人?教師拋出問題的同時,還給學生提供了直尺、白紙等學習材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圈一圈、畫一畫、擺一擺……在有了這種形象的支撐后,學生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著思維的過程。學生1說:“X就表示一個人,我在每一個X下面順序寫出1、2、3、4,所以,第一種排法中,小明和小剛之間有4人。”學生2問:“我也將‘X 小明 X X X 小剛編上了號,小剛排第6,小明排第2,6-2=4,可中間只有三人,這是為什么呢?”聽了他的困惑,學生紛紛舉手:“這4人還包括小剛呢!”“還得再減1!”聽了大家的解釋,發問的同學贊同地點了點頭。
2.借助操作,積累經驗
操作是數學學習最直接的方式之一。有效的實操可以降低教學的難度,幫助學生積累感性經驗、數學經驗,輔助學生完成概念的理解。一位教師在設計《三角形三邊關系》前曾這樣思考:“為什么要剪紙條?在什么時機引導學生剪紙條才能輔助學生理解概念?”在透徹分析了教材后,老師們得到了這樣的結論——對于三角形三邊關系的闡述“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難點就在“任意”二字上。如果學生通過對數據的研究能深刻理解“任意”的含義,這樣,數學結論的得出才是理解所得而非機械記憶。有了這樣的認識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這樣的環節:教師先按照教材提示的數據出示紙條——學生拼擺三角形——列舉三條邊的關系。學生在對教材中的數據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后,教師引導:“自己試著列舉三邊長度,拼擺三角形,說說你的結論是什么?”就這樣,在學生進行了猜想——驗證——舉例——檢驗的數學活動后,一位學生有了答案:“在三角形中,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其他同學立刻補充道:“他說得不夠全面,任意兩邊之和都大于第三邊,因為不加“任意”,三組情況中就會出現能拼成三角形和不能拼成三角形兩種情況,所以,只要是三角形就必須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教師順理成章的將“任意”二字用紅筆清晰地寫在黑板上。
從上面這個真實的案例不難看出:正是因為有了恰到好處的操作,紙條、數據、不等式這些幾何直觀,幫助學生將感悟不斷遞進、升級,才對“任意”二字有了透徹的理解。學生透徹地理解源于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在產生問題、實驗驗證、提升認識的過程中,學生間摩擦出智慧的火花,在這其中,“幾何直觀“功不可沒。
3.借助模型,滲透思想
數學模型的建立是需要幾何直觀作支撐的。學生只有借助幾何直觀,才能完成由形象到抽象的不斷過渡,從而感悟統計、辯證、類比等數學思想。教學中,精心地設計好學生活動,可以利用幾何直觀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三、思考與啟示
以上所述都是幾何直觀在教學中的妙用。我們說,有效的運用幾何直觀,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數學概念,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它在整個小學的數學學習過程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細細分析教學中運用幾何直觀的實例,我們也不難發現還存在運用不恰當或效果不理想的情況。現提出個人的思考、啟示與大家分享。
第一,幾何直觀是學生學習的橋梁、認識提升的載體、教師訓練學生思維的手段,所以,教學中教師要端正認識,準確把握幾何直觀的核心,切忌不能“為用而用”,不能把它作為一種“追潮流”的手段。
第二,把握幾何直觀運用的最佳時機,在教學的重點、難點、切入點、關鍵點、亮點、歸宿點等處,結合學生實際綜合考量運用的時機和運用的方式。畫圖、折紙、拼擺等都是運用比較普遍的方式,它可以使數形結合、直觀與抽象結合、操作與說理結合……如果學生通過幾何直觀真理解了數學概念、真經歷了思考過程、真探究了數學本質、真獲得了數學技能,那么,這樣的幾何直觀就可以稱為運用成功。因為,從學生的角度檢驗教學的成敗是最科學的考評方式。
隨著校本研修的不斷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教師在教學中關注幾何直觀、在教研中研究幾何直觀、在教學中運用幾何直觀。希望以“幾何直觀”為切入點的研究,使我更深入地研究學生、研究教法,促使自身的數學課堂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