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任,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的想象力越豐富,對知識的理解就越有創(chuàng)建。學習語文更需要想象:學生閱讀文學作品需要想象,才能理解其意境:學生習作也需要想象,它可以使思路更開闊,形象更生動、具體。在他們的天地里時時刻刻都充滿著美好、充滿著幻想。我就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努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奮力張開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
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國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的想象插上翅膀呢?
一、在課文教學中
1.拓展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首先教師自己要有想象力,要會想象,保持一顆童心,善于發(fā)問。學生的思想是個萬花筒,他們的世界比成人精彩,有時甚至是成人所無法想象的,或者以我們的觀點來說是錯誤的。然而,錯誤中不乏寶藏。不給學生說話的機會,就談不上心靈的飛翔,不給學生說話的機會,在避免錯誤的同時,必將丟失寶藏。
陶行知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作為教師應該挖掘其中的語言規(guī)律,讓學生掌握語言規(guī)律,能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如學完了《春雨的色彩》,我讓學生想想豐收的秋天,模仿課文說說春雨的色彩。經過學生的激烈討論,他們?yōu)榍镉晏砩狭素S富的色彩:有黃色的,有綠色的,有紅色的,還有紫色的……真是色彩紛呈。
2.通過插圖擴展學生想象
課文的插圖是內容的圖解,是形象化的課文語言。圖畫內涵豐富深邃,最容易引人想象,具有創(chuàng)新的潛在因素。因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觀察、揣摩圖意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圖畫這一形象思維的載體,發(fā)覺圖畫的深層內涵,進行合理的補充、連接、組合,進行再創(chuàng)作的思維活動。
在教學安徒生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篇課文時,我并不是僅僅停留在引導學生通過插圖觀察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動作、神態(tài)、表情以及心理活動,還將圖畫擴展開來,讓學生聯(lián)系當時的社會背景想象一下當時走在接頭看到小女孩的人們(包括達官貴人、有錢人、和小女孩一樣的窮人)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如果是你,看到了你又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呢?從而引導學生展開思維,放飛想象的翅膀,通過想象到的內容,更好地區(qū)體會當時社會的黑暗,窮人過著生不如死的悲慘生活。與作者產生憎惡舊生活、同情憐憫窮苦人民的共鳴。
3.充分運用教材中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誘發(fā)學生的想象
在引導學生閱讀時,一方面喚起學生的表象和聯(lián)想,邊讀邊想象課文所寫的人物、人的具體情境,把課文所寫的在頭腦中形成畫面;一方面要學習作者運用了哪些色彩鮮明、具體生動的語言,寫出了這個畫面。
另外,教師的語言生動、形象、鮮明、準確,才能喚起學生的想象。如教師的語言干巴巴的,就是有好的教材,也不會發(fā)揮教材應有的作用。想象與情感分不開,只有情感充沛,想象才會豐富。教師要善于把學生頭腦中積蓄的表象再現(xiàn)出來,要善于給學生一些聯(lián)想的條件,善于給學生描繪、設計出一些情景,使學生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彩的想象,使學生聽教師讀、講,如身臨其境。
4.補白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人的思維活動永遠是從問題開始。啟發(fā)思維,還要求教師善于提問題。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就認為“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我國南宋教育局朱熹就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學語文《荷花》這篇課文中寫道:”白荷花一朵又一朵的姿勢,看看這多很美,看看那朵也很美。讀到這兒我問:”那么美的白荷花到底會有哪些姿勢呢?”而學生美妙的回答卻是我難以想象的:“有的在扭動著優(yōu)美的舞姿和風姐姐打招呼呢!”“有的在向過路的白云妹妹問好”“有的正不服氣地和戰(zhàn)爭荷花池邊的穿著漂亮裙子的小女孩比美呢!”“有的彎著腰,正對著清澈的水面照‘鏡子呢!”……學生們的想象真是五花八門、豐富多彩,創(chuàng)造的火花迸發(fā)出來了,學習氣氛活躍了,學習效果自然就提高了。
二、在作文教學中
任何一個人的想象和幻想,都反映自己的理想、愿望,向往和追求,如果把這種大膽的假設寫出來,給人以某種啟迪,并能激起別人的思考,使人產生共鳴,這應該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可是許多同學反映這樣的作文不好寫。的確,謝想象作為容易,但是要想寫好想象作文確實很難。因為,它不是我們已經發(fā)生的現(xiàn)實生活,我們經理的現(xiàn)實生活有情節(jié)、有體會、又感受。而想象作文,顧名思義是想象出來的,不是已經發(fā)生的、看到的生活。
1.續(xù)編童話
許多童話寓意深刻,但是故事的悲劇性結局卻是孩子們不想看到的,因為他們幻想著一切美好的東西。如在《狼和小羊》一文中,其結尾是“狼不想再爭辯了,齜著牙,向小羊撲去。”學生們萬萬沒想到那么溫和可愛的小羊竟會成為兇惡的大灰狼的餐點,他們對“向小羊撲去”這一結局存在著一絲憧憬。預算我就抓住學生們的這個心理讓他們續(xù)編故事:“小羊的命運到底如何呢?請大家來當當小作家續(xù)編故事。”學生們各抒己見,許多學生都為小羊想了好辦法,逃離了狼的魔掌,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從這里我看到了學生們那顆純真善良的心。
2.看圖作文
畫面是學生生活的縮影,但圖畫反映出的只能的千面的,表態(tài)的,要想把圖畫寫“活”,就要借助想象來展開故事的情節(jié),變靜為動,化無聲為有聲。如在教學華君武老先生的漫畫《假文盲》時,我重點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圖畫,在理解了圖畫內容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際,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想象畫中人物的心理,體會人物的情感,從而獲得對真善美和假丑惡的辨別能力,以此豐富、充實自己作文的內容,不至于顯得蒼白空洞。
有一種東西比知識放射著更耀眼的光芒,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世界的進步,它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法國思想狄德羅普說過:“想象,這是一種特質,沒有了它,一個人既不能成為詩人,也不能成為哲學家、有機智的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能成其為人。”這句話看來似乎過分,但確實是真理。如果學生的想象力差,表現(xiàn)在閱讀中,往往對課文的情景不理解;表現(xiàn)在說話、作文中就不會具體生動。想象力豐富的學生,會浮想聯(lián)翩,思維活躍,創(chuàng)造力強,學習生動活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