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
摘 要:在進行劇烈的訓練和比賽前,由于沒有進行必要的準備活動,造成身體受傷的情況時有發生。文章以某高校體育專項生為調查對象,從體育專業學生在訓練與比賽中準備活動的內容安排、運動負荷、時間控制、效果以及學生滿意情況等方面進行調查分析,發現一般性準備活動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進一步得出專項性準備活動更能滿足學生需要的結論。
關鍵詞:準備活動 教學訓練 比賽
中圖分類號:G8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7)12(c)-0039-02
1 概述
1.1 研究對象
文章選取某高校體育專業體育專項生為調查目標,以為體育專項生開設的準備活動為研究對象。主要通過學生對體育專項課準備活動的內容安排、運動負荷、時間控制、效果以及學生滿意情況等進行調查研究,探討如何正確進行體育專項課準備活動的類型和內容設計。
1.2 準備活動的形式
1.2.1 一般性準備活動
一般性準備活動主要起到幫助人體逐步進入運動狀態,從生理上和心理上逐步適應體育活動。一般性準備活動運動量小,一般主要包括走、慢跑、輕輕松松的跑等活動,逐步提高心率,刺激肌肉不斷適應運動的狀態。在簡單的走路、跑步之后,一般會安排徒手操或大步加速跑等簡單運動,有助于提高手臂、腿的柔韌性,尤其是重點對一些柔韌性差的部位進行活動,使人體盡快進入到運動狀態。
1.2.2 專門性準備活動
專門性準備活動是根據教學訓練或比賽內容設計的,具有針對性,可以幫助人盡量進入教學訓練或比賽狀態。如進行籃球訓練,可設計運球、傳球等活動作為專門性準備活動。專門性準備活動應根據授課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好強度和時間,過高的強度和過長的時間都會使人產生疲勞感,影響訓練效果和比賽成績。
1.3 準備活動的作用
(1)使肌肉盡快進入運動狀態。準備活動可以使肌肉代謝增加,溫度升高,粘滯性下降,增強肌力。準備活動還可以提高肌肉和韌帶的彈性和延展性,減少肌肉由于運動產生的劇烈收縮,幫助肌肉盡快進入運動狀態。
(2)提高內臟器官的機能水平。內臟器官的生理惰性較大,準備活動可以幫助提高內臟器官的機能水平,使其更好地與其他身體部位配合。另外,采取準備活動,還可以預防或消除由于劇烈運動造成的內臟不舒適感。
(3)調節心理狀態,幫助運動人員盡快進入運動狀態。準備活動可以提高人體中樞神經興奮水平,調節心理狀態。運動前人體不僅要對肌肉、內臟器官進行調節,對心理調節仍然很重要。只有從心理上進入運動狀態,才能是整個身體投入到運動中去。
(4)增加氧的供應,提高肌體代謝水平。運動狀態會增加氧的消耗量,應適當增加氧的供應,而準備活動可以促進氧和血紅蛋白的解離,增加氧的吸收。
2 體育專項課中準備活動存在的問題
2.1 形式落后,內容單調
在當前的體育專項課教學中,仍以一般性準備活動作為課前準備活動,形式落后,內容單調。學生進行跑步、體操等形式的一般性準備活動只能起到熱身、活動關節的作用,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幫助不大。
2.2 缺乏針對性和創新性
現階段教學中采用的準備活動千篇一律,缺乏針對性和創新性,不能很好地起到課前準備的作用。準備活動應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單獨設計,而不能單純地采用跑步、體操等簡單形式,這已不能滿足學生下一步學習體育專項課內容的需要。如體育專項課是籃球課,在進行正式的籃球課程學習前,應該組織學生進行運球、傳球以及移動步伐等與籃球專項課相關的活動內容作為準備活動。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活動關節、熱身,也能有效調動學生進行籃球專項課學習的積極性。另外,采用一般性準備活動與專項性準備活動相結合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制定準備活動的內容,是適應體育專項課教學需要的創新型設計。然而,這種形式的準備活動設計依賴于教師對體育專項課的理解程度和教師的教學責任心,這對體育專項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 準備活動時間分配不合理
通過對該高校學生對體育專項課準備活動的時間分配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得知,單純地采用一般性的準備活動,如徒手操,學生感覺準備活動形式簡單,時間過短,甚至沒有達到熱身的效果,更談不上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學生反映個別體育專項課的準備活動時間過長,學生體能消耗大,感到疲勞,對體育專項課基本部分的學習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時間分配應根據學生的體能情況進行設計,時間過短或過長都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應結合學生的實際,并考慮個體差異,科學合理地設計體育專項課準備活動的時間。
3 調查結果與分析
3.1 準備活動的內容安排
準備活動的內容應根據體育專項課的內容、活動的對象進行安排,并盡可能設計豐富多彩的準備活動。對不同的活動對象,應根據其體能情況設計準備活動,如女學生應該選在一些造型美的練習,活動強度不宜過大;對于體能較好的男學生,則可以設計剛強有力,積極快速,活動強度大的準備活動,幫助其身體盡快進入活動狀態。
3.2 運動負荷情況
調查表明,只有少數學生表示在一般性準備活動后會感覺非常累,約占11.7%,還有少部分學生表示在一般性準備活動后會感覺比較累,約占15.6%,而大多數學生表示在進行一般性準備活動后感覺不太累或沒感覺。調查結果表明,由于一般性準備活動運動負荷低,大多數學生運動后不感覺累,甚至還沒有達到準備活動的目的。
另一方面,在進行專項性體育準備活動時,少數學生表示在專項性體育準備活動后會感覺非常累,約占23.4%;接近一半學生表示在專項性體育準備活動后會感覺比較累,約占41.6%;只有很少一部分學生表示強度不夠,感覺不太累,約占10%左右。調查結果表明,學生普遍認為專項性準備活動的活動強度大,活動后會感覺比較累,應注意控制準備活動的時間和強度。
3.3 時間控制情況
對于一般性準備活動,調查表明,大多數學生準備活動的時間比較充足,但由于一般性準備活動的內容簡單、活動時間短,不能良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能使身體各器官很快進入運動狀態。
對于專項性準備活動,學生表示安排的準備活動時間比較充足。但是由于專項性準備活動的強度負荷大,很多學生反應安排的準備活動時間過長,使學生身體在準備活動后感覺很累。由于準備活動過多的消耗了學生的體力,使學生在進行教學訓練或比賽時感覺比較累,不能發揮到最佳水平。
3.4 效果情況
在效果方面,一般性準備活動由于內容簡單、時間短、強度負荷小,主要以簡單的熱身運動為主要形式,很多學生反映準備活動后的效果并不好,不能幫助他們良好的進入運動狀態。而大多數學生表示專項性準備活動能夠幫助他們很快進入訓練或比賽狀態,對上課幫助大,但需適當控制時間和強度,防止過多的消耗體力。
3.5 學生滿意度
在學生的滿意度調查時,大多數學生反映一般性準備活動內容單一、缺乏針對性、運動強度過低,對學生參加訓練或比賽幫助小。而專項課準備活動大多數學生表示滿意,但需要在時間分配和強度上有針對性地進行內容設計,以滿足不同體能人群的需要。
4 結語
通過以上調查研究,一般性的準備活動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要求,應更多采用豐富多彩的專項性準備活動。調查表明,專項性準備活動在內容、運動負荷、時間控制、效果和學生滿意度方面都比一般性準備活動更有優勢。在教學訓練和比賽中,應設計豐富多彩的專項性準備活動,并根據不同教學對象進行內容安排,合理設計活動時間,以求達到預期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杜鐘群.如何設計好體育課的準備部分[J].西部素質教育,2016,2(5):175.
[2] 韓衍杰.淺談準備活動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4,4(34):125,127.
[3] 吳玉達.準備活動在田徑訓練中重要性的調查與分析[J].雞西大學學報,2015,15(3):149-151.
[4] 田明冬.淺析體育游戲在體育課準備活動中的運用[J].生物技術世界,2015,9(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