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芳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里明確指出:“思維能力的提高和培養基礎在于語言。”心理學研究也表明:“沒有語言就不可能有人的理性思維。”兒童語言能力不僅是評估兒童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的重要依據,而且是發展兒童智力的有效手段。由于一年級的孩子心理大致還停留在幼兒園的階段,他們成長在幼兒園,語言、思維相對抽象,感情色彩成份多,所接觸的形象多是卡通、童話,小學對于他們來說一切都是新的開始。我在十多年的教學體會中深刻認識到,一年級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個作用會影響他們整個小學階段。
如何培養一年級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呢?
一、創設情境,適時提問,激發表達欲望
一年級的課堂課前導入,可以形式多樣,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播放動畫、講故事,也可以是跟孩子談話,這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看完以后,學生們思維活躍,語言表達的欲望也被激發了,教師再進行適當的提問,激發學生思考,讓學生有話可說。課堂中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親身體驗,說出自己的想法與收獲。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比多少》一課,課前播放《小豬蓋房子》的動畫,讓學生說一說在動畫片里面你看到了什么?故事中是學生們喜歡的小動物,激發了學生要表達的欲望,也能很容易的說出畫面的場景,打開了學生的思維,把學生的思維引入到課堂的教學中來,在回答問題當中同時進行了教學內容的引導。這一堂課,主要是通過學生語言表達,進行訓練,而教會學生比多少,還有比的方法。整個教學活動是圍繞故事的情境展開,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并且能暢所欲言。首先讓孩子們敢于表達,同時,也要求會說,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什么與什么同樣多。在教學加法時,可以利用小棒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操作,如左邊有三根小棒,右邊有兩根小棒,合起來一共有五根小棒,算式3+2等于5。一邊動手一邊說,語言與動作相結合,這樣更有利于學生表達,并且把表達的要求形象簡單化。
二、在課堂中提供多次交流機會,訓練聽說能力
《數學新課程標準》在總體目標中要求:學會與他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過程和結果,能有條理的清晰的闡述自己的觀點。在課堂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語言表達的機會,訓練學生敢說喜歡與同學分享自己的所得,積極的發表自己的見解。如課前演講三分鐘,讓學生說一說上一堂課的學習內容,也可以是獨立完成幾道口算說說計算的方法,每個學期全班學生輪流上臺,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上臺說。對于別人的發言,其他孩子學會認真地傾聽,聽后進行評價,老師適時鼓勵。在學生自己預習看書后,也可以與學生小組內同學說說自己的想法,并且讓組長收集同學們的想法,向全班同學匯報,展示小組同學的學習所得,這是其他小組再進行補充說明,讓同學們喜歡展示,敢于展示,老師再進行適時的引導評價。這樣,在小組內說,全班說,其他同學評價說,在聽別人交流的同時自己也進行了語言表達的鍛煉,同時訓練了聽說的能力。每節課進行本節課的課時小結,說說自己這一節課的收獲。一堂課中教師可以提供更多的讓學生表達的機會,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規范數學語言
一年級的學生,對于新的概念、計算方法、解決問題的思路,明白怎么做,但不能正確的表達,這時候需要老師的示范引導,規范教學語言。數學語言要求準確簡潔,嚴謹明了,老師要求學生怎么說,學生就像一面鏡子,就會照著教師說的做。所以每一節課新課的內容,都需要教師的規范引導。例如,在教學進位加法“9+6=”時,用湊十法進行計算,學生會想到9添1是10,從6里面拆1給9湊成10,還剩5,這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借助小棒,一邊演示一邊說。整個計算過程理解以后,直接說計算方法時,可以讓學生這樣說:6可以分成1和5,9+1等于10,10+5等于15。語言的規范需要每一節課教師專業的引導與示范,并且持之以恒、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與強化。
四、制定評價機制,鼓勵學生發言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課堂上教師有效的評價語言,能影響課堂教學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發展,提高課堂效率,有時甚至能影響學生一生的發展。為了激發學生,積極發言,敢于表達,可以在課堂中,建立評價機制,在班級中制定每一個人的發言次數記錄表,每一周發言次數多的同學,可以評選為“我是小小演講家”。只要在課堂中發言一次,可以加一分,小組內發言由組長評價加分,同時在班級中,制定小組評價表,每周選出優勝小組進行鼓勵。這樣去鼓勵學生,敢于發言,喜歡發言,激發學生們的發言欲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五、加強課外閱讀與綜合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有助于學生的語言表達
學生閱讀量的多少,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課外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增長見識,拓展視野,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同時也潛移默化的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教師可以根據數學課堂內容,設置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這一單元時,可以提前讓學生在家里先認識人民幣,家長帶學生去商場購物,進行實踐活動。在學生們體驗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當中,既把數學應用到生活,也讓學生知道數學來源于生活,知道數學的重要性,在親身經歷體驗以后,也讓學生把自己的體驗過程,能夠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學生表達的內容更豐富了。
一年級的學習是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基礎,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是一項長期的訓練,還需要不斷地進行創新與實踐,提供更多更有效地訓練方法與手段,教師也需要不斷地學習充電,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規范指導。